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南高加索國家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發生衝突,從衝突的烈度、範圍、時間來看,對這兩個小國家而言可以稱得上是戰爭級別了。

亞阿兩國之間的歷史糾葛、戰爭中雙方的作戰特點以及優劣勢,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分析過了。但後續有一些新情況的發生使得兩國之間的交鋒又出現了新的特點。故而結合這些新出現的情況,我們再簡要梳理、分析下。

亞阿之戰的這次戰爭是近年來雙方武裝衝突的延續,也是雙方矛盾的一次集中大爆發。

蘇聯解體後,兩國曾進行了一場以爭奪納卡地區爲目的的戰爭。戰爭結果是亞美尼亞獲勝,其不僅控制了納卡地區,而且還佔領了納卡周邊7個阿塞拜疆地區。在這些區域內,成立了所謂的納卡共和國,這個“國家”並不被國際社會承認,實際上是跟亞美尼亞連爲一體的。

因此所謂的納卡共和國“疆域”不僅僅包含了納卡地區,還包括其在1990年代初佔領的拉欽區、克爾巴賈爾區、阿格達姆區、菲祖利區、傑布拉伊爾區、古巴德雷區和贊戈蘭區。隨着對這些區域的佔領,所謂的納卡共和國開始與亞美尼亞本土及伊朗相連。

不過在國際上,納卡共和國並不被承認,在大多數地圖上其所在的區域都顯示爲阿塞拜疆疆域——雖然後者長期未能實際控制當地。

經過了20多年發展後,阿塞拜疆憑藉豐富的油氣資源使得國力逐步增強,其現在的人口總量(1000萬人)是亞美尼亞(306萬人)的3倍有餘;經濟總量(469億美元)是亞美尼亞(124億美元)的將近4倍;軍費開支(19億美元)是亞美尼亞的(6億多美元)的3倍。

硬實力的優勢使得阿塞拜疆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收復國土的想法,而且阿塞拜疆背後還有土耳其、以色列等國的強勢支持,而亞美尼亞近年來則與俄羅斯產生齟齬,後者也想借着衝突來敲打亞方——這是這次亞阿戰爭爆發的大背景。

在這次亞阿戰爭爆發至今的一個多月時間中,雙方一共達成了3次停火協議,每一次停火協議都沒有得到真正的遵守,但以這3次停火協議爲分界點,我們也可以探查下這次戰爭的具體進程。

自9月27日到10月10日,這是第一次停火協議達成前的戰鬥,一共持續了2周時間,我們可稱爲是第一階段的戰鬥。

第一階段戰鬥中,雙方以技術裝備的交鋒爲主,阿塞拜疆方面出動了大量無人機是一招撒手鐧,而亞美尼亞(含所謂的納卡地區軍隊,下文同)儘管被無人機打懵了頭,但還是依靠較高的地面部隊素質及既有防禦工事,重創了阿塞拜疆軍隊,使得後者的進展不大。

自10月10日到10月18日,這是第二次停火協議生效前的戰鬥,持續了大約1周時間,我們可稱爲是第二階段的戰鬥。

在這一階段戰鬥中,亞美尼亞軍隊由於技術裝備損失很大,開始逐步放棄南線地勢較平的區域,收縮至山地交戰;阿塞拜疆的無人機依然在發揮作用,但地面部隊在推進中遭到了近距離戰鬥和精準火力打擊的較大殺傷。

這兩次停火是俄羅斯方面主導的,鑑於亞阿兩國技術裝備的主體都是俄械,同時從當時亞阿雙方對傷亡的承受力度及武備損耗程度來看,兩國都難以繼續推進戰爭了。

從亞美尼亞方面來說,技術裝備及戰鬥人員的損失是很大的,雖然在戰鬥中失去了部分控制區。但實事求是地說,這些失去的地區並不屬於納卡核心區,仍然是1990年代初其佔領的純阿塞拜疆領土,停火對其亞方來說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從阿塞拜疆方面來說,技術裝備,尤其是人員的損失仍然很大,地面部隊的傷亡數佔作戰部隊人數的比例已經很高(阿軍總兵力6.7萬人,能投入到一線的戰鬥兵不到2萬人,據亞美尼亞方面統計,截止10月18日,阿軍傷亡已約6000人,即便打了對摺,3000人的傷亡也已經很高了)。因此阿塞拜疆在這一階段末期確實也進攻乏力,難以維持之前的進攻強度。

但是新的情況出現了,一方面是土耳其、以色列方面加大向阿塞拜疆提供技術性裝備的力度;另一方面,土耳其動員了更多的敘利亞武裝分子前往納卡前線,這些人頂在第一線,會大大減輕阿塞拜疆軍隊的傷亡。有了武器又有兵,阿塞拜疆的腰板又硬了起來。

因此自10月18日到10月26日,兩國又打了1周多時間,阿塞拜疆在地面推進上有了較大進展;而亞美尼亞也確實着急了,不僅動員了更多兵力參戰,一些之前不輕易出動的戰略級武器也拿了出來,其實是要拼命了。

土耳其強勢支持阿塞拜疆,這個大家都能理解,不過其將敘利亞武裝分子投送到納卡地區前線實際上是很沒底線的行爲。

敘利亞的這些武裝分子,大都是極端主義武裝,他們抵達納卡前線後,極容易將兩國之戰的戰爭引入到宗教與恐怖主義範疇中來,事實上這些極端武裝在前線的一些行爲已經是很反人類了。

更爲關鍵的是,土耳其派來這些極端武裝後,挑動了亞美尼亞人關於一百多年前土耳其人對自己實施大屠殺的神經,實際使得在前線交戰的亞美尼亞士兵無需動員,便能拼死一戰。因此到目前爲止,這些極端武裝的傷亡也很大。但他們的確也減輕了阿塞拜疆軍隊的損失,是後者繼續實施戰爭的關鍵力量之一。

另外一個以色列因素,我們之前很少提到,但從現在的戰局來看,以色列的角色就不得不提了。

按道理說,以色列應該支持亞美尼亞來抗衡阿塞拜疆,但國家利益很多時候可以壓倒一切,以色列事實上是支持阿塞拜疆的,而且還是強烈支持。阿塞拜疆軍隊中裝備的無人機,絕大部分都是以色列制,一些先進的打擊裝備也是來自於以色列。

以色列爲什麼支持阿塞拜疆?因爲阿塞拜疆的南邊是伊朗。

伊朗和以色列之間是死敵,多年來兩國都在對方的身邊埋釘子,如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便是伊朗在以色列周邊埋的釘子。而在敘利亞戰爭中,伊朗系勢力也前進到了以色列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以色列對敘利亞境內目標實施打擊時很多時候都是打着打擊伊朗目標的旗號。

而在伊朗周邊,以色列也在前拓和埋雷,其中阿塞拜疆就是最重要的一個陣地。

阿塞拜疆是穆斯林國家,本該與以色列水火不容,但阿塞拜疆的世俗化程度比較高,因此對於與以色列的交往並不在意。雙方之間實際是在進行所謂的“石油換武器”交易,即在裏海油氣田與武器供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對於以色列在阿塞拜疆的利益存在,伊朗是極爲擔憂的,後者當然不至於爲了一些以色列武器而擔驚受怕,關鍵是在以色列的支持下,一個強大的阿塞拜疆並不符合伊朗利益。

因爲歷史上的阿塞拜疆其實不僅僅是現在的這點區域和人口,現在的阿塞拜疆其實只是北阿塞拜疆,而南阿塞拜疆則是現在的伊朗北部,只是由於沙俄在19世紀初的南下戰爭,才導致了阿塞拜疆南北分離的局面。

而現在的伊朗,據估計有1600萬到2300萬阿塞拜疆人,這個估值爲什麼跨度這麼大?因爲伊朗官方並不願意強調國民的民族屬性,但外界普遍認爲阿塞拜疆人要佔到伊朗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甚至伊朗國內的部分學者認爲阿塞拜疆人要佔伊朗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不論這個比例到底是四分之一還是三分之一,但伊朗國內的阿塞拜疆人是比阿塞拜疆本國人還要多的。雖然伊朗一直強調宗教大於民族,但還是很擔心一個強大的阿塞拜疆會引發本國北部邊疆的不穩。

左爲亞美尼亞領土,右爲狹義的納卡地區

左爲亞美尼亞領土,右側相連的便是納卡地區及其他被佔領的7個阿塞拜疆地區

所以同爲穆斯林國家的伊朗實際上支持亞美尼亞,而阿塞拜疆在土耳其、以色列等國的支持下雖然只是收復了比例並不大的疆域,但這些地區恰恰是所謂的納卡共和國與伊朗交界的地區。

阿塞拜疆控制這些地區後,會使得阿塞拜疆人與伊朗接觸線拉長,在以色列的支持和下,伊朗北部的邊境穩定其實成了現實問題。

所以現在土耳其和以色列在向阿塞拜疆實施軍援,而伊朗則也調動軍隊北上,這其中釋放的信號也是很引人注意的。

而經歷了10月18日到10月26日的戰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美國斡旋下再次停火。

但是這一次的停火依然沒有得到切實落實,除了前線的交戰外,亞美尼亞動用龍捲風火箭炮對阿塞拜疆的城市實施了襲擊,後者也出動無人機反制亞方的火箭炮。

10月30日,亞阿兩國外交部長在日內瓦會談,雙方都承諾將避免在衝突中攻擊對方的平民區,但是沒有達成新的停火協議。

雙方的這次接觸是在有俄羅斯、美國、法國代表參與下進行的,這三國的態度是一致的:都是敦促雙方履行停火協議,一起尋找和平解決方案。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0月29日表示:

衝突雙方各有各的道理,納卡地區問題盤根錯節十分複雜。雙方矛盾最初源於種族衝突,但蘇聯領導層沒有適時採取任何有效措施來保障人民的安全,最終導致亞美尼亞人民拿起武器。

普京指出,目前只有平衡各方利益才能解決納卡局勢問題,第一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停止敵對行動,防止民衆死傷,並坐到談判桌前探討各方提出的建議,包括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和明斯克小組共同主席國俄羅斯、法國、美國以及土耳其、一些歐洲國家等多國參與提出的建議,以尋求共識和利益平衡,這是當下可以做到的。

所以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晰了,俄、美、歐方面都是在敦促停火,但介入力度不大,仍是調節者的角色。而土耳其、以色列其實介入的程度較高;伊朗方面也已經是調兵遣將,有所行動了。

具體到亞阿兩國來說,亞美尼亞現在雖然失去了部分控制區,但尚未涉及納卡核心區,就是現在停火也是可以接受的;而阿塞拜疆這次收復了部分區域,現在停火也可以交代過去,但現在的戰場主動權在自己手中,阿方還是想盡可能多收復些區域。

至於一些朋友設想的阿塞拜疆能否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拿下整個納卡地區,這個難度還是不小的,畢竟接下來都是山區作戰地帶了,而且有的國家恐怕也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

小國家之間的戰鬥,很多時候進程不能由自己控制,這也是挺悲哀的。不過這一個多月戰鬥下來,雙方可以說都已經精疲力竭,下一個月最終的分曉可能就會到來了。當然,這個分曉只是這一次戰爭的分曉而已,納卡問題的複雜性不是一兩次戰爭能徹底解決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