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 Alex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新保守主義在美國捲土重來,其對外政策的核心就是重塑美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與影響力,維持對美國最有利的國際秩序。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之初就發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將中國列爲戰略競爭對手。2018年,美國發布《國防戰略報告》,則着重強調中國對美國造成的威脅,在隨後發佈的《導彈防禦評估報告》、《核態勢評估》及每年發佈的中國軍力報告中,美國不斷強調中國軍事實力躍升對其造成威脅。總之,美國國內已將中國視爲其最大競爭對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了俄羅斯。

爲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美國做了哪些準備呢?

五角大樓新聞:印太司令部司令指出來自

一、如果中美開戰,將在哪裏因何開打?

當前,中美爆發戰爭最有可能起因,大概率是危機管理失敗。中美之間每一方都具備強大的軍事實力,不僅有核力量懾止全面戰爭的爆發,且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全面戰爭只會造成兩敗俱傷,只會爲俄羅斯等國的崛起創造機會。

中美最可能爆發衝突的地點,則是南海和臺海地區。美國在不少議題上都對中國進行攻擊,在地緣戰略上更是不斷對中國進行封堵,其直接圍堵方向包括朝鮮半島方向、東海方向、臺海方向、南海方向四大戰略方向。其中,朝鮮半島方向牽涉朝鮮的生死存亡,東海地區牽涉日本對沖突的介入和中日之間的領土爭端,這兩個方向牽涉到日本和朝鮮兩大國家的核心利益,而兩國在某種程度上分別和中國、美國構成命運共同體。因此,一旦衝突爆發,很有可能因爲核心利益衝突而不斷升級,中美進而失去對沖突的控制,這是中美都想極力避免的。南海區域和臺海區域牽涉的是臺灣和東南亞小國的利益,對美國來說並不那麼重要,在某種程度上是“可犧牲的”。所以,南海和臺海地區則是中美之間最可能爆發衝突的地點。

今年以來,美國空軍在南海地區對中國進行空前頻度的抵近偵察,海軍艦隊不斷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行動。美軍不斷批准對臺軍售,空軍飛機企圖降落臺灣機場,以各種行動宣示“保衛臺灣”的決心。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海空危險互動,在現場處置人員未能妥善處置導致雙方爆發直接衝突的情況下,危機管控失敗造成衝突的可能性很大,並且可能導致衝突不斷升級,直至爆發一場以海空衝突爲主要形式的短時間高烈度戰爭。也就是說,未來中美衝突更可能是兩國部分海空力量在臺海、南海地區的交戰,而不會導致兩國大規模的衝突。

二、美國爲對付中國專門提出“三大作戰概念”

近年來,美國認爲中國已經在西太平洋地區建立起可靠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對美軍的機動和作戰能力造成巨大威脅。也就是說,在相關區域爆發衝突時,中國軍隊或能阻止美軍兵力進入該區域,進而使其無法發揮戰鬥力。爲了反制中國,美國也在不斷進行作戰概念創新。

一是分佈式作戰。其核心在於對作戰指揮控制網絡去中心化,使對手無法通過摧毀指控中心達到摧毀整個指揮網絡的效果。將自身兵力化整爲零,大量利用無人平臺形成網絡化防護與打擊力量。在防敵火力打擊時“散作滿天星”,分散消解對手的火力,使敵方殺傷鏈難以閉合。同時,組建網絡化防空反導能力,建立一張籠罩在自身海空力量之上的防空“鐵穹”。在進攻性活動中,則謀求達到 “平臺分佈、效果聚合”的效果,利用指控自動化和智能化平臺集中火力,打擊對手薄弱核心環節。

二是“全球公域介入和機動的聯合“。美軍認爲,當前自身的劣勢並非火力不足,而是防護與機動能力不足,只要能在有充足防護的情況下將部隊前運至相關地區,使打擊能力有效投射至該地區內,則美軍必勝無疑。因此,增強機動與防護能力至關重要。“全球公域介入和機動的聯合概念”應運而生,其核心就聚焦於獲取並維持全球介入能力,使美軍在全球每一個角落暢通無阻地實施機動,並對一切阻礙其機動的對手進行有效打擊。

三是馬賽克戰。美國認爲,自身的高科技能力是對手所不具備的核心優勢。在這一認知之上,美軍發展出了“馬賽克戰”這一概念,核心是依託先進的網絡和人工智能技術,大量使用無人平臺,根據戰場態勢變化,主動構建高效的殺傷能力。縮減己方的決策時間,破擊對手的決策體系,讓自己的決策自動化,同時讓敵人無暇做出有效決策。

三、美軍爲對付解放軍作了哪些具體準備?

在應對大國競爭的國家戰略指導下,美軍軍備建設方向開始出現顯著變化,重點逐漸由反恐治安戰重新迴歸傳統常規戰爭。從作戰目標、裝備採辦、部隊改革和新型作戰力量發展等方面,可以發現美軍在相關方面的明顯轉變。

國防授權法案是美國發布的財年國防預算的授權法案,從中可以直接看出美軍爲自身能力建設進行了哪些投資,當前美軍軍備建設的重點何在。

《2021財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爲美軍提供了高達7405億美元的國防預算,而同期中國的軍費預算只有1782億美元,不到其四分之一。根據這項法案,美國軍餉將增長3%,與近10年來最大增幅相差無幾。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中提及中國的地方共有203處。

該法案集中凸顯美軍力建設三項重點:

從作戰重心上看,呼應美國印太戰略併爲其注入實質性內容。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在一年內製定不少於三個與中國開展競爭的長期戰略,確保美國在對華戰略競爭中處於優勢。此外,半年內要完成美海軍陸戰隊在沖繩、關島、夏威夷、澳大利亞和其他地點的部署調整,爲美軍新提出的太平洋威懾倡議提供14億美元預算,用於建設導彈防禦系統、推動兵力前沿部署、提升同盟國和合作夥伴國的互操作能力,支持對陸基遠程導彈的投資,以及支持“戰區導彈防禦、遠征機場和港口基礎設施、燃料和彈藥儲存”,實現作戰平臺的現代化,提高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對中國的威懾力。

從能力發展上看,關注新型作戰力量的生成和常規作戰力量的升級。爲太空軍和網絡部隊共提供近280億美元的預算,法案將太空軍確立爲美軍第六大軍種,並設立太空作戰司令部和太空系統採辦局。太空軍隸屬於美國空軍部,由太空軍作戰部長領導;太空軍作戰部長直接向空軍部長彙報,是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在網絡空間作戰方面,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增加相關顧問編制,爲關鍵網絡科技活動指定戰略。法案認爲,儘管美國在常規領域擁有巨大優勢,但其他國家依託網絡發動非對稱軍事行動,可能抵消美軍的傳統優勢。

從裝備建設上看,突出戰略威懾力量的中心作用。爲核武器現代化項目提供289億美元預算,爲導彈防禦預算提供的預算則高達203億美元。法案強調,核力量在國防戰略中居於基石地位,要求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進行審查,對部署低當量核武器不明確禁止。該法案授權加快推進分層導彈防禦系統測試,要求評估美國導彈防禦部署現狀及主要對手的可能反應。美國正謀求從攻防兩端強化自身戰略優勢,一方面降低核門檻,推進戰術核武“常規化”,一方面強化戰略反導優勢,希望對對手形成單方面的核威懾,強化自身行動自由。

導彈防禦問題成爲美軍當前所專注的重點

海上和空中將是未來中美衝突的主戰場。儘管擁有巨大優勢,但美國海空軍還是啓動相關計劃,擴充軍備並增強作戰能力,按照對華作戰構想,對兵力結構進行調整。機動性、防禦性和強火力投射能力是美國海空軍本輪兵力結構調整和部隊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目的是增強對中國反介入能力的防護,保持自身機動性和打擊能力,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掌握中美衝突的全過程,力求保障美國對沖突升降級的掌控力。

特朗普在競選階段就承諾擴充美海軍艦隊,將美國海軍艦隊規模從208艘擴大到355艘。2018年初,美國海軍發佈《艦隊結構評估報告》與《三十年造艦計劃》,表示美國海軍規模將從當前的289艘增至2024年的314艘再到2034年的355艘,並在30年代的剩餘時間保持355艘的規模。《2021財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提出美國海軍應儘快提供不少於355艘的戰艦,並批准213億美元用於造艦計劃和組建艦載打擊戰鬥機中隊。2020年3月,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發表題爲《海軍兵力結構及造艦計劃:背景情況與國會需要考慮的問題》,列舉了近年來在美國將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大國競爭視爲主要威脅的背景下,美國海軍進行“重回制海”戰略轉型,致力於全面加強海上作戰能力建設、增強制海作戰能力的決心與舉措。

美國空軍同樣在不斷推進自身裝備現代化和兵力調整工作。《2021財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空軍擁有不少於386個作戰中隊或同等級別的組織單位;批准91億美元採購95架“聯合攻擊戰鬥機”。美國前空軍部長希瑟·威爾遜在2018年度空軍協會空天網絡論壇上發表題爲《我們所需要的空軍》的講話,表示美國空軍將從現有的312箇中隊大幅擴編至386箇中隊,增幅高達24%。美國空軍選擇大力擴編長期處於一線的作戰中隊和保障中隊,旨在強化全球打擊能力、特種作戰能力、空中優勢能力和態勢感知能力,這無疑呼應了新版《國防戰略》以中俄爲長期戰略競爭對手而提出的強化殺傷力、戰備性和任務彈性的要求。

海軍陸戰隊是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兩棲突擊作戰部隊,在對華衝突構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軍陸戰隊將是美國最先對中國相關島礁發起登島作戰的地面部隊。其職能任務和戰略目標的變化引導着陸戰隊近年來的改革轉型:更高效的機動性、兵力投送和火力投射能力。據美國海軍研究協會網站報道,海軍陸戰隊公開了未來10年的轉型規劃,將裁撤大約12000人,人員和裝備規模會大幅縮水,重型裝甲部隊將徹底消失,牽引火炮連被削減至5個,航空兵大隊、直升機大隊和營指揮機構編制急劇縮水,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機動性、火力毀傷效果更好的先進裝備。海軍陸戰隊司令戴維·伯傑上將表示:該計劃是爲了能夠讓陸戰隊專注於島礁奪控、兩棲投送和區域拒止等任務,到2030年時更有效對抗中國或其他國家的同行對手。其改革目的鋒芒畢露:針對中國依託島礁建立起來的反介入系統,以“焦土政策”“蛙跳戰術“爲手段,進行我軍傳統所謂的“火力拔點”行動,對中國進行“體系破擊戰”。

太空軍和網絡部隊在美軍的聯合作戰體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美國認爲中國日漸壯大的太空和網絡力量對美軍造成了嚴重的非對稱威脅,美軍無論如何也不願在任何一個領域落後於中國。

《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指示美國五角大樓創建太空軍,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組建了太空軍,使其成爲繼美國海陸空以及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之後的第六個軍種。根據美國《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新組建的太空軍主要以空軍所屬的戰略司令部爲基礎創建,收納了空軍所屬的天軍部隊,由1.6萬名現役和文職人員組成。在談及美國成立太空軍的原因時,美國副總統彭斯表示:正如特朗普所說,美國只是在太空擁有存在是不夠的,必須稱霸太空。如今,其他國家正前所未有地試圖破壞美國的太空系統,挑戰美國在太空的霸權。多年來,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等國一直在發展干擾、致盲和癱瘓美國導航和通信衛星的武器。美國太空軍計劃在未的7年時間內採購48套干擾系統,同時擴建在格陵蘭、英國、阿森松島、迪戈加西亞島、阿拉斯加以及關島的相關設施,以便在“與大國發生衝突時”,可以隨時黑掉中俄的各類衛星系統。

近年來,美國不斷炒作外國對其進行網絡攻擊,指責中國對美國進行網絡竊密和網絡間諜活動。從2013年到2018年,美國網絡司令部和各軍種組建了由133支小隊組成的網絡部隊,共有約6200人,包括陸軍41支,海軍40支,空軍39支,海軍陸戰隊13支且已全部實現全面作戰能力。2017年8月18日,特朗普發佈聲明,將美軍網絡司令部由目前戰略司令部下的二級司令部升級爲與戰略司令部平級的聯合作戰司令部。2018年9月18日,美國國防部發布新版《網絡戰略》,指出美國與戰略競爭對手之間的“戰鬥”已經蔓延到網絡空間,美國將爲確保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而採取更爲激進的進攻態勢。

四、美國華人成了美國反華的犧牲品——情報戰與反情報戰

熟悉美國曆史的人都瞭解,美國曾有一種思想在冷戰初期十分盛行——“麥卡錫主義”。當時,美國爲消除國內威脅,大肆進行反共宣傳,展開忠誠調查,對與共產黨有關的組織和人士進行清洗,也就是著名的“忠誠運動”。一些長期生活在美國的外籍居民一旦遭到懷疑,就會丟掉工作,被移民局強行驅逐到遙遠陌生的異地他鄉。許多外國科學家被禁止進入這片“自由土地”,導致一些國際學術會議被迫取消。

近年來,第二次“忠誠運動”似乎已經在美國國內爆發,大量華裔科學家和中國籍訪美學者在美國遭到騷擾調查,以各種理由被美國執法部門起訴。近年來,美國國內涉及華人的“間諜”案件明顯增多。自聯邦調查局(FBI)2009 年成立專門處理經濟間諜的部門起,平均每年增長約達18%,大多數案件涉及中國。美國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2018 年6 月發佈《中國的經濟崛起如何威脅美國和世界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報告稱,由中國政府招募的間諜廣泛分佈於美國的科研部門,從事着非傳統信息的收集工作。2020年1月7日,特朗普簽署發佈《2020-2022年國家反情報戰略》,指出需要通過本戰略加強美國的反情報和安全能力,確保美國免受外國對手進行間諜性和破壞性行動。

麥卡錫主義在美國

爲做好對華作戰的直接情報準備,近年來美軍在南海的偵察頻度不斷加大。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發佈的相關數據,2009年以來,美軍在南海活動的頻率、烈度和針對性都大幅增強。10餘年來,水面艦艇的存在提高了60%以上,每年已達約1000個艦日;平均每天出動2架次以上的軍機前往南海活動,其中大部分是偵察機,全年在1500個架次以上,幾乎較2009年翻了一番。不少美軍偵察機對我南海島礁進行繞道飛行,採取挑釁性行爲。在我軍軍演期間,美軍總是會派出海空偵察力量進行偵察,蒐集相關情報。

近期,我國也在積極推進相關反間防諜工作。2018年,國家安全部門發起“2018-雷霆”專項行動,破獲百餘起臺灣間諜案件,抓獲一批臺灣間諜及運用人員。2020年10月,國家安全機關組織實施“迅雷-2020”專項行動,打擊臺灣情治機關滲透破壞活動,打掉臺灣間諜情報機關針對祖國大陸布建的間諜情報網絡。美臺之間的情報合作幾乎是公開的祕密。美國《紐約時報》2017年5月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華各地諜報網於2010年至2012年間被迅速瓦解,導致30多名情報人員失聯。美國著名國際時事刊物《外交政策》雜誌2019年8月15日刊文稱,CIA通信網絡遭中國破解,導致中情局內部通信被獲取,此案被認爲是中情局數十年來最大敗筆。近年來,我國國安機關近年來不斷加大對各類案件的打擊力度,有力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安全。

總的來說,美軍在傳統和新興軍事領域不斷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力度。中國要應對來自美國的戰爭威脅和軍備壓力,最根本的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能因爲美國的試壓行動亂了陣腳。綜合國力是一國發展軍事實力的根本,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沒有團結統一的意識形態,軍事實力難以發展壯大。一旦陷入美國構建的“成本強加”陷阱,如果我國的工作重心從經濟建設轉向軍備建設,必然導致不可持續發展,無法爲軍事建設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軍事建設的失敗將只是時間問題。

在具體的應對措施方面,中國應明確意識到美國本質上是準備對中國發動一場高科技戰爭,並依託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進行一場“蜂羣”式作戰,試圖在技術和規模兩個層次上壓倒中國。中國應堅持反介入作戰思路,增強相關地域態勢感知能力、情報偵察能力,構建自動化智能化指控網絡,發展先進防護能力,實現火力配置靈活部署,以有限手段達成既定目標。

總而言之,美軍近年來不斷加緊對華戰爭準備,在其戰略構想、作戰概念、裝備採辦、部隊訓練、編制改革的變化中,都可以看出針對中國的濃厚色彩。美軍所固有的技術和作戰經驗優勢是我國所不具備也難以在近期趕上的。加緊練兵備戰,能戰方能止戰,纔是我軍根本的勝利之道。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四川人,軍事學博士,曾在戰區級機關工作,並在《解放軍報》、《書屋》等媒體發表文章70餘篇,接受過鳳凰衛視等媒體採訪,受邀到華爲等演講十餘次,出版專著《這纔是美軍》(中將王洪光作序),出版第一年5次加印,在京東新書熱賣榜常居TOP3,登上三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進入美國紐約公立圖書館和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 現在成立了工作室,專注於研究美軍。

最新與耳聞合作出版《兵道》一書(喬良和餘戈兩位老師作序推薦,王洪光中將和任國強大校,姜鳴、江曉原、楊浪等名家封面推薦),主要內容是古今中外21次重大軍事改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