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戶

標題:北京車牌爲何如此緊俏?有人自曝:本人3京牌,只用1臺,2臺閒着

放眼整個中國,恐怕也只有北京在車牌上飽受爭議,無論是早期的禁止外地人上京牌,還是後來的小客車指標搖號政策,更或者是今年才推出的家庭搖號,都不被大衆所接受,而人們雖然心懷不滿,但卻依舊趨之若鶩的狀態,更是將此類爭議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是北京車牌真的不夠用嗎?其實不然,這從各地區的汽車保有量就足以看出問題,北京坐擁593.4萬輛機動車,穩居汽車保有量首位,但仍比僅排名第五的上海還要緊俏,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現如今的局面呢?

01北京汽車保有量遠超上海177.6萬輛

在2020年8月有一篇關於汽車保有量的文章映入人們眼簾,經統計排名首位的北京目前汽車保有量高達593.4萬輛,而排名第五位的上海卻只有415.8萬輛,但上海的交通狀況,以及百姓對車牌使用的滿意度,卻遠超北京。

難道說上海的道路規劃比北京更加合理?更或者說上海的百姓對汽車需求並不高嗎?至少在筆者看來這並不可能,首先上海作爲中國老一輩的一線城市,雖然其發展較早,但是在道路規劃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雖然相比北京有所優勢,但這並不能解決道路擁堵問題。

再者對於一個一線城市來說,人們對汽車的需求肯定更加的迫切,因爲伴隨生活質量逐漸提高,人們對於出行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傳統的打車和公共出行並不能滿足日常所需,那麼上海究竟是怎麼做到如此和諧呢?

02合理限行,合理分配,智慧所得

上海可以說將限行玩的出神入化,爲解決郊區百姓的出行問題,特意推出郊區車牌,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滬C”,首先想要申請滬C必須擁是郊區戶口,或滿足居住證地址爲郊區等條件,其次滬C只得在外環道路行駛,不能進入內環,否則將面臨200元3分的處罰。

因爲郊區百姓的主要使用地區爲郊區,推出此類車牌即解決了郊區百姓的出行問題,也爲內環的道路擁堵做出了突出貢獻,所以上海的良好交通現狀,和百姓的出行滿足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此政策。

再有就是上海車牌的獲取機制,上海車牌獲得採用拍賣的方式,此方案早在1986年就推舉施行,真正的拍賣制度完善於1992年,而所謂的拍賣也並非真是價高者得,而是需要拼手速、拼腦力,在最後一分鐘的時間內進行角逐。

這種車牌獲得方式相對比北京的搖號就公平許多,首先想要車牌就必須得掏錢,而且只有動了頭腦以後,才能把這份錢花出去,這樣的車牌獲得方式,可以有效的減少無需求人羣,畢竟如果沒有需求誰也不會花大幾萬去買一塊車牌,而飽受爭議的北京又是怎樣的呢?

03不分需求一股腦投入搖號池中,中籤純靠運氣

首先京牌搖號中籤純靠運氣是公認的事實,哪怕搖號政策中有關於倍率提升的規則,但是當倍率提升基數逐漸增大以後,其效果收效甚微,尤其是面對近400萬搖號大軍時,更顯得毫無用處。

其次想要參與搖號只需要滿足北京市戶籍,或連續在京繳納5年社保和個人所得稅即可,並不想要支付任何費用,所以大家無論有沒有需求,只要滿足條件就一股腦地投入到搖號池中,導致搖號人員基數越來越大,中籤比例越來越低,進而導致京牌分配越加不均。

在筆者一篇文章的評論區,出現過這樣一個評論:“本人有3個京牌,只用1個,其餘2個閒置”,這就足以說明問題所在,京牌分配極爲不均,有的家庭可能擁有兩三個京牌,而有的家庭卻可能一個京牌都沒有,最重要的是有京牌的家庭需求並不高,而無京牌的家庭,卻有用車剛需。

所以說導致京牌緊俏真正的原因就是分配不均勻,而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罪魁禍首就是搖號,如果想要徹底改善京牌越加緊俏的事實,那就只有徹底廢除搖號政策,效仿上海推出拍賣機制,將無需求人羣剔除,保證搖號池中的申請人都是有需求的,唯有如此才能提高百姓對車牌的滿意度,也能減少京牌的諸多爭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