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的關鍵之戰是解放錦州,東野在解放錦州之後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最終全殲東北國民黨軍。但鮮爲人知的是,如果不是蔣介石貪心而錯過良機,東北的國民黨軍是有可能保住主力部隊的。

遼瀋戰役前夕,東北國民黨軍面對的局勢已經非常不利。當時東北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國民黨軍只能靠長春、瀋陽、錦州這幾座大城市負隅頑抗,長春的國民黨軍更是在處於東野的重重包圍之中。

雖然局勢非常不利,但東北國民黨軍並非沒有逃出生天的機會。當時東野真正堵住的敵人只有長春的國民黨軍,其他國民黨軍完全有可能從錦州撤退到山海關以內,導致東野無法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如果蔣介石下狠心放棄長春的守軍,只是命令瀋陽、錦州的國民黨軍主力撤回關內,遼瀋戰役就算是胎死腹中了。然而蔣介石此時起了貪念,命令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出兵接應長春守軍突圍南撤。

要知道東野的幾十萬主力都在長春周邊準備“圍城打援”,林彪就是以“圍城打援”同樣能全殲敵人爲由與毛主席爭論了近半年。蔣介石出兵救長春守軍的決定正中林彪下懷,東北國軍肯定是有去無回。

正因如此,以衛立煌爲首的東北國軍高級將領堅決不肯離開瀋陽,以此抵制蔣介石出兵救援長春的錯誤命令。而蔣介石又堅決要把長春的國民黨軍救出來,與衛立煌等人一直扯皮到了遼瀋戰役開始。

因爲蔣介石與東北“剿總”爲了救援長春爭論不休,所以加強錦州防禦和打通錦州交通線就全都被耽擱了。蔣介石爲了保住長春的部隊而賠進整個東北的國軍主力,類似的操作在他一生中出現過多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