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戶

標題:京牌搖號難,有人支招:取消搖號,恢復2006年外地人禁上京牌政策

北京車牌搖號難是公認的事實,不僅身處北京的人羣有此感受,甚至連身處外地的百姓都對此深表贊同,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狀出現,主要還是因爲搖號政策本身存在的問題,但是在2011年搖號政策未施行之前,北京針對京牌推出過一項限制政策,但是卻不了了之,這是怎麼回事呢?

012006年推出京牌限制政策,涵蓋範圍極爲廣闊

經常關注京牌新聞以及在京的一些老人,對這項政策應該有些許的印象,2006年北京推出了一項限制京牌的政策,那就是外地人在京購車禁止上京牌,之所以會有此政策出現,主要還是歸功於當時在京車企的銷售策略。

由於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人羣聚集地,所以各車企將北京作爲重要銷售地區,並且爲了搶佔市場,紛紛降價銷售,甚至價格一度比周邊二三線城市都要低,於是便吸引來諸多客戶,同時4S店還提供上牌服務,而人們對此又不排斥,於是當時有諸多京牌流出。

相關部門爲遏制此類狀況,便推出了外地人禁止上京牌的政策,但很快就有人從中發現商機,因爲該政策雖然限制了外地人上京牌的資格,但卻對北京人可上京牌數量沒有限制,於是首批京牌販子出現了,他們尋找一些願意配合外地人購車上京牌的北京人,支付給其少量費用,再轉賣給外地人,從中賺取差價。

02限制政策連連失利,2011年搖號政策順勢而生

在限制外地人上京牌政策推出4年的時間內,京牌流出現象依舊沒有改善,甚至還滋生出一大批京牌販子,以及名下擁有幾十、上百京牌指標的北京人,同時由於汽車數量猛增,北京道路擁堵狀況不容樂觀。

於是相關部門苦思冥想之下,在2011年正式推出了《小客車指標搖號》政策,起初採用每年搖號12次,配置指標高達10餘萬的方式,但是由於搖號本身存在問題,導致在未來4年內搖號人數猛增,於是便在2014年減少了50%的搖號次數,隨後更是在2018年減少了接近50%的指標數量。

由此可見,無論是最開始的禁止外地人上京牌政策,還是順勢而生的搖號政策,都存在不小的問題,用一句計算機用語來說那就是BUG遍地,總能讓有心之人鑽到空子,同時搖號政策也成爲了飽受詬病的懶政,不過近期有人支招,建議取消搖號政策,再度恢復外地人禁上京牌政策,可是這樣真的行得通嗎?

03限制外地人上京牌,於情於理都不合適

於情來說,大家同爲中國人,就應該享受同等的待遇,再說雖然外地人來京多是爲了賺錢,但是也提高了北京的經濟,如果連起碼的出行都做不到一視同仁,豈不是顯得很小氣?如果因此導致人員流失,這對北京的發展來說是很不利的。

那麼於理來說說呢?限制外地人上京牌,已經經歷了一次失敗,如果再將其恢復,這和打自己臉有什麼分別?最重要的是,如果此政策再推出施行,是否還會再次滋生出大批量名下京牌幾十,甚至上百的北京人呢?

所以結合現狀來看,限制外地人上京牌不應該再被提起,不僅是因爲這項政策不適合現今的狀況,更是因爲該政策本就是個失敗品,那就更沒有再撿起來的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