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永济电机工作人员在进行风力发电机测试

一组关于全市研发活动的数据刚刚出炉:

研发机构数量:全市共有各类研发机构333家,占到规上工业企业比重64.4%;

研发经费投入:全市98家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23.4亿元,同比增长12.74%;

企业研发活动:全市共开展各类研发活动385项,计划开展研发活动375项;

研发成果:全市共申报新型发明专利130项,新型实用专利180项,突破各种关键技术86项。

截至9月底,我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51家,除34家企业停产外,全市正常生产运行的517家企业已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

亮眼的“成绩单”,再次证明了我市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在激发经济持续发展内生动力方面的旺盛活力。

拓宽覆盖范围

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原生动力。企业要取得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就需要借助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又依赖于超前的技术优势,技术创新则是实现这种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对此,山西新泰恒信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国章深有体会。

吕国章回忆,山西新泰恒信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在建厂之初就引进了北京化工大学原创的“超重力法”合成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超重力法纳米碳酸钙生产线。虽然合成技术相对先进,但由于对产品的认识不足,没有配套的分散技术,同时,国内纳米材料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应用技术基本处于空白,导致项目投产后,产品体现不出应有的纳米性能,市场推广困难,企业很快陷入停产困境。

“痛定思痛,我们经过认真分析,提出了‘技术推动销售,销售拉动生产’的发展理念。”吕国章说,“我们把技术研发与配套应用作为突破口,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产品的分散技术和应用技术,并设法说服客户进行配套试验。”

随后,该公司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努力,逐步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使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恢复。

“初战告捷,尝到甜头后,在后期的运营中,我们树立了‘技术研发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本’的基本理念,不断加大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技术进步作为推动企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吕国章说。

数年来,该公司研发费用投入连年增长,每年投入均在数百万元,产品技术在多个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每年均有新品种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同时,公司累计申报获批“国家发明专利”7项,受理待批两项,并全部实现成果转化。

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目前,该公司产品质量与价格稳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产品大量替代进口,部分出口国外高端市场,并与诸多跨国公司和下游行业标杆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公司产销量稳步提升,达到建成初期的7倍。同时,公司取得了多项技术储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保障。”吕国章说。

为了让更多企业能够受益于研发活动带来的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全市各县(市、区)都在强力推进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其中,芮城县的做法更具有示范意义。

“我们重点对全县36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企业研发活动的现实状况,并根据掌握的摸底情况进行精准指导帮扶。” 芮城县工信局副局长陈林萍在运城市研发活动全覆盖对口包联帮扶工作座谈会上进行总结。

芮城县将全县36家规上工业企业分为4大类: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11家企业、有研发机构无研发活动3家企业、无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15家企业、无研发机构无研发活动的8家企业。

与此同时,分类施策也全面推行:

对有机构有活动的企业,继续鼓励他们深入加强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研究课题,本年度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课题3项;

对有机构无活动和无机构有活动的企业,芮城县工信局联合县教科局,积极宣讲国家科技创新利好政策,协助企业制定年度研究课题、预算研发费用,成立研发机构、组建团队,并以公司正式文件形式印发;

对于无机构无活动的企业,芮城县工信局进行上门服务,引导他们主动承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不断提升运维成效的核心关键技术,协助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这些企业的工作积极性。

截至9月底,我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51户口,除34家企业停产外,全市正常生产运行的517家企业已全部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

在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市建立健全研发活动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创新示范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大数据试点及其他试点示范建设,并做好试点示范企业经验的总结、复制、推广,加快各类先进产品、技术、标准的应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创新活动向更高标准、更高层次开展。

“为进一步拓展研发活动覆盖范围,我市将160家‘小升规’培育企业纳入全覆盖范围,同步推进、一体调度,确保所有‘小升规’培育企业在入规之前都已开展研发活动。”市工信局产业科科长李勇说。

搭建研发平台

自研发活动全覆盖开展以来,我市对内鼓励企业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在政策、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研发平台;对外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加大在人才、技术、成果上的引进,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

“具体实施中,我市采取了多级联动、完善平台体系的办法,健全国家、省、市、县企业技术中心体系。由市级统一制定县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法,开展县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努力实现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李勇说。

今年,全市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认定县级企业技术中心152家。

同时,我市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国家级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组织中车永济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西宇昕建材产业技术研究院被认定为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第一批),山西省环保功能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等5家单位被认定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单位。

不断完善的创新平台和企业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推动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和市场效益的提升。凯通印染通过设立4个企业研发中心,实现了快速反应、订单一单一结的生产经营模式;华恩实业建设重型卡车缓速器实验室,成功研发了重型卡车缓速器;山西建龙建成汽车用钢院士工作站并谋划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省、市、县4级企业技术中心294家,高新技术企业14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

为了充分发挥省、市科技资金和技改资金撬动作用,我市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各类科研资金。为此还专门出台了《运城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文件中明确对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市财政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年底评价为优秀的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市财政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各县(市、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参照市级奖励办法对新认定的县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不低于5万元奖励。

在对外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加大在人才、技术、成果上的引进方面,全市各县(市、区)积极拓展思路,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在河津,阳光集团与天津化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永津化工与宁波工程学院合作建立实验室,山西津华晖星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建立博士工作站、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建立研究基地,山西炬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联合建立实验室、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建立博士工作站。

在万荣,推动佳维新材料与西安交通大学、华康药业与西安交通大学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桑穆斯建材与省建科院、凯迪建材与武汉理工大学等一批企业产学研合作,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

……

截至9月底,全市共开展各类研发活动385项,计划开展研发活动375项。全市共有150余家企业与19所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开展创新活动

如何把研发活动全覆盖进一步做精、做细、做深?全市各县(市、区)根据企业发展实际,组织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活动,一系列创新活动轮番上阵。

“化工废水处理难,废水含盐率高,如何资源化提取,同时提取分离后的无机盐?”山西津津化工工作人员提问。

“企业化工废水总量较小,专家不建议采用常规的蒸发法处理,而应考虑用萃取法首先降低废水中的COD浓度,至于萃取剂的选型需要对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后确定。”来自中科院及北京煤科院的专家经分析后为企业指点迷津。

此次对话发生在今年8月13日在河津举办的一个项目发布座谈会上。

2020年8月12日—14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与河津工作站的共同组织策划下,6名中科院及北京煤科院的专家再赴河津,先后走访了6家煤化工类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及项目发布活动。在13日举行的项目发布座谈会上,当地20多家企业与专家就新项目、新技术进行了面对面的咨询探讨。

成立河津企业家科技创新发展俱乐部也是河津市人民政府、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等共同发起的一次创新活动。目前,该企业家俱乐部现有理事会成员单位23家,成员单位80余家,目的是立足本土实际,依托科研院校,架起桥梁纽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河津大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如何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万荣县正在积极探索中:

在外加剂产业上,建立创新联盟,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研发机构+科研院所”为模式,重点指导联盟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共确定研发课题2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发布团体标准4项、拥有专利146件,3家企业先后进入全国行业前十强,佳维新材料无碱速凝剂产品全省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在医药产业上,华康药业与中船重工703研究院合作,进行生产设备智能化研发,实现提取车间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同时,加强与安徽亳州亳玺堂合作,开发生产了10种混合类药茶产品。

在农副产品产业上,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成立营养健康休闲食品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营养健康休闲食品产业园,实现果蔬营养健康休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

市工信局积极开展入企服务,统一梳理中央及省市出台的重要创新政策并汇编成册下发到各县(市、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地组成入企帮扶小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现场对接等多种形式,了解未开展创新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情况,宣传落实有关政策,收集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研发活动主动性的增强,强势带动了的企业发展质量。1月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97.5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1.2%)3.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2.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