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定都洛陽後的天下大勢,看起來依舊很糟糕,割據遍地,劉秀不過三分天下有其一。

但真正打起來,赤眉、綠林先後被消滅之後,基本上就沒有特別難啃的骨頭了。

關中、關東、淮南江北、荊州一帶,基本上在公元27年就相繼平定。

關中是無數的小股賊寇,加上延岑這個大魔王。

關東連同江淮之間是劉永結連張步、董憲。

荊州地區是鄧奉結連秦豐、董等勢力。

今天呢,我們就聊馮異定關中。

馮異的戰鬥力,前邊我們已經見識過了。

和寇恂守河內,打出漂亮的溫縣反擊戰,對洛陽,飛龍騎臉,打得朱鮪三十萬大軍龜縮洛陽,自己隨心所欲補兵。

入關接替鄧禹,堅壁策略收到奇效,被鄧禹拖下水後,繼續堅壁策略,最後打出經典的防守反擊,殽底之戰逼降赤眉八萬餘口,極大瓦解赤眉戰力。

馮異的軍隊,可以說真正做到了不動如山、侵略如火。在馮異執意防守的時候,他是牢不可破的,在馮異決定進攻時,他是銳不可擋的。

因此,定關中,馮異是不二人選。

宜陽受降之後,劉秀命令馮異再度帶兵入關。

這時候,關中的形勢是這樣的:

延岑在藍田,王歆在下邽,芳丹佔據新豐,蔣震佔據霸陵,張邯在長安,公孫守在長陵,楊周在谷口,呂鮪佔據陳倉,角閎佔據汧縣,駱延在盩厔,任良在鄠縣,汝章在槐裏,各自稱將軍。

這裏邊有些是赤眉殘部,有些是關中本地的起義軍,還有一些從漢中、隴西來的外來戶。

延岑就是典型的外來戶,但延岑的勢力卻是最大的。

延岑,南陽郡筑陽縣人,家世不詳。

王莽末年,起義軍紛起,延岑也拉起一支隊伍,攻佔了冠軍縣城,割據自守。

更始政權建立後,更始帝劉玄派宗室劉嘉前往鎮壓延岑。

劉嘉在冠軍縣附近擊敗延岑後,延岑向更始政權投降,長期在劉嘉手下效力。

更始政權定都長安後,劉嘉被封爲漢中王、扶威大將軍,持節就國,定都於南鄭,擁衆數十萬,而延岑依舊在劉嘉麾下。

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更始帝劉玄已經被赤眉殺害,關中大亂,處在益州公孫述、隴西隗囂、關中赤眉夾縫中的劉嘉外部壓力很大。

外部壓力大,內部維穩也承壓,延岑就在這個當口,造反了。

延岑驍勇善戰,劉嘉大概用他做大將,戍守在外。延岑精兵在手,瞬間就圍了南鄭,擊破劉嘉軍。

延岑因此擊定漢中,劉嘉則帶着殘部逃往武都。

延岑頭腦一熱,追到武都,遇上了更始大將柱功侯李寶,被李寶打敗。

延岑回頭想逃回漢中重整旗鼓,不曾想,南鄭已經被公孫述派大將侯丹攻破,不得已,延岑逃往天水。

而劉嘉則收集殘兵,得到數萬人,任命李寶爲相,從武都南下攻擊侯丹——劉嘉也想奪回漢中。

但侯丹背靠公孫述富庶的益州政權,堅守不下。劉嘉無可奈何,只好退回武都,在河池、下卞一帶駐防。

稍事喘息後,劉嘉決定先把延岑收拾了再說。於是再度攻擊延岑,延岑被打得安身不得,只好帶兵北渡散關,逃到陳倉。

但是劉嘉在身後像狗追流浪漢一樣依舊窮追不捨。

而出了陳倉,就進入了關中平原。關中,現在是赤眉的地盤。

延岑看了看自己手下這點兵,還不夠赤眉塞牙縫的,瞬間喪失了繼續逃命的勇氣,轉頭再次向劉嘉投降。

劉嘉收編延岑後,乘機東進。徹底殲滅赤眉、爲更始帝報仇,他沒這個實力,也沒這個覺悟,但繼續東進,卻可以接近鄧禹,方便向劉秀靠攏。

劉嘉大軍挺進到谷口時,赤眉政權派大將廖湛帶領十餘萬人馬前來迎戰——廖湛先前是更始帝敕封的鄧王,此時已經向赤眉投降。

劉嘉大軍與廖湛大軍在谷口這裏打了一場慘烈的遭遇戰。雙方兵力相當,劉嘉大軍客場作戰,求生欲更強,戰鬥力也因之增強。

谷口戰鬥最終以劉嘉親手擊殺了廖湛告終。

不過,在人家赤眉的地盤上,想站穩腳跟,需要一直贏,或者像馮異一樣,先安營紮寨,堅壁不戰讓自己不可戰勝。

劉嘉選擇了繼續戰鬥。

劉嘉派李寶和延岑帶兵南下,屯兵杜陵,覬覦長安,而自己則帶部分士兵就谷雲陽。

長安在今西安市未央區,杜陵在今西安市雁塔區,相距不過十五公里,不堵車也就十分鐘車程。

赤眉政權自然如臨大敵。赤眉派左大司馬逄安帶領十餘萬人出擊李寶和延岑。

劉嘉軍剛剛跟廖湛軍死磕了一場,現下又分爲兩部,李寶和延岑在杜陵的軍隊滿打滿算五六萬人。

而且這一次,輪到赤眉爲生死存亡而戰。李寶和延岑戰敗了,士卒死了大半,李寶也被逄安俘虜。

但戰役並沒有就此結束。

延岑收拾殘兵敗將,準備逃跑,李寶卻來信了。

李寶告訴延岑,讓他引兵再戰,自己在內接應,裏應外合,再賭一把。

延岑接到信後,立即整兵還擊。

逄安一看:這小子還挺有種!好,這次讓你灰飛煙滅!於是下令,全軍出擊。

李寶卻在後方,帶着親信不慌不忙地把逄安營寨中的旗幟全拔了,又不慌不忙地都換成了劉嘉軍的旗幟。

逄安與延岑大戰正酣,延岑突然大喊一聲:“快看,你家沒了!”

逄安和他的軍隊,回頭一看:“艾瑪,泉水都被人家拆了!”

那還打什麼勁兒!赤眉軍遂四散逃命,戰死的,踩死的,掉河裏淹死的,掉山谷裏摔死的,不計其數,赤眉十餘萬精銳頃刻間灰飛煙滅,只有逄安帶着幾千人逃回了長安。

此一戰,赤眉耗盡了最後一點精銳,不久就東進向劉秀投降。

而延岑卻憑藉此戰成爲關中最強勢力,鄧禹曾經帶兵在藍田這裏跟延岑打了一仗,也被延岑打敗。

然後,延岑就再次背叛了劉嘉。

恰好,鄧禹連續戰敗後,也退到雲陽打秋風,在劉秀的特別交代下,在來歙的運籌下,劉嘉和李寶率衆向鄧禹投降。

劉嘉終於可以安心當一個大地主了,而李寶卻在不久後因爲驕橫被鄧禹斬首。

延岑是不是很像呂布?

以時間來看,延岑可能是呂布這號人物的祖師爺——驍勇善戰、沒有節操、誰都喂不熟、有點本錢就想自己幹、在投靠背刺之間反覆橫跳全無心理壓力。

但延岑馬上就要遇到真正的對手了。

馮異西來,按路線,依次會遇到下邽的王歆,新豐的芳丹,霸陵的蔣震,長安的張邯。

馮異儘量避免與他們接戰,如果不得不打,也不過趕走了事,並不執意消滅誰。

馮異的目標,先佔領長安,據長安城而守。

他且戰且行,很快進入了長安城,不輕鬆,但也沒有太大的損耗,長安城是個空城,遇到的抵抗很有限。

延岑此時已經自稱武安王,並在關中拜任牧守縣令,以關中之主自居。

顯然,延岑不可能歡迎馮異。

延岑當即與長安的張邯、鄠縣的任良連兵,前來攻打馮異。

馮異屯兵上林苑中,還是慣常的套路,以弱當強,堅守爲上,伺機出戰,殺了延岑軍幾千人。

這樣,立即瓦解了延岑對關中脆弱的整合,先前因爲延岑強大而紛紛與之聯合的各位,現在都派使者前來請求馮異的保護。

延岑因此被孤立。同時,他還面臨一個關中割據勢力的普遍問題:沒有喫的

適度的飢餓能刺激部下的戰鬥力,過度的飢餓則必然導致士兵的逃散。

延岑大概還有十幾萬人,但在完全沒有後勤、又不能以戰養戰的情況下,他又幾近孤家寡人。

於是延岑逃了。他向南進入秦嶺,向武關方向逃竄。

馮異又派鄧曄和於匡抄小道,在析縣境內對延岑進行截擊,再次大破延岑。

延岑只好逃向南陽。

他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某種程度上,他又像劉備,百折不撓,在南陽他又東山再起,引出另外兩位東漢名將。

我們則繼續講關中方向。

延岑一走,關中就沒有勢力能與馮異抗衡,但馮異並沒有四面出擊,相反,他選擇了懷柔。

他向劉秀上書,說糧食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劉秀隨即任命南陽趙匡爲右扶風,增兵幫助馮異。援軍帶來了新戰力,但最要緊的是帶來了珍貴的糧食和細絹。

當時的關中,鬧了幾年兵患,財富、糧食被洗劫一空,生產無法開展,老百姓花再多的錢都買不到一石穀子,少量的豆子成爲人們爭搶的對象,以至於五升豆子就可以賣一斤黃金。

趙匡的到來,首先是極大地改善了馮異軍的飲食條件——馮異的兵也捱餓。

其次,多餘的糧食又成爲招誘流民的資本,向馮異投降的人越來越多。

而兵強馬壯的馮異,這次開始漸漸出兵攻擊那些依舊不歸附的勢力。

到公元28年年底,關中的割據勢力基本上都被拔除,除了呂鮪、張邯、蔣震派使者向公孫述投降,一衆割據勢力首領都被送到洛陽安置,而農民軍則被解除武裝,遣歸田裏——現在,在漢政權轄區內,生產環境很安定。

公孫述打算趁着呂鮪等人的投降,進取關中,派大將程焉帶了數萬兵馬出陳倉,試圖與呂鮪會合。

馮異與趙匡出兵迎戰,大破程焉,又一路追擊到漢中北部的箕谷,再度大破程焉,回軍途中順道攻破了陳倉的呂鮪。

此後,公孫述又多次派兵試圖入侵關中,都被馮異挫敗,從此關中安定,成爲西拒隗囂、南拒公孫述的橋頭堡。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寫簡明中國政治史,每早六點,廁上一觀,可通天地之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