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佈

作者丨金牛遠望號

01

不可明言的那些事

先說下工行4.1%理財延期的事。

其實這個理財產品也不是工行自己出的,而是鵬華資產公司出的。

而且據媒體報道,25個理財產品全部延期,總規模40個億,其中缺口在20個億。

主要是投向債券性質的產品。

有人說是加槓桿,遇到了今天5月份的債券價格下跌。結果就栽了。

這顯然是給工行找託辭呢。

今年5月份起,債券價格確實有下跌,但債券不是股票,跌幅是很有限的,最糟糕的也就3%。

但問題是,工行這款產品的資金缺口有50%。

大家可以自己拿筆算一下,3%的下跌要引起50%的資金缺口,這裏面需要加多少倍的槓桿?

算不出來沒關係,我來給出答案:16倍。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在中國,一款債券類理財產品,槓桿上到1倍就很非常誇張了。

能上到16倍的,那是華爾街。

而且,這本身就是一個普通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是4.1%。

投資經理壓根不需要上什麼槓桿,分散投資一批債券基本就能達到這個收益率。

中國有個「中債綜合指數」,就是把市面上所有的債券集合起來,然後做成一個指數。這個指數的長期收益率,就有4%。

中債綜合指數的長期走勢

所以,也只剩下一種可能,就是這批理財產品沒有做分散投資的同時,還買入了同一家問題公司的債券。

那麼,根據投資人的反饋,在他們的軟磨硬泡下,有工行工作人員承認,是買入了海航的債券。

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雖然我前面說,這是鵬華資產公司出的產品,工行只負責推薦給投資人。

但很多時候,資管公司就是一個通道,最終投向誰,可能還是工行決定的。

今年4月份,有一批海航債券「13海航債」強行延期兌付。

你債券要延期兌付,肯定要經過投資人同意。於是海航就突擊開會,很多投資人都沒做好準備,甚至都沒能參加上會議。

即使是千辛萬苦,緊急準備好資料,參加上會議的投資人,在會議現場也是破口大罵。

結果是什麼呢?

參加會議的3個大戶,持有98%的表決權,表示同意延期;剩下的29個小戶,僅持有2%的表決權,但全部表示反對。

很顯然,大戶是早就和海航協商好了的,並在私下裏同意了相關方案。

那麼最關鍵的是什麼?

唯一能對這次會議形成制約,提出存在程序瑕疵的,是債券代理人。剛好是工行的海口新華支行。

所謂債權代理人,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爲這批債券的基金經理。

結果在整個會議過程中,所謂基金經理壓根沒露頭,當了回隱形人。

所以,工行到底站在哪一邊,大家可想而知。

「13海航債」的會議結果是,延期兌付一年。而這次工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也是先兌付50%,剩下的延期兌付一年。

當然,以上僅爲猜測,畢竟這批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已經全部下架,到底是誰管理的,投向了誰,已經看不到了

不過,大家也放心。雖然工行只是代理銷售,但最後肯定會剛兌。

而且工行牽涉越深,和海航關聯越緊密,就越要剛兌。

這就好像酒後駕車撞了車,其實也就是擦了點漆。但對方要賠一萬私了。那捏着鼻子也得賠。息事走人,肯定要比雙方報警好得多。

巧合的是,就在上週六,工行私人銀行原黨委委員徐某正式被雙開。

02

你們關心的那些事

從這個事情裏說出來。

雖然我主要是寫基金投資,而且是偏股票基金的投資。

但很多讀者是不放心在低位全倉股票基金的。肯定會有一部分資金在銀行存款或理財裏。

這點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我也知道,必然會有人問,工行4.1%的理財產品都出問題。那麼,其他銀行,特別是一些小銀行的存款理財產品,利率可比4.1%高多了,會不會出事。

此類問題多是杞人憂天,簡稱想多了。

通過我前面的描述,你也能看明白,工行這個產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次,針對存款,咱們有專門的《銀行保險條例》,50萬以內的銀行存款,是包賠的。

這個制度,在中國大陸、美國和香港都是有的,只是稍有區別。

在美國,只有部分銀行有存款保險,參與成員都會在產品的顯著位置,打上「FDIC成員」的標誌。

FDIC就是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意思。但美國那的保障額度是25萬,單位美金。

在香港,也是50萬港幣的存款保額。不過,結構性存款,以及超過5年的存款是不保的。

考慮到中國大陸居民在投資理財方面是相當地不成熟,所以咱們這就把以上問題,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都給喫掉了。

一是所有銀行都要參加保險,不僅是大行、城商行,還包括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民營銀行等等等。

二是所有的存款都保,不管是什麼類型,裏面只有少許除外情況。但絕大部分投資人碰不到此類情況。

比如,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在本行的存款是不保的。萬一的萬一,你是某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你存到別的銀行就是了。

所以,銀行存款大可放心。這不是什麼信仰問題,而是有制度保障的。

而銀行理財呢,確實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根據之前出事的包商銀行和恆豐銀行案例,最後也是兜底的。這次的工行也是如此。

這就是個信仰問題了。

經濟學裏有很大一部分講的是預期。

你要是某家銀行出事了,ZF不保,那中國大部分居民可不管什麼保險不保險(事實上,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存款保險),是存款還是理財,統統提了。引起的連鎖反應纔是最可怕的。

這就有點像美國08年金融危機時雷曼兄弟的倒閉。

不過,在美國那是「大而不倒」,咱們這還要加一條,就是「信仰不能倒」。

綜上,在存款和理財之間,我還是建議大家去買銀行存款。利息也不低於銀行理財。

當然,你一定要去買銀行理財,還是要看下產品說明書,看看保不保本,到底是誰在管,最終買的是什麼資產。

如果明確規定是銀行自己在管,而且直接分散投資於債券市場,類似於債券基金,那還是讓人放心的。

淨值會有波動,但絕不可能出現這種大面積的損失或延期兌付。

03

財富和認知的那些事

最後一個事。

能拿出100萬去買銀行理財的,至少是中產階層了。

爲什麼這些人寧願去買利率只有4.1%的產品,最後還出了問題。

大部分有錢人,不僅僅是財富的積累,更多的是個人能力和資源上的積累。

但是能力不侷限於商業能力或工作能力,還要加上投資理財能力和財富認知等等。

所以說,有什麼能力和資源,才配得上什麼樣的財富。這個能力和資源都是非常綜合的東西。

我這就不去說大家都知道的那段話了。

總之,這個社會是很公平的。超出認知的那部分財富,遲早要給你收割掉。而那些努力拓展認知的朋友,終會得到命運額外的獎賞。

這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大結局和大趨勢。

作者:金牛遠望號

簡介:投資路上,我會伴你同行。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佈,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網貸之家專欄現全面公開徵稿,如若您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有興趣,恰好又喜歡寫作分享,可將您的作品發送至[email protected]投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