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们第一次认识森碟时她还是那个不矫情、活泼开朗,如风一般的小女孩。

谁也没想到,当初这个阳光可爱的小女孩现在已经长成大姑娘,她的成长路上也会遭遇和弟弟"争宠"的难题。

在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里,叶一茜讲起了姐弟俩相处的小故事。叶一茜说,有了弟弟后,森碟就变了。曾经独立自主的小女孩,开始"技能倒退",看见妈妈喂弟弟吃饭,她也要妈妈喂;看见弟弟吃奶,她也要吃。

反正在森碟眼里:弟弟有的,我也要有;弟弟正在经历的,我也要经历。

叶一茜还说,森碟可以对全世界友好,唯独弟弟不行。在森碟眼里,弟弟就是一个"最有心机的人",什么手足情深,不存在的,姐弟之间就是单纯的"我恨死你了"的关系。

姐弟俩的"矛盾"有多水深火热呢?叶一茜继续讲,有一次,姐姐因不好好学习正挨批呢,另一边,毫无眼力见儿的弟弟却掏出了学校给的奖状求表扬,奖状上书"读书小能手"几个大字,弟弟的神补刀瞬间就让姐姐炸毛了。

而之前有了二胎后,田亮也在媒体前谈起"一碗水能不能端平"的问题,他就表示过"端平"太难,难免会分更多时间精力去照顾尚且年幼的弟弟,因此姐姐确实也会感觉失衡。

其实很多家长都表示,他们平日里已经在尽心尽力希望做到"一碗水端平"了,但实际上,绝对的公平真的很难做到。

现在二胎是个热门话题,很多处于生育年龄的家长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要不要生二胎?有了二胎后如何保证一碗水端平?老二到来是否会让老大受委屈?最开始,每个妈妈都想成为"端水大师",在二胎来报道前,拼命研究各种二孩和谐相处小秘籍,以为多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到时候实践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有儿童心理专家研究发现,生了二胎的父母,一定会偏心。

1、 可爱指数不同,导致家长偏爱

虽然都是自家孩子,可是相比之下,婴幼儿会显得更可爱。因此,一些家长会发现,对可爱孩子的关注、亲吻、拥抱、照顾等程度会更多。

2、 需求指数不同,导致家长偏待

小婴儿是需要父母从早到晚悉心照料,一时一刻都离不了人的。可是大一些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生存技能,比如他们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走路等。两个孩子从生存层面来看,他们对父母的需求指数是不一样的,因此,家长对他们的上心程度和付出的时间、精力必然存在偏差。

3、 近因效应,老大只记得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的场景

尽管很多家长认为曾经老大年幼时,他们也是如此悉心照顾他的,只是老大不记得了而已。而这个"不记得"就是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老大不知道或者不记得自己曾经也被父母这样百般呵护过,但是他现在看见的、感受到的却是爸爸妈妈在尽心地照顾弟弟妹妹。这就会给老大形成一个对比印象:爸爸妈妈对待弟弟妹妹更用心。

4、对角色期待不同导致偏差

弟弟妹妹还处于婴幼儿期,这时候对于父母来说,看见他们会抬头、能翻身、学爬、能自己走路这些动作发展就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反过来,如果老大已经处于学龄期,家长就会更看重他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兴趣技能提升等等。由于角色期待不同,父母的态度也必定有所不同。

正因为有以上各种客观因素存在,即便家长不断暗示自己要做好端水大师,主观上很努力地一碗水端平,可实际上,这碗水仍然很难端平,一个不小心,抢妈大战就开始了。

甚至有的时候,就是单纯的时间、精力不够用,于是客观上就造成了"偏心"的后果。前不久,一个小女孩上学迟到,老师问她原因,她特别委屈地说:"妈妈要把弟弟哄睡了才能送我",小女孩说这话时,她心里想的可能就是妈妈在对弟弟和自己排序,这个排序在她看来可能就带有偏心的意味了。

其实,真正想做到不偏不倚真的不简单,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是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时,你是裁判。

如果家有二孩,夫妻合作才是家庭和谐的关键,当妈妈一个人精力不够用时,爸爸能顶上,帮忙照顾照顾小的、安抚安抚大的,往往就能让鸡犬不宁的家变得温馨幸福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