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巨大影響力,讓參演的小演員們都體驗了一把年少成名的快樂,即便該系列完結,觀衆也從未停止對這些演員的關注。

但事實上,這對長大了的他們來說,卻可能是一個演員生涯發展的致命傷。

不難留意到,幾乎每個曾經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出演的小演員,都在系列結束後近乎偏執地想要撕去這一層標籤。

於是,這些年我們看到的與他們相關的新聞,也總是離不開這3個關鍵詞——長殘、自毀形象、顛覆。

哈利·波特和馬爾福的飾演者顯然走向了“自毀形象”的極端,與之相反,一些幸運兒卻從不起眼的小角色開始,發起了一次“後哈利波特時代”的逆襲。

納威和羅恩等角色的飾演者長相逆襲,已經不算什麼新聞了,但今天要講的這位“前《哈利·波特》演員”,他的逆襲故事比上述幾位更令人驚奇,更加值得讚頌。

在開始回顧他這些年的經歷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他現在的樣子——

這是Netflix近期最熱門劇集《後翼棄兵》的劇照,角色名爲哈利·貝爾提克,是一名棋手,也是女主角哈爾蒙的男性密友之一。

但你還記得這張臉也曾出現在《哈利·波特》系列當中嗎?

下面這張《哈利·波特》的劇照也許能讓你想起這個名字——達利。

前後外貌上的改變之大,讓人幾乎難以將這兩個角色聯繫起來。

但比起外貌的改變,曾經的“小胖子達利”近幾年在演藝之路上的突破更應該得到關注。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希望大家都能記住這位演員的名字——哈利·米爾林(Harry Melling)。

現在的他是Netflix的金牌配角,當之無愧的演技派演員。

哈利·米爾林如何完成逆襲?讓我們從頭說起。

01哈利的“敵人”——達利

回想起《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達利,粉絲們可能仍然會恨得直咬牙。

在電影中,這個小胖子以“孩子王”的形象出現,他是哈利·波特的麻瓜表哥,但卻從不願意與哈利·波特友好相處,反而處處刁難,甚至對後者拳腳相向。

哈利·米爾林相當出色地塑造了一個令人厭煩的惡霸形象,也爲後續的人設逆轉做足了鋪墊。

幾年後,當他出現在續集當中時,體型已經比當年大了一倍有餘。

他在系列第五部電影中遭受攝魂怪襲擊,被哈利波特所拯救,因攝魂怪對精神的侵擾,他看到了自己過去的所有惡行,並陷入了自我懷疑之中。

最後,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他終於意識到自己過往行徑的惡劣,成爲了德思禮一家唯一接納哈利·波特的人。

可惜的是,達利與哈利·波特握手言和並一笑泯恩仇的場景,在最終的電影中因時長問題被刪除。

被刪減的畫面

但哈利·米爾林在有限出場時間內,仍然給觀衆帶來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當年粉絲還曾經發起聯名提議,要求JK羅琳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導演大衛·葉茨在結局中給成年達利一次完整的謝幕表演。

在《哈利·波特》延續10年的拍攝過程中,關於哈利·米爾林這位演員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

他在《火焰杯》和《死亡聖器》的拍攝空檔期中,他進行了一次減肥計劃,並且成果非常明顯,在《死亡聖器》拍攝之前,米爾林已經改頭換面——

於是,米爾林只好穿上肥大的道具服繼續完成表演。

因此可以說,米爾林的逆襲其實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結束之前已經開始。

他在拍攝《死亡聖器》期間,接受了The Economist採訪,談及他與主角三人組近年來的轉變,他說:

我爲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感到高興,但我不會嫉妒他們,也不會拿自己跟他們去跟他們做比較,因爲我並不在三人組之中。但正因此,我將擁有更好的機會去證明自己。

而談及體重降低的話題時,米爾林並不認爲這對他塑造角色有負面影響:

我現在可以像擺脫肥胖一樣擺脫童星的標籤了,我可以直接開啓職業生涯的新篇章,因爲沒有人認得出我是那個達利。

對於他來說,沒能成爲“三人組”的一員,也許曾經是遺憾,但最終,這成爲了他從《哈利·波特》衆多童星演員中脫穎而出的一大優勢。

他甚至不需要“撕標籤”,就自然地進入了自己演藝生涯的下一個階段。

02“麻瓜”逆襲之路

米爾林與大多數《哈利·波特》的演員一樣,都出生於英國。

英國演員有一條相當一致的提升道路,那就是在舞臺劇中磨鍊自己。

在出演《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期間,米爾林已經在倫敦音樂與戲劇藝術學院學習,後來成功加入了英國國家青年劇院。

2009年,剛剛完成《死亡聖器》的拍攝工作,他就在英國皇家大劇院主演了兩部舞臺劇作品。

往後將近10年,他幾乎從大熒幕上消失,但他並不像很多人想象那樣徹底淡出了演藝圈,而是繼續在劇場演出,繼續提升表演造詣。

英國媒體曾經如此評價他在舞臺劇中的表現:

哈利·梅米爾林是英國舞臺上最有趣的後起之秀之一。多年來,他在舞臺上從陰險小人轉變爲蠢貨,從古怪的邊緣人轉變爲悲劇核心,幾乎無所不能。

米爾林再次以電影演員身份出現,是在2016年的《迷失Z城》當中。

這部電影雲集了羅伯特·帕丁森、湯姆·赫蘭德和查理·漢納姆等明星演員。

受制於登場時長和片中妝容,我想極少有人注意到這位“前《哈利·波特》演員”的存在。

但這次大熒幕上的小試牛刀爲米爾林積累了信心,2年之後,Netflix成爲了米爾林正式“翻盤”的重要據點。

2018年的《巴斯特·斯特魯格斯的歌謠》是鼎鼎大名的科恩兄弟與Netflix的首次合作,在開拍之前就已經引起了大量的關注。

米爾林將與科恩兄弟的合作描述爲“夢想成真”,有意思的是,他被科恩兄弟相中是因爲他獨特的嗓音。

科恩兄弟二人在聽過他發來的錄音帶後非常滿意,僅僅2次見面會談就敲定了他在片中的角色。

他在這部電影中的亮相,真正詮釋了什麼叫“自毀形象”——

與過往形象落差之大,甚至在豆瓣捲起了一波“震驚狂潮”。

米爾林在片中的角色名爲哈里森,哈里森靠講故事維持生計,他令人驚愕的外型(四肢截肢),總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從他口中說出的離奇故事也更添加了幾分悲劇色彩。

《巴斯特·斯特魯格斯的歌謠》被切分爲6個故事,在屬於米爾林的故事之中,撐起整段表演的只有他的面部動作。

這對於演員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米爾林仍舊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他的表現贏得了一致好評,《紐約客》如此形容米爾林的出色演繹:

獵奇的眼神和喝倒彩的噪音集中於此,無肢男子的朗誦蘊藏着真正的嚮往,在CGI技術的幫助下,哈利·米爾林的表現近乎完美。有趣的是,他曾經是《哈利·波特》中令人討厭的達利,這種成長令人驚歎。

這部電影的成功終於讓業界重新認識了這位演員,隨之而來的是一部又一部新片的邀約。

米爾林與Netflix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Netflix後來重金打造的《永生守衛》和《神棄之地》,都出現了米爾林的身影。

他已經通過自己的表現贏得了在Netflix的獨特地位,如今,他已經通過這家影視巨頭獲得了越來越高的關注,成爲了一名不可忽視的出色“綠葉擔當”。

最近,他在大熱劇集《後翼棄兵》中的表演,再次讓觀衆回到了“震驚現場”。

03後翼棄兵

Netflix熱播劇集《後翼棄兵》在豆瓣上有着9.2分的超高評分,本劇所講述的故事是天才女棋手哈爾蒙,在男性主導的國際象棋領域走向巔峯的故事。

劇名“後翼棄兵”其實是一種國際象棋的技法,通過捨棄兵卒獲得棋局中心控制權。

在整部劇當中,“後翼棄兵”並不只是這種技法的呈現,更包含一種寓意——女主角哈爾蒙在走向巔峯的過程中必須對身邊的一些事物進行捨棄。

米爾林在劇中的角色名爲哈利·貝爾提克,他既是哈爾蒙曾經的對手,也是後來的知己、男友。

從曾經的不可一世,到後來面對哈爾蒙時的無奈和小心翼翼;從自詡棋藝高手,到後來意識到天賦的絕對差距,他逐漸認清現實,放棄了成爲國際象棋大師的夢想。

米爾林在這部劇中完成了一次心態上從天堂到地獄的轉變,在這部大女主劇中,他的表現並不亞於女主角飾演者安雅·泰勒-喬伊。

他是哈爾蒙披荊斬棘之路的一位引導者,也曾經是後者的“棄兵”,直到最後爲哈爾蒙問鼎棋壇提供了重要的幫助,他又證明自己在擅長的領域也能有所作爲。

《後翼棄兵》中的這個角色,彷彿就是演員哈利·米爾林演藝生涯的一個縮影。

他通過出演《哈利·波特》年少成名,爲了後續發展迅速捨棄“童星”的標籤,也捨棄了早年在舞臺劇領域所受到的讚譽。

他不斷磨鍊演技,回到電影行業,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配角演出證明了自己,在電影圈用“綠葉”的方式站穩了腳跟,贏得了尊重。

捨棄不必要的名聲頭銜,獲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便是哈利·米爾林這20年演藝之路帶來的啓示。

他今年年僅31歲,還將繼續在演員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捨棄《哈利·波特》的光環對於這位演員來說,顯然是個重要的決定,但他仍然懷念着當時的點滴。

接受VOD採訪時,他情不自禁地談起了往事:

跟別人聊電影時,我想起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拍攝《哈利·波特》時的場景,那是我演的第一部電影。當時,我只知道大人們會告訴我應該在哪裏站着,應該說什麼臺詞,從某種意義上說,那是我作爲演員最幸福的時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