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取某电商平台的赠品,群发微信求你帮忙“砍一刀”;只要在某手机APP上注册,走路能赚钱、看视频也能赚钱;碍于情面,你为亲友在某公众号上进行转发和投票……

如果你有过上述经历,那么很可能已经将自己及他人的身份信息泄露到犯罪分子精心编织的暗网之中。犯罪分子用极小的诱惑,就能获取手机中的通讯录联系方式、微信记录、网银账户等信息,再通过贩卖攫取巨额利益。

破网:

25个微信群贩卖个人信息,9341个活跃成员浮出水面

“李叔,这微信号你也不会用,闲着也是闲着。你卖给我,你去买两斤肉多实惠啊!”“小齐啊,你这微信不就是打游戏用吗?借我用用,孙叔给你充点券。”孙某除了利用老人、未成年人防范意识不强,用小利引诱,“巧”取他们的微信账号之外,还在朋友圈、微信群疯狂发布广告“高价回收微信号,有意者电联!”。短期内,孙某通过诱骗、购买等方式,非法获取了大量的微信账号、支付密码。

密山市网安部门将孙某传唤到公安机关,据孙某交代,2019年8月开始他就在网上发布收购微信账号的广告,截至案发,他已倒卖四百余个账号,非法获利一万五千余元。孙某将账号卖给微信上家“雨某”。警方围绕“雨某”的海量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摸排,发现其在本地还有七名“供货”下家。据下家隋某介绍,他初始也是将账号卖给“雨某”,后期为了解“行情”,他加入25个专业贩卖个人信息的微信群组,群里均是贩卖个人信息的“同行”。“以后不要把信息卖给‘雨’,直接卖给我,价格高出一倍。”微信名“风某”主动联系隋某。如此,靠着在群里低买高卖,隋某贩卖1000余个账号,获利近二十万元。

密山网安部门与上级网安部门通力合作,经过大量细致工作,在25个微信群组中确定9341个活跃成员的身份,为全国公安机关斩破贩卖个人信息暗网提供契机。截至目前,密山警方已对本地涉案的3人采取刑事拘留,7人取保候审,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斩链:

8省14地市同时收网,2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各位大爷大娘,这都是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傲天集团是一个有情怀的企业,我就是咱鸡东人,我还能骗你们吗?”“只要加入傲天集团微信群,留下你的身份证号,没有老保的马上给你们办老保。有老保的,一个月300块钱生活补贴!”王某光在所谓的宣讲现场吐沫横飞,卖力地“宣讲”着。

今年5月,鸡东市民王某光伪造国家扶持文件,组建“傲天集团”微信组,在鸡东辖区以能办“老保”、发放补贴为诱饵,骗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用于贩卖。

鸡东警方以此为线索,深度研判,一条完整的制作、贩卖个人信息链条呈现于警方视野中。经侦查,陈某团伙和犯罪嫌疑人张某伟是王某光团伙的两条上线源头,他们在互联网上学会制作支付宝“白号”的方法。据警方介绍,支付宝“白号”就是仅通过手机号和邮箱号注册的支付宝账号,如要真正使用,需要个人信息进行验证。他们先在网上收购大量手机号与邮箱号当作“原料”,后将大量做好的“白号”层层转卖给下家,下家将“白号”进行个人验证之后,既可以原路高价卖给上家,也可卖给其他人。

在梳理团伙层次中,从源头提供“白号”到王某光团伙“具体验证”经历三层中间商的加价,陈某团伙的“白号”批发价最低是0.3元/个,王某光给团伙手下的验证报酬是2元/个,而陈某团伙的“洗白”收购价则高达19元/个。犯罪嫌疑人层层之间单线联系,绝不交叉,即使对同一团伙内部成员也不泄露;每层之间结算都要经过多次转账,为的就是便于隐藏踪迹;微信定期清理,不留记录;遇到公安机关查处,随时准备“跑路”。

2020年8月10日,鸡东警方联合专案组在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福建、广东等8省14地市同时收网,将26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彻底捣毁一条“来料制作”“分层转包”“具体验证”的完整贩卖个人信息犯罪链条。

警示:

不要随意买卖、出借个人信息衍生物

两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共计贩卖个人信息60000余条,非法获利235万余元,它向公安机关展现了一条完整的制作个人信息链条和涉及全国的贩卖网络。

个人信息泄露于暗网之中,滋生大量罪恶。在反诈领域,鸡西市公安机关破获的多起电诈案件,均与非法贩卖个人信息有关。警方提示:不轻易丢弃个人信息票据,不轻易参与各种来历不明的网上促销活动,不轻易在各种网站、APP上进行注册,不轻易连接公共WIFI,注意电脑、手机和U盘的病毒查杀,要设置复杂性较强的密码,在社交软件中保密个人信息。

更重要的是广大市民千万不能随意买卖、出租、出借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及各种个人信息衍生物。对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存取工具要妥善保管,丢失要及时挂失,废弃不用的不能随意丢弃,及时销户,不给违法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

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