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車·Top Test

作者 | 朱峯

攝影 | 朱峯

編輯 | 馬良

奔騰B70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代車型,車頭方方正正的,外觀設計沉穩大方。當時市場上自主品牌車型比較少,B70與合資產品相比又有價格優勢,那時它深受市場認可。但是後期,越來越多自主品牌產品湧入該細分市場,消費者的選擇更多了,而且第二代車型與後來的競品相比,自身特點不夠鮮明,所以第二代車型的市場表現相對疲軟。當然,主機廠並不會坐以待斃,如今全新第三代奔騰B70已經來到了我們的面前,新車完全向年輕化蛻變,並且特點鮮明,看來它已經做好了反擊的準備。

全新第三代奔騰B70是一汽“無限方程FMA架構”下首款車型,FMA架構日後將會在集團內全面推開,全新第三代奔騰B70對於主機廠而言有重要的意義。

●全新家族式設計外觀提升了時尚感,特點鮮明

外觀方面,新車採用了奔騰全新的“光影哲學性感曲面”家族式設計語言,整車看起來特點鮮明,並且非常年輕化。大尺寸多邊形前進氣格柵造型十分吸引眼球,內部由74顆雨幕式鍍鉻裝飾構成。進氣格柵與車頭兩側“戈”形LED前大燈組合在一起,很有衝擊力,全新第三代奔騰B70明顯比上一代車型前衛、時尚了很多。

前大燈組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古代兵器“戈”的造型,樣式很有特點。燈組內部全部採用LED光源,燈光結構爲遠近光一體的形式。

新車採用了溜背式造型,從C柱開始車頂下壓的曲線一直伸展至車尾,弧度流暢自然。新車不僅做到了車頭吸引眼球,側面依舊有看點,全新第三代奔騰B70做好了用設計征服你的準備。車身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爲4810/1840/1455mm,軸距爲2800mm。

隱藏式門把手的作用不僅是美觀,它還有助於減小整車的風阻係數。

車尾部分的設計很有層次,貫穿式尾燈是尾部的視覺重點,看上去很有科技感,符合當下車輛設計的主流審美趨勢。尾燈的設計同樣借鑑了“戈”造型,與前大燈相呼應。新車外觀整體設計特點鮮明,將年輕化詮釋的非常到位。

新車還採用了GT風格掀背式設計,營造超大的行李箱開口尺寸,兼顧個性與實用性。奔騰B70並非只會耍漂,作爲家用車需具備的實用性它並未丟棄。

後排座椅可以4/6放倒,進一步拓展行李箱空間。加上掀背式後備箱開啓的方式,其裝載物品的優勢立刻顯現。不過在準備打開後備箱蓋時發現,後備箱蓋只能在車內或者通過遙控鑰匙來開啓,後備箱蓋上並沒有開啓按鈕,這一點不是很方便。

●內飾設計全面革新

內飾設計方面,全新第三代奔騰B70進行了全面的革新。車輛採用全液晶儀表盤與中控大屏相連的雙聯屏設計,非常符合目前的流行趨勢。多功能方向盤採用雙輻平底式設計,中控臺則稍向駕駛員一側傾斜,突顯以駕駛者爲中心。

全液晶儀表盤的界面設計很夢幻,信息顯示豐富,清晰易讀。

中控液晶屏爲12.3英寸,大屏分辨率和車機操作流暢度都屬於該級別主流水準,並且網絡功能完善。此外,系統還帶有語音交互功能,可以支持空調控制、開關車窗、導航、音樂電臺控制、撥打電話等。

中控臺頂部配備有和奔騰T77車型上一樣的全息投影設備,在語音交互的基礎上,將傳統車載語音助手實現具體化,卡通人物形象可以換角色、換裝扮,提供有趣的互動效果。

全新第三代奔騰B70的空調控制面板採用了觸摸式設計,僅保留風量、溫度調節功能爲物理旋鈕,操作起來比較順手。

試駕車配備了電子手剎、自動駐車、自動泊車和360°全景影像等功能,這些日常使用起來很便利的配置都沒有缺席。

中控臺下方設有較大的儲物槽,無線充電面板和USB接口都設置在了這裏,但是這個空間有點隱蔽,在駕駛員位置上取、放手機不是很順手。

試駕車型配備了全景天窗

●動力滿足日常駕駛,底盤質感出衆

動力方面,新車搭載一汽集團名爲第三代”1.5T智擎動力”發動機,最大功率124kW,峯值扭矩258N·m,排放水準達到國六B標準。傳動系統匹配的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

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風格不算激進,但是足夠應對日常城市駕駛。起步階段渦輪稍有一點遲滯現象,當渦輪介入後,可以感覺到有明顯的提速感。在同排量發動機中,這款1.5T發動機的參數屬於主流範圍,得益於其1300-4350rpm寬泛的扭矩平臺,使得車輛在加速過程中動力輸出持續性不錯。

受排量所限,再加上今天我們車內乘坐了四位男士,在高速階段再加速時能感覺到發動機動力輸出有些疲軟。我反覆試了下急加速狀態,深踩油門提高轉速,但是把轉速控制在4350rpm以內,也就是發動機扭矩平臺範圍之內,這種提速效果是最明顯的。如果是一腳油門,轉速超過了扭矩平臺,車輛加速推背感從體感上不如第一種駕駛方式來的直接。

在城市道路內頻繁的走走停停,並未明顯感受到雙離合變速箱在低速階段換擋的闖動感,其在平順性表現上足夠令人滿意。爲了照顧到燃油經濟性,變速箱升擋非常積極,勻速巡航轉速基本都是保持在1500rpm左右。而當深踩油門需要降當時,變速箱會顯得有些猶豫,降擋稍微有點滯後,急加速時你要給它一點時間。

底盤質感是我最喜歡它的地方,懸掛設定有一定韌性,懸掛對細碎顛簸可以過濾的很充分。而在壓過稍大一點的路面接縫時,底盤又能傳遞給車內清晰的路感,中高速過彎時車身側傾的控制不錯,可以說新車底盤調校在舒適和操控之間找到了不錯的平衡。底盤有點德系車的味道,有厚重感,不鬆散。

轉向在低速狀態下偏輕,對女性駕駛者比較友好,尤其是原地掉頭或者需要挪車時不費勁。隨着車速的攀升,隨速轉向的力度會相應變沉,以給駕駛員提供充足的掌控信心。方向盤初段有一點曠量,不過很好適應,符合家用轎車的風格。另外,新車在NVH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120km/h行駛時,路噪以及風噪的抑制都是不錯的,不會太過影響車內前後排乘客的交談。

#奔騰B70#新車#車型收藏

●全新家族式設計外觀提升了時尚感,特點鮮明

外觀方面,新車採用了奔騰全新的“光影哲學性感曲面”家族式設計語言,整車看起來特點鮮明,並且非常年輕化。大尺寸多邊形前進氣格柵造型十分吸引眼球,內部由74顆雨幕式鍍鉻裝飾構成。進氣格柵與車頭兩側“戈”形LED前大燈組合在一起,很有衝擊力,全新第三代奔騰B70明顯比上一代車型前衛、時尚了很多。

前大燈組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古代兵器“戈”的造型,樣式很有特點。燈組內部全部採用LED光源,燈光結構爲遠近光一體的形式。

新車採用了溜背式造型,從C柱開始車頂下壓的曲線一直伸展至車尾,弧度流暢自然。新車不僅做到了車頭吸引眼球,側面依舊有看點,全新第三代奔騰B70做好了用設計征服你的準備。車身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爲4810/1840/1455mm,軸距爲2800mm。

隱藏式門把手的作用不僅是美觀,它還有助於減小整車的風阻係數。

車尾部分的設計很有層次,貫穿式尾燈是尾部的視覺重點,看上去很有科技感,符合當下車輛設計的主流審美趨勢。尾燈的設計同樣借鑑了“戈”造型,與前大燈相呼應。新車外觀整體設計特點鮮明,將年輕化詮釋的非常到位。

新車還採用了GT風格掀背式設計,營造超大的行李箱開口尺寸,兼顧個性與實用性。奔騰B70並非只會耍漂,作爲家用車需具備的實用性它並未丟棄。

後排座椅可以4/6放倒,進一步拓展行李箱空間。加上掀背式後備箱開啓的方式,其裝載物品的優勢立刻顯現。不過在準備打開後備箱蓋時發現,後備箱蓋只能在車內或者通過遙控鑰匙來開啓,後備箱蓋上並沒有開啓按鈕,這一點不是很方便。

●內飾設計全面革新

內飾設計方面,全新第三代奔騰B70進行了全面的革新。車輛採用全液晶儀表盤與中控大屏相連的雙聯屏設計,非常符合目前的流行趨勢。多功能方向盤採用雙輻平底式設計,中控臺則稍向駕駛員一側傾斜,突顯以駕駛者爲中心。

全液晶儀表盤的界面設計很夢幻,信息顯示豐富,清晰易讀。

中控液晶屏爲12.3英寸,大屏分辨率和車機操作流暢度都屬於該級別主流水準,並且網絡功能完善。此外,系統還帶有語音交互功能,可以支持空調控制、開關車窗、導航、音樂電臺控制、撥打電話等。

中控臺頂部配備有和奔騰T77車型上一樣的全息投影設備,在語音交互的基礎上,將傳統車載語音助手實現具體化,卡通人物形象可以換角色、換裝扮,提供有趣的互動效果。

全新第三代奔騰B70的空調控制面板採用了觸摸式設計,僅保留風量、溫度調節功能爲物理旋鈕,操作起來比較順手。

試駕車配備了電子手剎、自動駐車、自動泊車和360°全景影像等功能,這些日常使用起來很便利的配置都沒有缺席。

中控臺下方設有較大的儲物槽,無線充電面板和USB接口都設置在了這裏,但是這個空間有點隱蔽,在駕駛員位置上取、放手機不是很順手。

試駕車型配備了全景天窗

●動力滿足日常駕駛,底盤質感出衆

動力方面,新車搭載一汽集團名爲第三代”1.5T智擎動力”發動機,最大功率124kW,峯值扭矩258N·m,排放水準達到國六B標準。傳動系統匹配的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

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風格不算激進,但是足夠應對日常城市駕駛。起步階段渦輪稍有一點遲滯現象,當渦輪介入後,可以感覺到有明顯的提速感。在同排量發動機中,這款1.5T發動機的參數屬於主流範圍,得益於其1300-4350rpm寬泛的扭矩平臺,使得車輛在加速過程中動力輸出持續性不錯。

受排量所限,再加上今天我們車內乘坐了四位男士,在高速階段再加速時能感覺到發動機動力輸出有些疲軟。我反覆試了下急加速狀態,深踩油門提高轉速,但是把轉速控制在4350rpm以內,也就是發動機扭矩平臺範圍之內,這種提速效果是最明顯的。如果是一腳油門,轉速超過了扭矩平臺,車輛加速推背感從體感上不如第一種駕駛方式來的直接。

在城市道路內頻繁的走走停停,並未明顯感受到雙離合變速箱在低速階段換擋的闖動感,其在平順性表現上足夠令人滿意。爲了照顧到燃油經濟性,變速箱升擋非常積極,勻速巡航轉速基本都是保持在1500rpm左右。而當深踩油門需要降當時,變速箱會顯得有些猶豫,降擋稍微有點滯後,急加速時你要給它一點時間。

底盤質感是我最喜歡它的地方,懸掛設定有一定韌性,懸掛對細碎顛簸可以過濾的很充分。而在壓過稍大一點的路面接縫時,底盤又能傳遞給車內清晰的路感,中高速過彎時車身側傾的控制不錯,可以說新車底盤調校在舒適和操控之間找到了不錯的平衡。底盤有點德系車的味道,有厚重感,不鬆散。

轉向在低速狀態下偏輕,對女性駕駛者比較友好,尤其是原地掉頭或者需要挪車時不費勁。隨着車速的攀升,隨速轉向的力度會相應變沉,以給駕駛員提供充足的掌控信心。方向盤初段有一點曠量,不過很好適應,符合家用轎車的風格。另外,新車在NVH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120km/h行駛時,路噪以及風噪的抑制都是不錯的,不會太過影響車內前後排乘客的交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