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東軍

來源:正和島

都說企業最大的資產是員工,可是如果沒有一種合適方式去評估員工的能力和勝任力,企業這個最大的資產是模糊的,不確定的。

如果不去激勵員工能力提升,企業的資產就會持續貶值。

如何去評估員工的能力是每個企業都遇到的難題。如果企業和員工對員工個體價值感知差異比較大,會產生各種矛盾,不利於員工的工作和企業發展。

01、價值評估須抽象化

KPI考覈不能等同於員工能力評估。大部分企業只有KPI績效評估,而沒有人才能力評估。

相信大部分企業都有KPI考覈,而有人才價值評估的企業就鳳毛麟角了。

KPI評估是對員工工作結果的評估,是對員工過去業績的評估,但是它不能替代企業對員工能力的評估。

KPI是否達成,雖然和員工能力有極大的關聯性,但是也和KPI制定的公平性、一致性、行業發展階段、業務季節性、其他團隊成員協助、國家政策、突發事件等多方面的原因相關。

舉一個極端例子,一個醫療機構銷售口罩,突然出現新冠疫情,口罩大賣,大賣的業績不能說是員工的能力。而疫情也會帶來餐廳的業績,暴跌的業績也不能說明餐廳能力不夠。

KPI成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員工的能力,但是KPI成績受多方因素影響,帶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所以不能完全按KPI的成績來評估員工能力。

企業還需要有其它專門的工具和方法來評估員工的能力。

要評估,就必須要把員工的能力“抽象化”。

抽象是要找到事物背後本質的那個東西。抽象是從衆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質性的特徵,而捨棄其非本質的特徵的過程。

舉個例子,公司裏很多人都在工作,做着各種各樣的事。所有員工做的事,如果把他們所有做的事抽象出來,就叫“創造價值”。

市場上有很多企業,每個企業做着不同的行業,爲客戶提供着不同的服務,可是誰更重要,誰最值錢,就用“市值”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來做比較。

每個企業有很多員工,每個員工從事着不同的工種,最小的企業各種工種加起來也會有幾十個,大點的企業,工種甚至多達幾千個。如果企業不能用一套抽象的概念來對員工價值進行評估,必然會出現盲人摸象這樣的尷尬現象。

抽象能力,要求我們能從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裏看到事物的共同點。

經過長期的研究和管理實踐,我對現代企業管理人員抽象出五個最基本的要求。它們是:使命力、破局力、模型力、人才裂變力、行動力。在萊紳通靈,被稱爲“人才五力評估”。

使命力主要體現管理人員的價值觀、工作投入度,自我犧牲精神;破局力主要體現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和崗位適配度;模型力主要體現員工的通過流程、系統來管理的能力,體現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人才裂變力體現管理人員的培養下屬能力;行動力體現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敏捷度和應變能力。

爲什麼所有管理者都要進行“五力”評估?而不能是“四力”或者是“三力”?這是因爲管理者需要最基本的“能力最小單位”。就如一輛汽車,衡量它的品質,至少需要動力、外觀、制動、舒適度等基本要求,缺一不可。

當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職級、不同的崗位可以設計不同的評估維度。

在萊紳通靈管理者、普通員工、銷售人員,他們的“五力”評估內容是不同的。在“五力”評估排序中,同級別或者級別接近的員工一起排序。

02、員工自我舉證,讓評估更客觀

大部分的企業是用績效成績代替員工能力評估,因爲績效成績帶有偶然性,另外績效成績也和績效目標制定有很大關聯,績效目標難度低,績效就容易達成。績效目標難度高,績效成績就低。

在萊紳通靈因爲有了“人才五力”評估系統,對人才的評估就相對容易和客觀。

在具體執行中,我要求各部門對人才評估,至少每個季度要開展一次。

過去公司進行人才評估,是上級對下屬進行評估,這種評估會帶來兩個問題,第一因爲是上級對下級進行評估,如果評爲高分,員工開心,如果評爲低分,將變得很困難,因爲需要上級對下級進行“低分舉證”,當評爲低分時,員工就會千方百計的“抵賴”,這樣所謂能力評估就變成了上下級之間的博弈,不利於工作開展,也不利於員工發現自身問題,提升自己。

發現這個問題後,我果斷將員工評估規則進行優化,改上級對下級評估爲下級在規定週期內,員工對自己的“人才五力”中的每個力,進行“自我舉證”。

即在評估週期開始時,每個員工的“五力”都歸零,員工自己在內部辦公平臺上公開“晾曬”申報自己每個力的得分,要有具體事例證明。因爲是公開平臺,所有同事、相關人員都可以看到員工的自我舉證,所以員工不會也不敢說謊和誇大其詞。

過去我們在評價一個員工的時候,一般就是“好”或者“不好”,這是非常粗糙和粗暴的評估。

這種評估非常模糊,領導不知道員工好在哪兒?也不知道員工差在哪兒?員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差在哪兒?好在哪兒?

在萊紳通靈,我要求對所有管理人員,進行“五力”的單項評估。公司對每個的優秀人員都要進行通報表揚。爲了防止出現上級把關不嚴,把大部分人都評爲“優秀”的情況,在評估成績分配上,必須嚴格執行2/7/1排序。

因爲每個檔次成績的百分比都固定下來了,就既保證了評估的競爭性,又必然會產生優秀和末位,讓“遊戲”不過於激烈,又有一定的緊張性。

因爲這種人才能力評估每個季度都要進行,並且所有員工都要參與,通過網格化的評估,可以發現一些過去一直默默無聞爲企業做貢獻,而沒有被關注到的優秀員工。

有些員工工作很努力,能力很強,但是因爲不喜歡張揚,他們經常不被領導關注,因爲部門內要進行能力通曬,這些無名英雄就會進入大家的視野。

而另外一部分喜歡在領導面前表現,“公關能力”強的員工他們如果在評估週期內拿不出“硬貨”,也會被“打回原形”,讓職場“小白兔”、“大白兔”無處遁形。

由於是員工自己通過通曬,自我舉證來給自己爭取“五力”各項名次,上級領導對下屬的能力評分是在所有員工公開監督下進行的,所以貓膩會很少,上級會盡最大努力進行公正評估,否則難以服衆。

03、績效背後是能力

俗話說,菩薩畏因,衆生畏果。幾乎所有的企業和管理人員都關注員工的業績。

而業績其實是“果”,業績是個滯後性指標,當業績出現的時候,我們已經不能改變它了。而帶來業績這個“果”最大的變量是員工的能力。

員工的能力纔是因,只有“因”好了,才能帶來業績“果”好。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員工一定是在“因”這個前置性能力上發力。

在萊紳通靈有一個崗位叫“關鍵行動官”,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協助部門負責人,對所有員工進行“五力能力”進行評估。員工的收入來自KPI的達成情況,但是如果員工晉升或者加工資,必須在員工能力“五力”上有所表現。

“五力”評估是人才評估工具,更是人才發展的有效工具。每個季度的“五力”評估成績,是對員工在企業文化、專業、管理、下屬培養、行動敏捷五個方面最好、最直接的反饋。

上級和相關部門會針對員工“五力”成績低的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協助他們能力提高。

如果公司工作僅僅是聚焦在員工KPI的達成上,而不是聚焦在員工能力的提升上,好的業績往往會掩蓋住員工某個能力的缺陷。久而久之,影響員工事業發展。

而通過“五力”評估,可以提前發現員工在某方面的問題,提前有針對性的提高,讓員工能力不斷提高,業績就可以持續保證。

最好的管理者,不是去管理員工,而是給員工創造他們成功的條件。

“五力評估”的作用不僅僅是識別員工能力的工具,它更是幫助員工提升自己的利器。員工能不斷的提升,他在工作中獲得及時反饋是前提。

但是迫於種種原因,員工的工作很多時候得不到及時反饋,或者得到的反饋比較模糊,一般就是“好”或者“不好”,“勝任”或者“不勝任”。

因爲反饋模糊,反饋不及時、不正式,員工沒有辦法得到自己工作準確的評價,也就沒有辦法有的放矢糾偏提高。

而萊紳通靈這種對同級別,每名管理人員持續的五種能力排序評估,可以讓員工及時知道自己在“五力”的哪個力上是長項,哪個力上是短板,有針對性的學習提升。

教練部負責人鈕婧仙說了一個五力推動員工成長的故事,他們部門前段時間入職一位教練主管,這名主管過去在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作爲一名職業經理人,他過去的工作習慣是工作和生活完全分開。

他來到萊紳通靈還是秉承過去的工作習慣,下班到點就走人。因爲每個季度都有“五力”評估。雖然這名員工各方面工作都不錯,可是“五力”中的使命力他就拿不到高分。

鈕婧仙通過和這名員工的反饋,他及時認知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問題,後續工作中做了調整,工作有了很大改觀。

公司營銷中心有一名設計主管,他的設計能力能夠符合公司要求,但是管理能力欠缺,做事總是丟三落四。

通過“五力模型”診斷,這名主管明顯缺乏“模型力”,設計人員和品牌人員思維往往偏感性,工作中缺乏理性思維,但是管理又必須需要理性思維。通過“五力”評估,可以讓這名主管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兒。

放在這名設計主管面前的路就比較清楚了,要麼補上“模型力”短板,繼續從事管理工作,如果不能補上短板,那隻能回到設計師崗位,從事相對比較單純的設計工作。

04、五力模型前置,貫穿始終

員工在應聘時,先是人力資源招聘部門對應聘者的能力進行評估。入職後,是業務部門負責人對這名員工能力進行評估。人力資源部門和用人部門看待員工的視角往往是不同的。員工自我評價和用人單位對員工的評價也會存在很大差異。

爲了消除這些價值評估差異,我要求公司用“五力”模型貫穿員工的入職、工作、離職三個階段。

員工應聘時,公司招聘人員就會介紹公司獨有的“五力”評估內容和評估方法。只有在應聘者接受的前提下,纔可以進入下面的招聘環節。

新員工在試用期環節,也是主要考察“五力”,新員工在規定時間節點舉證自己的“五力”表現。

員工轉正後,公司會對員工“五力”進行持續跟蹤測評,各個力表現好的,會有表彰激勵。表現不好的,上級會和員工共同分析研究,找到改進方案。如果員工自己不願意改進,或者沒有能力改進,這樣的員工會被列入淘汰名單中。

因爲把“五力”評估貫穿進員工在公司的各個環節,可以跟蹤員工的成長軌跡,幫助員工持續成長。所有的評估是在相對公平、公開的情況下進行的,即使員工確實跟不上企業要求,離開公司,大部分也都能理解。

也有員工在應聘時,對“五力”評估心存疑慮,畏懼排序。我們的招聘人員會耐心解釋:市場經濟就是“排序經濟”,每個品牌,每個企業都在顧客心中排序,排序甚至是大自然的法則,每個人都沒有辦法迴避排序。

企業把排序顯性化,更有利有能力的員工脫穎而出,即使自己在有些方面存在暫時的短板,早點知道,更有利於自己的改進提升,如果自己一直得不到反饋,受傷害的還是自己。

我始終認爲,絕大部分員工是願意成長的,之所以有些員工成長緩慢,很多時候是因爲他們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五力”評估雖然表面上看有點“殘酷”,實際上是對員工極大的愛。

員工只有知道自己在團隊的位置,纔可能及時調整自己,適應競爭,贏得競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