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這是劉強東曾發表的看好大健康行業前景的觀點。

“互聯網+醫療”早已成爲市場熱點多年,互聯網醫療如今更是互聯網巨頭間的“必爭之地”。

阿里、騰訊、京東、平安、百度等互聯網科技巨頭及金融機構都紛紛加碼發力互聯網醫療及大健康服務市場。

最新消息顯示,今年互聯網醫療及大健康服務迎來的一個新玩家正在加速快跑。

據媒體報道,科技獨角獸字節跳動完成了對醫療健康業務的首次品牌確認,推出了“小荷醫療”獨立品牌,併發布了“小荷”APP患者端和“小荷醫生”APP醫生端。

字節跳動早在今年5月就完成了對百科名醫網的全資收購,意在對標百度健康醫典和騰訊醫典。

字節跳動如今推出醫療健康業務品牌,可見其佈局發力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決心和信心。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服務市場可以爲是炙手可熱,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搶灘,加速馬力佈局。如阿里巴巴的阿里健康,騰訊也致力於打造一系列互聯網+醫療的生態閉環,包括騰訊智慧醫院、“騰愛醫療”戰略、企鵝醫典等。

京東集團將京東健康分拆,已提交赴港上市招股書,京東健康上半年營收近90億元,利潤近4億,活躍用戶超過7000萬。今年8月,京東健康更是獲得了高瓴資本5.3億美元的投資,估值高達2000億元。

疫情更是推動了互聯網醫療市場爆發式增長,結合各方面數據,今年醫藥電商和互聯網醫療市場的整體增速或高於90%。

平安好醫生市值一度站在1400億港元,在線醫療收入同比增長106.8%。在疫情高峯期,平安好醫生App訪問人次超11.1億,新註冊用戶數量是疫情之前的10倍,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疫情之前的9倍。整個上半年,平安好醫生的日均諮詢量達到83.1萬人次,同比增長26.7%。

政策利好、技術進步等多方面因素推動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快速增長,特別疫情因素讓互聯網醫療行業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根據36氪在今年4月發佈的《2020中國互聯網醫療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互聯網醫療快速發展,始終保持年複合增長率30%以上高速增長態勢。

據統計,狹義互聯網醫療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0年達到330億元,到2026年將達到近2000億元。36氪研究院預測,廣義互聯網醫療目前在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滲透率約爲8%,未來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可以預見,在後疫情時代,全民健康意識興起,將會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市場快速發展。

儘管目前大多數互聯網醫療企業都處於虧損狀態,如已上市的平安好醫生從2015年到2019年累計已虧損37億元。

但最新市場也顯示出積極信號,如阿里健康在10月26日發佈的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阿里健康期內利潤將不少於2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這是阿里健康首次實現扭虧爲盈。

毫無疑問,互聯網醫療是時代發展的使然,互聯網醫療是造福民生的大事,不僅有利於普通民衆的尋醫問診,也能改變現有醫生工作模式,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

最新一系列利好互聯網醫療政策接連出臺,顯示了政策層面對於互聯網醫療的支持,顯示出積極信號。

國家發改委在10月29日發佈的《關於印發<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稱《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文件第一條就強調,要完善“互聯網+”醫保支付政策,並明確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將慢性病互聯網複診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業內人士認爲該政策體現了對醫藥電商和互聯網醫療的進一步支持。

鼓勵醫院與科技企業加強合作,加大研發力度,促進醫療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加速融合,開發更多互聯網醫療應用場景,爲人們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從行業從業者層面來看,要不斷加強醫療新知識學習,不斷豐富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培養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相關互聯網技術對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幫助。

利好政策的推動,技術的發展與升級應用,人們也願意接受和使用互聯網醫療服務,在未來的大健康時代,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