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洞是紅旗渠總乾渠主要工程之一,位於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鎮盧家拐村西,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說的牛嶺山村下方,從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小鬼臉上穿過。因參加鑿洞的突擊隊是從全縣民工中抽調出來的300名優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圖爲太行山半山腰間的青年洞。(李剛)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圖爲當年測繪人員測量時的情景。該工程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起自山西石城鎮,止於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佈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這張照片修建紅旗渠時的照片曾風靡全國。紅旗渠工程總投工5611萬個。總投資1250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625萬元,佔37%,社隊投資7878萬元,佔63%。參與羣衆7萬人。紅旗渠修建10年當中,先後有81位幹部和羣衆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

當年曾有衆多女性也參與了這項舉世聞名的工程。在紅旗渠修建的10年中,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紅旗渠總設計師吳祖太,在接到設計紅旗渠的任務後,不畏艱險,翻山越嶺,進行實地勘測。期間他遭遇了母親病故和妻子救人犧牲的巨大變故,仍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堅持奮鬥在紅旗渠建設的第一線。1960年3月28日下午,吳祖太聽說王家莊隧洞洞頂裂縫掉土嚴重,深入洞內察看險情,卻不幸被洞頂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奪去了年僅27歲的生命。

目前,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總長304.1公里;支渠51條,總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總長697.3公里;農渠4281條,總長2488公里;沿渠興建小型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6座,共有興利庫容2381萬立方米,各種建築物12408座,其中鑿通隧洞211個,總長 53.7公里,架渡槽151個,總長12.5公里,還建了水電站和提水站。已成爲"引、蓄、提、灌、排、電、景"成龍配套的大型體系。

現在紅旗渠每個渠道的每一段都有專人負責,不少工作還是採用老辦法。特別每年汛期之前,他們都召開防汛會,對防汛工作進行整體部署,每天都有維護任務。圖爲一名工作人員正在懸崖上施工維護紅旗渠。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喫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由紅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稱爲"生命渠"、"幸福渠"。紅旗渠是毛澤東時代林州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創造的一大奇蹟,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