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們第一次認識森碟時她還是那個不矯情、活潑開朗,如風一般的小女孩。

誰也沒想到,當初這個陽光可愛的小女孩現在已經長成大姑娘,她的成長路上也會遭遇和弟弟"爭寵"的難題。

在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裏,葉一茜講起了姐弟倆相處的小故事。葉一茜說,有了弟弟後,森碟就變了。曾經獨立自主的小女孩,開始"技能倒退",看見媽媽喂弟弟喫飯,她也要媽媽喂;看見弟弟喫奶,她也要喫。

反正在森碟眼裏:弟弟有的,我也要有;弟弟正在經歷的,我也要經歷。

葉一茜還說,森碟可以對全世界友好,唯獨弟弟不行。在森碟眼裏,弟弟就是一個"最有心機的人",什麼手足情深,不存在的,姐弟之間就是單純的"我恨死你了"的關係。

姐弟倆的"矛盾"有多水深火熱呢?葉一茜繼續講,有一次,姐姐因不好好學習正挨批呢,另一邊,毫無眼力見兒的弟弟卻掏出了學校給的獎狀求表揚,獎狀上書"讀書小能手"幾個大字,弟弟的神補刀瞬間就讓姐姐炸毛了。

而之前有了二胎後,田亮也在媒體前談起"一碗水能不能端平"的問題,他就表示過"端平"太難,難免會分更多時間精力去照顧尚且年幼的弟弟,因此姐姐確實也會感覺失衡。

其實很多家長都表示,他們平日裏已經在盡心盡力希望做到"一碗水端平"了,但實際上,絕對的公平真的很難做到。

現在二胎是個熱門話題,很多處於生育年齡的家長都在思考這個問題:要不要生二胎?有了二胎後如何保證一碗水端平?老二到來是否會讓老大受委屈?最開始,每個媽媽都想成爲"端水大師",在二胎來報道前,拼命研究各種二孩和諧相處小祕籍,以爲多掌握一些理論知識,到時候實踐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有兒童心理專家研究發現,生了二胎的父母,一定會偏心。

1、 可愛指數不同,導致家長偏愛

雖然都是自家孩子,可是相比之下,嬰幼兒會顯得更可愛。因此,一些家長會發現,對可愛孩子的關注、親吻、擁抱、照顧等程度會更多。

2、 需求指數不同,導致家長偏待

小嬰兒是需要父母從早到晚悉心照料,一時一刻都離不了人的。可是大一些的孩子,他們已經具備了一些簡單的生存技能,比如他們能自己喫飯、自己穿衣、自己走路等。兩個孩子從生存層面來看,他們對父母的需求指數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對他們的上心程度和付出的時間、精力必然存在偏差。

3、 近因效應,老大隻記得父母照顧弟弟妹妹的場景

儘管很多家長認爲曾經老大年幼時,他們也是如此悉心照顧他的,只是老大不記得了而已。而這個"不記得"就是心理學上的近因效應,老大不知道或者不記得自己曾經也被父母這樣百般呵護過,但是他現在看見的、感受到的卻是爸爸媽媽在盡心地照顧弟弟妹妹。這就會給老大形成一個對比印象:爸爸媽媽對待弟弟妹妹更用心。

4、對角色期待不同導致偏差

弟弟妹妹還處於嬰幼兒期,這時候對於父母來說,看見他們會抬頭、能翻身、學爬、能自己走路這些動作發展就覺得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反過來,如果老大已經處於學齡期,家長就會更看重他的學習成績、社交能力、興趣技能提升等等。由於角色期待不同,父母的態度也必定有所不同。

正因爲有以上各種客觀因素存在,即便家長不斷暗示自己要做好端水大師,主觀上很努力地一碗水端平,可實際上,這碗水仍然很難端平,一個不小心,搶媽大戰就開始了。

甚至有的時候,就是單純的時間、精力不夠用,於是客觀上就造成了"偏心"的後果。前不久,一個小女孩上學遲到,老師問她原因,她特別委屈地說:"媽媽要把弟弟哄睡了才能送我",小女孩說這話時,她心裏想的可能就是媽媽在對弟弟和自己排序,這個排序在她看來可能就帶有偏心的意味了。

其實,真正想做到不偏不倚真的不簡單,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是裁判。

如果家有二孩,夫妻合作纔是家庭和諧的關鍵,當媽媽一個人精力不夠用時,爸爸能頂上,幫忙照顧照顧小的、安撫安撫大的,往往就能讓雞犬不寧的家變得溫馨幸福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