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神祕面紗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題的特點: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往往取材於現實生活,至少提供兩個寫作角度供考生選擇;還可以設定考生的寫作身份或由考生在衆多角色中自主選擇;它有着明確的任務指向,既有必要的寫作限制,也給考生一定的自由空間;重在考查學生對某一事物或某種社會現象的態度與看法,它不同於以往的話題作文,也不同於一般的新材料作文,除了常規的要求,還有具體而明確的任務指令。

(一)命題材料的設置,符合考場作文“六標準”

(1)可寫性,即材料內容不深奧,考生不陌生,不同層次的考生均能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寫作;

(2)選擇性,即考生對立意角度、文章內容、文體樣式、表達方式等進行選擇的可能性和多樣性;

(3)導向性,即試題引導考生朝着健康、積極、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

(4)探究性,即試題要引導考生對試題所蘊含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符合課程標準對學生基本素養的要求;

(5)“防套性”,即防止考生拿別人或者自己的舊作稍加改動作爲考場作文;

(6)難易度,即高考作文試題的難度,主要由作文涉及主旨的深度、思考的強度、可開掘的角度等因素決定。

(二)從內容與要求看,具備五種“驅動”性:

(1)體式驅動。體式驅動即文體、格式的規定。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要求寫成書信體的任務指令,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Ⅱ雖未明確規定文體,但說明性的文字暗示應寫成說理性文章。

(2)對象驅動。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要求有如“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等明確的對象指令,一般事件分析採用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個案分析法,這就要求作文必須針對材料中事件的具體人物,要有對象意識和讀者意識,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的書信就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陳述見解。

(3)內容驅動。內容驅動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問題的對立性,即材料具有對立的性質,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所體現的親情與公理、親情與法制的對立;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Ⅱ中三位風采人物只能三選一的人物選擇的對立等。二是內容的指向性,即只能針對所給事件進行評析,作文試題往往給出如“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等明確的任務指令。當然,還可以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一樣給出更具體的內容指向。三是情感的導向性,即要求考生有積極健康的心態,體現正能量。四是論證的思辨性,即要求考生具有分析事件的思辨能力,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Ⅱ中的“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就是一個任務指令,考生必須通過自己的“思考”,然後“權衡”並作出自己的“選擇”。五是策略的操作性,即議論文對考生解決現實問題所提出的想法或方案的考查注重可操作性。

(4)思維驅動。任務驅動型作文材料本身具有的思辨性需要考生對材料進行探究,因而它具有探究性。即讓考生在真實情境下引發真實交流,以小見大,從平實事情聯繫到社會問題,由簡單粗糙的認知到認知的深化與細化。從問題的爭議性、複雜性中理順自己對單個事件的立場或態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過具體分析,引導考生關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高考作文不僅考查考生的寫作水平,同時也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社會責任與公民意識,所以,“任務驅動型作文”對考生的思維能力有了更高的期待。

(5)比較性指令

比較性指令是指任務中蘊含二到三種不同的人、事、方法等,要求考生對這些不同的人、事、方法等進行比較,並闡釋看法或理由。

以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III作文題爲例: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這則材料的限定性非常強,其限定來自材料後面的限定語:“自己”的體會,“比較”這三條途徑。因此文章必須要有比較,比較這三條途徑,也就是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寫如何提升語文素養的,而切入的角度不能超出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的範疇。

行文時,不能只談一種方式,而對另兩種方式選擇性忽視,但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平均用力,通篇比較。

“任務驅動”這一理念運用到高考作文的命題上,因其獨有的優勢——在打擊宿構套作,糾正學生的“假大空”寫作風氣,特別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推動高中作文教學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價值,必將成爲未來幾年高考作文命題的主流,這也意味着它將成爲我們今後作文教學的指南針。爲對接高考,在高三作文複習的過程中必須調整作文的教學方向。

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分類:

(一)“關聯組合類”任務驅動型作文:

所謂“組合延伸”,就是命題者給出一組關鍵詞(或名句),要求從中選取兩三個(或兩三句)進行搭配組合,進而構思立意,寫出一篇文章。這類題搭配組合的自由度比較大,但要選出有新意、有創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關鍵詞(或名句)組合,並寫出具有創意、文質兼美的文章來,並非易事。這就需要我們對關鍵詞(或名句)的內涵進行深入的思考。

對於這類任務驅動型作文,讀懂任務必不可少,在精讀材料和要求的基礎上,仔細區分顯性任務和隱性任務,從文體、內容、思維和對象等方面鎖定各類任務。同時,讀懂關鍵詞(或名句)之間的關聯是關鍵,這是因爲選取的關鍵詞之間的聯繫決定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內容與立意高低。

2017年全國Ⅰ卷作文題: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爲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找出任務,明確指令

(1)共性的寫作任務

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2)個性的寫作任務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

(二)“權衡與選擇類”任務驅動型作文:

所謂“權衡與選擇”,就是命題者給出有爭議、有分歧的材料,讓考生結合自身體驗進行研究、探討,通過權衡、比較,然後進行選擇,最終得出觀點並寫出一篇文章。這一類型的考題可能以多則材料的形式出現,也可能在一則材料中呈現出多個不同的選項。這些現象或看法沒有正誤或優劣之分。只有在衡量、考慮、斟酌之後,考生才能做出恰當、準確的選擇,然後在文章中論證選擇的原因,展現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2016年全國2卷作文題:  

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看法與評價類”任務驅動型作文:

所謂“看法與評價”,就是命題者在題目中直接要求考生闡述看法或就材料中的事物進行評價,以表明自己的態度。這類作文題通常不是簡單地讓考生進行是或非的判斷,或者對某個現象進行褒貶,而是要求考生統籌材料的整體內容,寫出自己的看法。該題型的立意方向較多,考生只要抓住其中一點進行深入論證即可。如2015年高考全國卷Ⅰ給出“父親開車接電話遭女兒舉報”一事,然後提出“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的問題,並要求“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該題應屬於“看法與評價類”。

“看法與評價類”驅動型作文主要分爲兩類:一是以爭議事件爲材料,讓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類考題的寫作角度較多,考生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體現出自己的判斷與思考;二是以社會現象爲材料,讓考生就現象發表看法。這類考題是多角度擇一寫作,考生只要選準一個自己有話可說的角度即可;材料中也可能暗示了寫作角度,考生需概括語義進行判斷,否則可能會出現偏題。

(四)“情境設置類”任務驅動型作文:

“情境設置類”任務驅動型寫作是近年高考作文必考的一種形式。所謂寫作情境,就是命題者專門爲某道作文題目設置的具體寫作背景。其特徵是,命題者根據命題內容、目的,特設一種帶有限制性的任務驅動式寫作背景,結合相關的寫作材料和寫作要求,供考生寫作。

常見的“寫作情境”:1.發言稿寫作情境;2.書信寫作情境;3.辯論賽寫作情境;4.投稿寫作情境;5.主持辭寫作情境;6.評論寫作情境;7.話題作文寫作情境;8.思考觸發寫作情境。等等。

“情境式”作文的寫作的三個“必須”:必須緊扣“命題情境”,必須緊扣材料內容。3.必須緊扣命題要求:缺一不可。

誰都知道,脫離命題材料和寫作要求,寫出來的文章非跑偏不可,但寫作實踐證明:脫離“寫作情境”,寫出來的文章同樣會跑偏。

脫離命題情境在考生作文中呈現出來的三種普遍現象:

一是忽視情境,導致主題若即若離。

二是思路慢熱,導致作文局部偏題。

三是另起爐竈,導致作文寫作無效。

例如: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件事情,往往會觸動你的心靈;一次活動,也一定會引發你的思考。

學校舉辦了以“尊崇先聖,誦讀經典,培根鑄魂“爲目的的”紀念孔子誕辰2571週年經典誦讀”活動,各班踊躍參與,在用經典文化滋養自己的心靈的同時,還分獲了不同檔次的獎項。整場活動精彩紛呈,同學們受益良多。

假如你是該校的一員,你覺得這場活動碰撞出了你怎樣思想火花?請你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不脫離材料內容,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得抄襲套作,不得泄露班級、姓名等真實信息;書寫工整,卷面整潔;不少於800字。

三、例說“新材料(闡釋型)”作文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異同點:

第一點看作文材料特點,任務驅動型作文所給寫作材料——提供一個爭議性大,具有真實性、對立性、現場感和層級發展的敘事體事件。如取材於新聞事件的甲卷,由女兒小陳迫於無奈舉報父親開車接電話,到警方查實並依法教育和處罰老陳,再到警方官方微博引衆多網友點贊與質疑,最後到媒體報道激起更大範圍、更多角度的討論,事件一波三折,提供了極具現場感的真實語境下頗具爭議性甚至是對立性的討論空間。

第二點看是否“給驅動任務”——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後面的寫作要求,一般帶“誰”“怎麼”“哪一個”等疑問詞,或者“元芳,你怎麼看?”這樣語意的問句。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內容及含意”,是作文的範圍,考生寫作時不能離開此項要求,否則屬離題;明確給定寫作內容及有限的寫作角度。

通俗地說,“任務驅動型作文”是針對材料中的事件,“就事論理,說深論透”,多層次地說出事理的鮮度、深度與溫度來,拒絕塞進大段的古今中外的名事、名言論證(如果要引用名事名言,也只是以句子的形式而不是段落的形式,自然生成)。而以前的“新材料作文”,是按“引(引述材料,提出觀點)——議(議論材料,論證觀點)——聯(聯想名事,強化觀點)——結(歸結全文,重申觀點)”結構來寫的,甚至可以提煉觀點後,拋棄材料,展開聯想來論證觀點,這樣不可避免地“繞開材料”,無意中爲宿構套作打開了方便之門,與寬泛無邊的“話題作文”類似。

簡單地說,“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去除“新材料作文”中的聯想部分,要求考生集中針對材料中的“這件事”,說出獨到的多層次的“道理”來,讓讀者感動與信服。“任務驅動型作文”更強調考生理性思維的訓練與理性表達的能力。

作爲考場作文主打題型的“新材料”作文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究竟有何不同?在此,我們不妨以一則老事例爲素材,採用兩種不同方式來命題,以揭開二者的神祕面紗。

(一)“新材料”作文。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我是陸步軒,一個賣豬肉的。”

20年前,一條北大學子街頭賣豬肉的新聞火了,媒體競相報道,路人紛紛圍觀,說着最刺耳的話:“賣豬肉還用上大學嗎?小學畢業都會賣。”他們一邊嘲諷着北大培養出了一個“屠夫”,一邊嘲諷着“讀書無用”。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

要求:請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審題】

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題目。

首先、研讀材料:

(1)陸步軒

曾經:北大學子賣豬肉被嘲諷

而今:北大學子賣豬肉成爲了企業家(終成大器)

原因:是知識給了他智慧,開闊了他的眼界,拓展了他的視野,看到了行業的發展前途。

(2)普通屠夫

慣式思維:“賣豬肉還用上大學嗎?小學畢業都會賣。”

結局:永遠都只是一個能養家餬口的殺豬匠,不可能成爲對社會、對國家有大貢獻的人。

第二、提煉觀點:

①“讀書無用”?.實則大用;②.知識就是力量;③.思路決定出路;④.知識,爲你插上隱形的翅膀;⑤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本題基本特點:材料內容理解難度較小,主題指向明確,“寫作要求”也很寬泛。

從立意上看:①早知賣豬肉,何必去讀書;②帶着知識賣豬肉,或許你會更成功;③職業選擇是每個人的自由。④.誰在販賣“讀書無用論”?等等。

從“寫作要求”上看:

“請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可見,它行文較爲自由。

總體寫法:圍繞中心,發散開去,夾敘夾議,處處點題。

【考生例文】

誰在販賣 “讀書無用論”?

謝汶

曾幾何時,當浮躁與功利心理像病毒一樣在社會上肆意蔓延時,“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從反面亮出批駁的靶子。)

是誰在販賣讀書“無用論”?(設問,獨句過渡,引出下文。)

社會的日趨多元化,讓人們總有許許多多的方法實現自己心中預設的成功目標。如果將讀書比喻成一種投資,那麼這種投資屬於價格過高、回報週期過長的一類,於是便有無數急功近利的人等不及收穫,進而放棄。於是,他們質疑讀書的重要性,隨之,“讀書無用論”也就應運而生了。(反面引申,追根溯源。)

事實真如他們所編造的那樣嗎?其實並不然。(設問作答,承上啓下。)

當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壓力不斷加重,就業愈加困難。可正是因爲如此,人們才更應當讀書。世間種種,多則價謙,萬物皆然,唯獨知識例外。知識越豐富,價格就越昂貴:因爲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創造財富。(正面說理:讀書有用。)

北大學子陸步軒讀完北大轉職屠夫,這引起了不少人的質疑和困惑。大家都認爲他是塊學習語言的好料子,但他卻幹起了殺豬之流的勾當。陸步軒早年經歷了無數媒體和路人的議論;殊不知,二十年臥薪嚐膽的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創立自己的生鮮品牌,身價近二十億,併爲母校北大捐款數億。(回扣“命題材料”,以次證明“讀書有用”。)

事實勝於雄辯,在這個崇尚知識的社會,“讀書無用論”難道不是無稽之談?細想,假若他只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屠夫,即使奮鬥一生,能做出如此成就嗎?答案是否定的。促使他成功的,少不了讀書!(寥寥數語,總結上文。)

曾經的韓寒,是讀書無用論的代表。他逃課去採風,最後退學,獨自在文壇闖蕩。然而,現在的他與成長握手言和,說道:“我是退過學,但我沒說讀書無用。”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發散舉例。)

都說生活對你不公平,你卻偏偏不讀書。其實,讀書纔是相對公平的一條路,是門檻最低的高貴。高貴生活所需付出的代價太高,過上這種生活的往往只是少數人。但是讀書不然,你只需支付幾本書的價格,花上同別人聊天的時間,便能知道你不曾知道的,體會到你不曾體會到的,並教會你生活的本領。(發散說理。)

語文課上,老師總是在強調:“語文的功底,靠的是日積月累,不是憑突擊幾天就能速成。”而這些看似無用,實則大用的素養的積澱,靠的就是博覽羣書。也許你會覺得讀書對自己影響甚微;但請你相信,正式這些靈巧的文字總有一天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繼續發散開去。)

由此看來,所謂“讀書無用論”,只不過是無爲者的自我安慰罷了。隨着時代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無數前車之鑑向我們證明——知識這座最高的山峯,只要你勇於攀登,總會登上山頂,收穫“一覽衆山小”的風景。(總結全文。)

須知: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彌香。(醒世恆言,耐人尋味。)

【導師點評】本文緊扣主旨,破立結合,拓展得當,行文自由;句子也較流暢,有些句子還耐人尋味!從章法上看,這篇作文屬於“新材料”作文:它不在於就事論事、抽絲剝繭、層層解剖,而注重“圍繞中心,發散拓展,夾敘夾議,處處點題”。

——這就是典型的“新材料”作文的寫法。

(二)“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

20年前,北大學子陸步軒街頭賣豬肉,引來路人最刺耳的嘲諷:“賣豬肉還用上大學嗎?小學畢業都會賣。”“北大培養出了一個屠夫”“讀書無用”。

然而,20年後的他,還在賣豬肉,不同的是,他已經成了一個身價過億的老闆。他和學長一起創立了自己的生鮮品牌,去年他們公司的銷售額達到了18個億。

讀書是否有用?某校就此舉辦了一場的主題班會,課堂上同學們脣槍舌戰,展開激辯:爭論的觀點大致可梳理爲以下幾種:

①.不讀書也可賣豬肉,所以,“讀書無用”;

②.讀了書去賣豬肉,成功的機會更大,所以,讀書有用;

(3)讀了書去賣豬肉就一定會成功嗎?所以,讀書無用;

④. 不讀書去賣豬肉,成功的希望更渺茫,所以,讀書有用。

聽完同學們的激辯,班主任陷入了沉思?請代班主任寫一篇總結性即興發言。

要求:請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思辨說理,不少於800字。

這道作文題就很有意思了。首先,它同前面的作文素材屬於同題,但在寫法上就大相徑庭了,爲什麼?因爲命題形式換了,換成了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了。

首先、材料分解。

材料共三段,前兩段敘述北大學子陸步軒賣豬肉的前後狀況,爲後文提供激辯的話題;第三段展示班會課上同學們爆發出來兩類觀點的四種表述。這是這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下筆的切入口。

其次、多角度對比。

第一類對比:人物之間的對比。

對比1:陸步軒自身的對比:先前被諷刺—— 而今成大器:“讀書有用”;作用:拓展視野。

對比2:一般屠夫自身的對比:開始爲餬口 —— 最終還是爲餬口:“讀書無用”;結局:平庸一生。

對比3:一般屠夫與陸步軒的對比。

第二類對比:觀點之間碰撞的對比。

①不讀書也可賣豬肉,所以,“讀書無用”;

②讀了書去賣豬肉,成功的機會更大,所以,讀書有用;

③讀了書去賣豬肉就一定會成功嗎?所以,讀書無用;

④不讀書去賣豬肉,成功的希望更渺茫,所以,讀書有用。

其三、寫作要求:

(1)請代班主任寫一篇班會總結性即興發言。

既然是“總結”,就一定要涵蓋以上各種觀點,這就要對同學們的不同觀點進行層層剖析,抽絲剝繭了,由此可見,它不同於“新材料”作文“開放性”寫法!

(2)文體格式上,本文注意以下幾點:受衆稱呼(同學們)、發言身份(班主任)等。

讀書,爲你插上騰飛的翅膀!

林惠玲

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在今天的主題班會激辯中碰撞出來的思想火花,讓作爲班主任的我深感自豪。藉此機會,請允許我對大家的觀點談談自己的思考!(情境和身份交代得體)

讀書是否有用?還是先讓例子來說話吧!

20年前北大學子陸步軒街頭賣豬肉,被路人嘲諷爲“讀書無用”;20年後那位北大學子仍在賣豬肉,可如今他已成爲身價近二十億的企業家,聽說還爲母校北大捐了9個億。

至此,誰還覺得“讀書無用”呢?(用反問形式亮明觀點)

也許,有同學會說:不讀書也可賣豬肉。(駁論①)

不錯,不讀書確實也可賣豬肉,但我要問問你,不讀書賣豬肉而成了身價近二十億的企業家有誰?請舉例說明!

(稍停)

誠然,我們在學校學的科目,表面上看也許“無用”。但它將會帶給你做事的智慧,給你今後的成功插上隱形的翅膀。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大學系主任曾經帶一個大四的本科生做畢業設計:給一臺新型計算機編寫應用程序。每週老師都會給這位同學一本相關的書讓他弄懂。而這位同學也在最後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畢業的時候老師問他,“你這次畢業設計用到了大學四年的哪門課程呢?”那位同學沉默了,他大學四年裏所學到的知識似乎都沒有用上。但是老師又問,“如果你是一個高中剛畢業的學生,你能16周完成這個課題嗎?”“顯然不可能。”

事實勝於雄辯:誰還能說“讀書無用”?

試想:如果陸步軒當年沒有進北大讀書而是直接去賣豬肉,他可能永遠是一個平庸的能養家餬口的屠夫,頂多是一個小老闆;不可能成爲一位令人仰望的有理念且身價過億的行業翹楚。

是不是有同學還會問:讀了書就一定會成功嗎?(駁論②)

可是,我要正告你:讀書的人不一定全都會成功,但不讀書連成功的門兒都沒有!因爲成功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種準備,就是好好“讀書”!

培根說得好: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足見,讀書能內化你的大腦,開闊你的眼界,夯實你的人生,爲你搭建起騰飛的平臺。或許,一旦機遇來臨,你就是另一個馬雲、另一個馬化騰,另一個比爾蓋茨。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刨刨“讀書無用”論產生的根源。(層層推進)

一種流言的廣泛傳播,總有和它對應的心理需求。在這個社會上,上大學讀書而成功的人很多,可就是有人專門抽取大學生畢業賣豬肉和小學生當上了包工頭、煤老闆等個例來合成“讀書無用”論。

究其根源,正是他們不讀書而導致格局太小,繼而千方百計物色同類來滿足自己“喫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變態心理。

所以,我們不要因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始終明白;那些說讀書無用的人都是在害你!

當然,讀書也要會讀。(再進一層)

英國的培那特蕭(Bernard Shaw)有過這樣意思的話:世間最不行的是讀書者,因爲他只能看別人的思想藝術,不用自己。這也就是勖本華爾(Schopenhauer)之所謂腦子裏給別人跑馬。較好的是思索者。

回過頭看:那位賣豬肉的北大學子,當屬於既會讀書又善於思索的“讀書有用”者,他,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回扣材料,照應前文)

同學們:請記住,讀書有大用,她將爲你插上騰飛的的翅膀,助你一飛沖天!。(強調論點,提出希望,“拔”出高潮)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

【導師點評】這篇作文觀點鮮明,分解到位,破立結合,邏輯性較強,較好地體現了“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就事論事,抽絲剝繭,層層解剖,多角度思辨”的說理特徵。在文體形式上,本文也做得較爲到位。

【總結】

“新材料”作文:圍繞中心,發散拓展,夾議夾敘,處處點題。寫作自由,但易於抄襲套作。

“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特定情境,規定任務,就事論事,適當拓展。帶着鐐銬跳舞,可防止抄襲套作。

寫“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就是“帶着鐐銬跳舞”,假如你是一位高明的舞者,定會“舞出文章精彩”!

記敘文訓練:有一種甜

2020屆高三語文古詩鑑賞: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古詩詞鑑賞:池口風雨留三日,有客有客字子美

記敘文寫作:這事,真帶勁

詩詞鑑賞解析:夜歸鹿門歌+九日齊山登高+牧童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