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我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拉練活動。通過現場看一看、評一評、比一比,達到比學趕超的目的,促進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效,進一步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縣“四大家”領導、各鄉鎮區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蔘加活動。

一處處比學趕超的火熱場景、一個個鮮活生動的鄉風文明實例、一條條幹淨整潔的街村小路、一張張幸福燦爛的羣衆笑臉,無不向大家展示着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的良好效果。

花園鎮一致村

花園鎮一致村位於孝昌縣城郊南3公里,國土面積2.5平方公里,轄一個自然灣,八個村民小組。全村戶籍764戶,戶籍人口2194人,常住375戶1239人。全村共有蔬菜大棚1500多座,蔬菜種植面積942畝,年產值900多萬元,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大村。

一致村以“五清一改”爲抓手,先後投入資金170萬元用於改善村容村貌。一是硬化了3.6公里環村公路,將水泥路硬化到每個農戶房前屋後與田間地頭,擴寬刷黑進村公路360米;二是在全村安裝太陽能路燈115盞,方便大家夜晚出行;三是爲150戶村民安裝了天然氣,提高了生活質量;四是修建公廁及聯戶廁15座,拆除茅廁150座,同時聘請保潔員4名,配齊400個垃圾桶,開展日常管理維護,改善村莊環境和改變了村民衛生習慣;五是建設綠化廣場4處,植樹5000株,植草坪1300平方米;六是整治塘堰5口,修建排水溝渠1400米,保障發展生產。

陡山鄉水口村

水口村國土面積4.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450戶1401人。近年來,水口村搶抓美麗鄉村建設機遇,以“治、拆、綠、建、改”五步工作法爲抓手,打出人居環境整治組合拳。

一是“治”,即治理五亂。主要是治理柴草亂堆、糞土亂放、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禽畜亂跑。二是“拆”,即拆出空間。截至目前,已拆除危舊房、廢棄豬圈牛欄28座,拆除露天廁所20個,清理“三堆”20餘噸。三是“綠”,即綠化美化村莊。見縫插綠,栽植桂花 、紫薇、茶花、紅葉石楠等苗木 13600餘株,公共綠地綠化率達到80%以上。四是“建”,即建設設施。開展黨員羣衆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公廁、廣場、路燈、塘堰、溝渠等建設,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五是“改”,即改變習慣。結合扶貧政策宣講、十星級文明農戶評比、五好家庭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等活動,開展“四進家”活動,在全村營造“人人講衛生、戶戶愛乾淨”的濃厚氛圍。

鄒崗鎮仰山村昆向灣

仰山村昆向灣位於鄒崗鎮區東北方向4公里,現有人口10戶70人。2020年,鄒崗鎮立足打造精緻村灣,共投入資金118萬元,以點帶面,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一是多方籌集資金。通過項目整合、政府配套等渠道,先後爭取、整合項目資金100萬元,政府配套資金18萬元,確保小灣建設資金不少,硬件建設一樣高標。二是全面整治環境。整修道路900米(其中新建400米,加寬500米),建設環形人行道300米;對垃圾進行收集轉運,栽種綠植3300棵,新增綠化面積500平方米;整治塘堰 2口,改造排水溝2100米;安裝路燈9盞,房前屋後硬化2000平方米,立體化打造宜居村莊。三是注重日常管護。通過村民推薦,從長期定居在灣的羣衆中確定1名保潔員,負責垃圾清運、樹木管護、蓄水保水、村莊保潔等日常管護工作,做到“事有人管、人有事做”。

鄒崗鎮杏林村夏家灣

杏林村夏家灣位於鄒崗鎮區東3公里,現有人口92戶350人,鄒豐線穿灣而過,交通條件優越。2020年,鄒崗鎮把夏家灣作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精心佈局,認真打造。

一是高標準規劃。聘請第三方公司進行勘測、規劃、設計,制定方案。並通過召開羣衆大會、張榜公佈,進一步聽取羣衆意見,優化完善。二是多途徑籌資。爭取國家項目資金300萬元,“五有”人士捐資40萬元,鎮政府配套45萬元,總投資近400萬元。三是全方位建設。全灣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20.88萬元,整治老舊房子1棟,栽種綠化草坪1800平方米,安裝路燈65盞,改造景觀塘堰3口,安裝安全圍欄1500米,整治垃圾死角26處,新建排水溝3100米,改建健身廣場1處。打造新家園、建設“新景觀”。四是長期性管護。在完善建設內容的基礎上,圍繞“成立理事會、門前搞四包、羣衆都參與、表揚與通報”爲重點,探索長期管護模式,實現建管並重、建管並行。

豐山鎮豐春村大李家灣

豐春村是由原官塘村、建春村、大興村3個村合併而成,其中建春全村有208戶86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212人。建春村堅持點面結合,以大李家灣爲示範點,穩步推進村莊環境整治。

一是完善村灣基礎設施。整合項目資金、村集體收入共計68多萬元。整修拓寬通灣路247公里,修整排水溝1336米,建設小廣場7個,實現自來水家家入戶;拆除有礙觀瞻和安全隱患的土坯房12間、披屋5間,旱廁7個,新建公共廁所8個,改廁5餘戶。清障除雜119平方米,新栽綠化樹木260株,建設“小三園”3處,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提升,村灣面貌煥然一新。二是健全村莊保潔機制。利用村級光伏分紅資金設立公益性崗位, 8名保潔員分灣、分片做好全村衛生清掃工作。堅持月評比制度,加強監督和考覈,確保工作實效。三是培育村莊文明新風。製作牆面宣傳畫60餘平方米;通過召開屋場院子會廣泛宣傳衛生和環保知識。針對個別衛生習慣差的農戶,馳而不息的批評教育轉化。

豐山鎮豐春村杜家灣

豐山鎮豐春村官塘是全縣重點貧困村,國土面積2.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爲1435畝,全村人口362戶1375人。官塘杜家灣作爲官塘村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積極加強內生動力,爭取外部支持,推動全灣集體經濟發展、環境改善。

一是完善村灣基礎設施。投入300餘萬元,整修拓寬通村通灣路3公里,建成排水管道 1250米,整治村灣環境6800平方米,拆除土坯房78間、披屋8間,旱廁92個,新建公共廁所14個,改廁89戶。統籌管理10名村級保潔員、護林員等保潔力量,分灣、分片做好日常衛生清掃、森林防火、秸稈禁燒、公廁保潔等各項環保工作,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提升,村灣面貌煥然一新。二是推動集體經濟發展。成立林下養雞場2家、發展優質糧種植大戶1家、利用村級水域面積廣闊發展四大淡水魚養殖1家。引進特色金魚養殖合作社1家、珍珠雞養殖合作社1家,積極帶動村集體經濟建設。三是培育村莊文明新風。通過支部主題黨日、屋場院子會,宣傳脫貧典型杜福先、鄉賢致富帶頭人周建平先進事蹟,堅持每年評選“好媳婦、好公婆”“環境衛生先進戶”“致富能手”等先進人物,通過着力典型宣傳、培育村莊文明新風。

周巷鎮李集村龔新灣

李集村龔新灣總戶數54戶,198人。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村“兩委”通過踐行“四事工作法”,宣傳發動、教育引導羣衆積極參與村灣環境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村民主觀意願強烈。近年來,周巷鎮人居環境整治效果明顯,村灣間比學趕超的氛圍濃厚。龔新灣受大環境影響,村民改善人居環境意願強烈。在外人士相繼帶頭捐款捐物,理事會認真動員宣傳,村民響應積極。二是整合項目回應民聲。整合美麗鄉村項目,籌集資金支持龔新灣人居環境整治。村“兩委”多次召集在家黨員、明白人,聽取對人居環境整治的意見建議,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劃設計方案。從羣衆反映強烈的道路、污水塘入手,拉通東西出口分別對接十里苗木長廊和王楊線,建成村灣循環路2.3公里。鋪設污水管網,進行聯戶式廁改,污水髒水被集中收集處理,塘堰溝渠的水質明顯改觀。三是建機制促習慣養成。組建村灣理事會,對公崗人員進行績效考覈並公示結果,接受羣衆監督。建立村灣微信羣,督促開展垃圾一天一清運、農戶衛生一季一評比,引導村民講衛生;開展一年一募捐,引導五有人士帶頭捐款,帶動全灣村民捐款25萬元。不定期開展法制宣傳、鄉風文明養成教育,引導村民養成遵紀守法、勤儉持家、孝老愛親的文明新風。

周巷鎮雙峯村嶺上灣

雙峯村被譽爲紅色勝地,在土地革命以及抗日戰爭時期,湧現了以張玉清爲代表的一批革命烈士。雙峯村嶺上灣總戶數49戶,202人。人居環境整治以來,村“兩委”學習借鑑“四事工作法”,傳承紅色基因,謀劃村級發展,動員引導村民參與村灣建設,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村灣生產生活設施大改善。在農業設施方面,籌資3萬元修建了灌溉提水泵1座,機耕道0.5公里,排灌溝渠1公里;擴挖塘堰3口,增加蓄水量1.萬方,保障農業生產用水。在交通設施方面,籌資近70萬元硬化1.5公里通村公路,南連周雙線,北接觀雙線,極大方便村民出行。二是村灣環境大變樣。在環境整治方面,籌資30萬元開展環境整治,拆除危房6間,土廁7座;新建公廁2座,新建佔地1000平米的文化廣場1處。在污水處理方面,籌資20萬元建成多格式處理池+人工溼地處理模式的污水處理點,日處理污水20噸。二是產業種植結構大優化。引進四有人士黃連芳流轉土地150畝種植中藥材,擴大茶葉和油茶種植面積150畝,組織村民參加茶葉和油茶種植技能培訓,利用緊鄰鳳凰山茶葉公司地理優勢,帶動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就近就業,實現穩定增收致富。三是紅色革命教育大引領。結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常態化開展紅色教育,引導村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提升村民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村風煥然一新。

小悟鄉陽林村二組

小悟鄉陽林村二組共61戶236人,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隊的大力幫助下,通過三年的努力,共投入91萬元,清理河道280多米長,清淤泥2400多立方,築河壩6處,砌垮塌擋土牆200多米850多立方,建花壇,做護欄,對各戶門口提出相關要求進行治理,對村民進行環境衛生教育,目前已初見成效。

小悟鄉七里衝村分水嶺

小悟鄉七里衝村分水嶺位於鄉政府以北1.5公里處,東連雙觀旅遊線,西接田堂村,與觀音湖旅遊度假區相距2公里。

根據小悟鄉打造健康養生、全域旅遊的總體發展定位,將七里衝村分水嶺規劃爲集旅遊休閒、民俗文化、農事體驗、生態康養等元素於一體的農旅融合示範點,並進行了全面改造,共拆除舊房危房12棟,清障除雜2000㎡,房屋立面改造25棟,修建休閒廣場1處,安裝防腐木護欄38米,安裝健身器材7套,鋪設磚石1000㎡,種植紅葉石楠、桂花等苗木220株,栽種大花月季及色塊苗516㎡,通過整治,全村環境衛生、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牽頭整合5間空閒房屋改造爲特色民宿,吸納遊客旅遊住宿,同時,聘請村民務工,向村民定向收購蔬菜、水果、雞鴨等農產品,帶動村民一起喫上“旅遊飯”。

小河鎮仙雨砦村劉家灣

仙雨砦村位於小河鎮南端243省道以東,北鄰小河鎮區,南鄰花園鎮,戰備公路貫穿全村。全村人口4789人,國土面積8.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79畝,林地面積2196畝,由原仙人石村、雨臺村、夏砦村合併組建而成。近年來,仙雨砦村依託林地資源優勢,積極謀劃苗木基地和種養殖合作社,促進了仙雨砦村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2019年度仙雨砦村獲評“國家森林鄉村”榮譽稱號。

2019年以來,村“兩委”積極爭取縣住建局、航天三江集團等單位支持,共籌集各類資金90餘萬元,對小劉灣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提升,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充分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村風貌,打造符合農村實際的“村民富、村莊美、村風好”的美麗新農村。

仙雨砦村將以“國家森林鄉村”爲契機,持續開展自然生態風貌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森林綠地建設、森林質量效益提升、鄉村綠化管護、鄉村生態文化建設,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同時,還將廣泛宣傳仙雨砦村國家森林鄉村的特色、亮點,不斷提高“國家森林鄉村”的知曉度和村民榮譽感、自豪感,激發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小河鎮河西村吳家崗

河西村位於大悟河以西,京珠高速、小王線穿村而過,全村人口4654人,國土面積5.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69畝,由原順水村、石子村、三河村合併組建而成,近年來,河西村堅持發揮沿河資源稟賦優勢,突出羣衆主體,建設美麗鄉村,謀劃鄉村振興。

一是依託羣衆智慧謀規劃。在村莊規劃、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中廣泛尋求羣衆共鳴,彙集羣衆智慧,形成了一河三線九灣七業(獼猴桃、葡萄、草坪、養殖、苗木、光伏、優質稻)的示範建設規劃,有效地改善了羣衆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發動羣衆參與建家園。在吳家崗人居環境整治同時,積極結合愛衛運動,通過共議規劃、幹部動員、黨員帶頭,有效撬動了羣衆參與的積極性,贈草坪、送物資、拆閒屋、修舊房、造景點,廣大羣衆踊躍投工投勞,在吳家崗形成了人人蔘與建設秀美家園的良好氛圍。

三是促進羣衆增收興產業。圍繞小河鎮“萬千百十”產業規劃,突出一河三線九灣七業的產業佈局,河西村先後引進藍海園藝公司、泉淼水產養殖公司等規模性市場主體2家,成立域西獼猴桃、召興佳園、億綠養殖、珍林苗木、翔騰水產等專業種養殖合作社5家,共計流轉土地1450餘畝,年產值1800餘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入股分紅等方式鏈接農戶320餘戶,原三河村實現93戶貧困戶利益鏈接全覆蓋。

衛店鎮武河村下灣

武河村是湖北省建檔立卡非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146戶472人,有3個自然灣(田家小灣、中灣、下灣),10個村民小組688戶2829人。

近年來,武河村大力宣傳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發動黨員羣衆出工出力,村幹部帶頭墊付資金,連同“孝行日”捐款總計16萬餘元援助全部投入到環境整治工作當中;老黨員、覺悟高的村民自發成立環境整治理事會,與村“兩委”班子一起,力排各種干擾先後拆除危房28間、露天旱廁50餘座、清除各類路障30多處。先後完成電網改造升級、新修或擴寬通組路2.2公里、硬化機耕路600餘米;疏通整治全村出水溝2800餘米,清淤整治當家塘8口、新修羣衆文化廣場3處1800多平米、裝修黨員羣衆活動中心和村委會辦公室1200多平米、安裝電源路燈126盞、新建成公廁3座、聯戶廁6座、栽種綠化樹5000餘棵。

衛店鎮彭店村劉家營

彭店村位於孝昌縣北部,距城區10公里,緊鄰107國道,是湖北省列入建檔立卡的重點貧困村。劉家營是彭店村西側的自然灣,有2個村民小組114戶517人(貧困戶34戶141人,已全部脫貧)。近年來,劉家營積極發掘紅色文化內涵、創新發展農村產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綜合素質,爲決勝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環境整治工作小組,村幹部分灣包段,明確責任分工。定期召開人居環境工作會,安排部署相關工作。二是加強宣傳動員,組織黨員幹部宣傳人居環境整治重要性,動員村民參與衛生清掃、除雜種樹、清渠清塘。三是完善管護機制,配齊用好保潔員、護路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維護公共區域衛生,帶動羣衆戒除陋習。成立由村幹部、黨員、羣衆代表組成的督查小組,定期對農戶庭院進行衛生檢查評比。四是發揮羣衆自治作用,完善《村規民約》,村民自發成立理事會,協助配合村幹部搞好協調工作,反映灣情民意,化解羣衆矛盾,監督村民日常行爲文明。五是挖掘紅色文化內涵,2019年,孝感市科技局駐村工作隊注資100多萬元建設劉家營革命歷史紀念園。

王店鎮新崗村齊家崗灣

王店鎮齊崗村地處王店鎮中部,107國道橫貫而過。現有6個自然灣,8個村民小組,298戶,1357人。近年來,齊崗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爲契機,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美麗齊崗。

一是開展垃圾清理。出動人力1000餘人次,清理村莊垃圾和雜物100余車;清理房前屋後雜草雜物、衛生死角600㎡。二是進行人居環境整治。共拆除土磚危房48棟,拆除廢棄畜圈禽舍50處,拆除露天旱廁40座,平整土地共計15000㎡。三是完善基礎設施。硬化入戶道路3000㎡,鋪設彩磚及砂岩板800㎡;種植草坪1000㎡,植樹600餘株;安裝路燈110盞;安裝排污管道700米,污井池42個,實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使得50戶農戶徹底做到雨污分流。四是打造鄉村文化。建立齊崗村發展規劃,共粉刷牆體彩繪750㎡,推進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利用農耕器具樹立特色景點3處,宣傳耕讀傳家意識;利用傳統石藝,打造鄉間庭院,建設美麗村灣。

王店鎮響堂村東灣

響堂村位於王店鎮東部,全村216戶,718人,是明代左副都御史張瓚故里,張家響堂共三個自然壪:張家響堂後灣、東灣和西灣,均坐落在一片丘陵崗地之上,都是張瓚的後裔或本家。近年來,響堂村東灣以“清潔家園、振興鄉村”活動爲契機,自籌20餘萬元,全力打造“乾淨、整潔、有序、宜居”的生活環境,加快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一是抓“三清”。共出動人力300人次,清理亂搭、亂建、亂堆等10處;清理房前屋後雜草雜物、衛生死角800餘平方米;清理溝渠、池塘、沿岸等各類垃圾18余車。二是拆“三舊”。共拆除土磚危房18棟;拆除廢棄豬牛欄12處;拆除露天旱廁22座,新建公廁2座。三是促“三建”。建立村灣發展規劃,提升村灣建設水平;建立村規民約,形成良好的民風民俗;建立垃圾衛生保潔監督管理機制,每週派一人負責加強對桑德公司清潔工作的日常監督管理,每季度組織一次農戶衛生評比。四是達“三化”。今年東灣硬化入戶道路200米,曬場500平米;植樹1200餘株。

記者:高玉峯 董維文 康洪洲

編輯:胡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