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當地時間11月1號,根據日本最大的全國性報紙《讀賣新聞》的相關報道,日本目前正在籌建下一代“宙斯盾”導彈驅逐艦,以代替此前半途而廢的陸基宙斯盾系統,以便對中國、朝鮮的彈道導彈進行攔截。

是此前陸基宙斯盾計劃流產的解決方案

比較有意思的是,日本目前希望這款“宙斯盾”導彈驅逐艦除了能夠攔截彈道導彈這種高空目標外,還希望能夠“對中國性能不斷提升的巡航導彈”進行攔截,這種要求進一步提升了這款“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的攔截難度。

增加了對中國巡航導彈的攔截要求

目前這款日本的下一代“宙斯盾”導彈驅逐艦面臨的巨大問題,就是爲了保證對高空飛行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只能夠使用SPY-7型雷達,這款雷達也是此前陸基宙斯盾系統的雷達。和海基宙斯盾雷達相比,這款陸基宙斯盾雷達雖然探測性能更強,但是體積和重量也更大。

“摩耶”級使用的則是AN/SPY-1D(V)

在此之前,美國也有將陸基宙斯盾系統搬到水面戰艦上,打造成海基反導平臺的想法。但是因爲陸基宙斯盾雷達系統過於龐大,再加上其配套的專用攔截彈尺寸也比較大,因此只能夠將其整合到排水量達到2.5萬噸的“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上,該方案最終因費用問題而未能成功。

美國早年的“反導攔截彈”設計方案

日本防衛省此前提出過四種不同的宙斯盾反導方案,除了陸基方案外,還有三種不同的設計方案。第一種設計方案是宙斯盾雷達和攔截彈都上艦、第二種方案是攔截彈上艦,宙斯盾雷達部署在陸地上、第三種方案就是擴充目前已有的“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用數量彌補與陸基宙斯盾系統之間的質量差距。

日本防衛省的幾種解決方案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中擁有反導能力的“宙斯盾”導彈驅逐艦一共8艘,分別爲4艘“金剛”級、2艘“愛宕”級和2艘“摩耶”級,日本防衛省顯然覺得目前這8艘“宙斯盾”導彈驅逐艦不夠用。

其中“摩耶級的”“羽黑”號要等到明年

從《讀賣新聞》公佈的消息上來看,日本防衛省這次選中的是宙斯盾雷達和攔截彈都上艦的設計方案,理由是希望新型“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在戰時情況下,能夠具備自我防衛能力,不再需要日本海上自衛隊出動其他艦艇爲其提供保護。

打算使用和“羽黑”號一樣的艦體

但問題是,日本防衛省並不打算造一款排水量的新艦體,而是打算使用和目前“摩耶”級導彈驅逐艦的2號艦——“羽黑”號導彈驅逐艦一樣的艦體。該款導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只有10800噸左右,雖然也是款萬噸級導彈驅逐艦,但是用來搭載SPY-7型雷達和配套的大型反導攔截彈,難度還是有點大。

當然,美國人也沒有閒着。負責原本日本陸基宙斯盾系統的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已經表示,雖然日本防衛省的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將日本原本訂購的“宙斯盾”雷達改成能夠上艦使用的版本,技術難度較大,並且需要耗費更多的資金。

這東西要上艦?行,得加錢!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這東西雖然很難,但是我們也能改,但是要加錢。這要錢的套路,很好,這很美國人。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