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琅琊榜》裏面,梁帝蕭選生性猜疑,因爲祁王蕭景禹和赤焰軍主帥林燮功高震主,加之懸鏡司首尊夏江和寧國侯謝玉的構陷,導致了赤焰冤案的發生,梅嶺之戰中赤焰軍七萬將士幾乎全軍覆沒。

然而,如果就事論事,梁帝蕭選雖然猜忌多疑,但是並不是一位昏庸的君王。

電視劇《琅琊榜》取材於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架空背景,而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許多昏庸之君誤國誤事的事例,不勝枚舉。

相反,梁帝蕭選不但不是昏庸之君,而且在有些方面的安排非常妥當,這也是他的優點之一。都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蕭選當初之所以能在大梁朝五王之亂之中勝出,沒有兩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

梁帝蕭選有多位皇子,叫得上號的就有:太子蕭景宣,譽王蕭景桓,寧王蕭景亭,而靖王蕭景琰是靜妃所生,長年軍旅生涯,而且生性耿直,在赤焰舊案中仗義執言,一直不受父皇蕭選的待見。

儘管梁帝蕭選和皇子蕭景琰處不慣,但是他並沒有像對待祁王蕭景禹那般鴆酒殺之,畢竟蕭景琰並沒有功高震主,沒有威脅到他的皇權之位。

在梁帝蕭選的授意之下,將靖王蕭景琰外放到大梁邊境盡護衛之責,讓他領兵打仗去了,定期回到金陵城面聖述職,而且也是這麼多皇子之中最有出息的一位。

梁帝蕭選對蕭景琰既沒有“棒殺”也沒有“捧殺”,就算是被放逐一般,任其自生自滅,但是總比太子蕭景宣那般窩在府邸之中一事無成要好得多。

在皇子蕭景琰的終身大事上,梁帝蕭選也沒有犯糊塗,他真的是以一顆慈父之心爲蕭景琰選取靖王妃,迎娶了朝堂重臣中書令柳澄孫女柳氏爲正妻。

誠然,蕭景琰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親靜妃在當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梁帝蕭選當然知道蕭景琰和柳澄孫女聯姻意味着什麼,一旦結爲姻親,朝堂之上的平衡局面勢必打破,但是他還是毫不含糊地同意了。

如此一來,大梁朝堂之上兵部、禁軍以及大理寺的權力全部收歸蕭景琰所有,這是一位比之前太子蕭景宣更加威風赫赫的儲君啊!

但凡梁帝蕭選想一直把控朝政,給蕭景琰選取一位孃家沒有那麼顯赫的靖王妃,就是一句皇上口諭的簡單活兒。

畢竟在中國曆朝歷代封建社會之中,天家無父子,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那一絲絲的脈脈含情太難得了,到後來他或許終於釋懷了,沒有重蹈對外祁王蕭景禹的覆轍。

如果梁帝蕭選真的是昏庸之君,在他任上不下令重審赤焰舊案,任憑蒞陽長公主帶着寧國侯謝玉的親筆手書金殿鳴冤,到最後也是無可奈何。

如此一來,梅長蘇想在梁帝蕭選任上改寫本朝史書,在當事人手中平反赤焰軍,是萬萬不可能的,只能留待蕭景琰即位登基後做這些事情,這並不是梅長蘇開始復仇計劃的初衷。

最後,梁帝蕭選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雖然是被逼的,但是在跪下的那一刻,他選擇了去面對曾經百般逃避的真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