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忙,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

以我之力,追我所愿

总在追我之愿望。枝繁叶茂的大树想去远方,又或有热情洋溢的人想让人生熠熠发亮。唯独忘却自我力量。大树从前只想借外物之力到达另一个境地;所谓青春年少也只不过依靠着周身的真实支撑。我们总寻求寄托,摒弃实践;总沉迷念想,忽视作为;总着眼外界,无睹内在。理想的寻求与达成,终究回归于自我饱含深情的起点,对自我的思索与发掘,对自我的革新与创造。

无数人败给了外力。对己身不满,然后是无声的控诉与无可奈何的归于平静;对社会持异,改造人世的理想最终又被悄无声息地否决,再又回到对暴烈摧残生命的默许,对性别不公之象的熟视无睹,或对《熔炉》《素媛》事件持续发酵的司空见惯。大多时日,大多数人,坚信自身力量的微乎其微,执着于自身对理想的无能无力。

然,正如大树冲破阻隔,凭己之力去往远方,芸芸众生间,亦有不懈于梦,无愧于心的人们,夺得了潜在的力势与优长,达到了心之所向。

听伊迪丝唱《玫瑰人生》,146厘米的个子,带她穿过了废旧的巴黎老巷,逃过了父亲的谩骂,避开了曼哈顿的繁华,皆因在音乐中觅得了梦想的真谛。读柴静《看见》,她说,我们浑然难分,就像水溶于水中。纷繁的乱象与缺失关照的弱势群体,她将自己作为发力的来源与希冀的个体,将镜头深入山间树林,深入被黑暗笼罩的生命,终于寻获心之所想。看约翰纳什《美丽心灵》,数学家与精神分裂,不可思议的激烈碰撞。但他未曾屈从于现实,三十年,三十年对数学的热爱与往复的搏斗,他以自我无可匹敌的顽强与坚忍,战胜了所有喧嚣。

漫漫岁月,从个人到群体,从滔滔黄河之水到遥远深蓝的爱琴海之岸,浮于表层成为现象武装,当点到即止化为惯常思维,自我改变与自我追寻便显得稀缺,弥足珍贵。去追,如霍金以病残之躯写成《时间简史》,靠《万物理论》;去发扬优长,如简奥斯汀以细腻温和笔触力被封建屏障。如大树,不仅是自我念想的实现,它的种子已在各个角落生根复蓬勃生长;如平凡又伟大的个人,柴静,纳什,为梦想所贡献的,亦生长成人类社会的宝藏。

正如法国诗人兰波在其《深谷睡者》中所写,闪烁的太阳已越过高傲的山峦,幽谷中的光点有如泡沫浮泛。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挣脱世间繁杂的禁束,去往内心无垢的星空。

结构示例:

由分析材料入手,提出“理想的寻求与达成,终究回归于自我饱含深情的起点,对自我的思索与发掘,对自我的革新与创造”的观点;然后列举事例分析“无数人败给了外力”;再提出“自我改变与自我追寻”的重要性,然后列举事例分析;最后再次提出“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挣脱世间繁杂的禁束,去往内心无垢的星空”照应标题,收束全文。

【审题】这是一则寓言类作文材料,飞禽和走兽拒绝了带大树去旅行的请求,大树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自己想办法,最后不仅实现了旅行的愿望,而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材料中飞禽和走兽拒绝大树的理由是“大树没有翅膀”“大树没有腿”,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大树并没有屈从于这个事实,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达成了夙愿。材料强调的是不要因为自身缺陷而放弃那些看似无法实现的理想,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想最终会实现。

在审题立意时,考生应紧扣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大树想要实现旅行的愿望,在直接请求飞禽、走兽帮忙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办法,由此可将立意定为:求人不如求己;②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二,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由此可将立意定为:③蛮干不如巧干;④要善于借助他人。⑤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

从树的角度,有多种思维角度:抓住大树“没有翅膀”“没有腿”等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客观条件不足,与飞禽、走兽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以退为进,最终靠结出甜美的果子,让飞禽、走兽把种子带到世界各地。从这点上说,可以写要学会转弯,写要知道变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或写有志者事竟成。抓住“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这个句子,我们思考下,大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显然是想出靠飞禽、走兽们吃了种子后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去的办法。从这点,可以想到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学会借助外物,要注意借鸡生蛋。

从飞禽、走兽等角度思考,飞禽、走兽认为要旅行,就必须有翅膀、有腿,这是常规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翅膀和腿照样可以旅行。我们可以写凡事不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飞禽、走兽原本想帮助大树旅行,苦于大树自身条件不足,但无心之中却助成了大树旅行,可以写为“无心插柳柳成荫”。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虽然靠自己,但最终是靠合作。

大树结出甜美果实给飞禽、走兽;飞禽、走兽吃了果实,携带种子去远方,帮大树实现了旅行的心愿!可以写要学会合作。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面对飞禽走兽的拒绝,并不灰心丧气,而是自己想办法自力更生。我们可以写“自立自强”“求人不如求己”。从树为实现理想,排除困难,坚韧不拔入手思考,可以从承认劣势坚持优势,寻求途径达成目标入手;还可以想到在分享与合作上,通过与他人合作达到双赢;或者从“君子善假于物”上,从树善于利用外部条件达到目标着手……。

具体写作时可以联系当今中国梦,我们可以写梦想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写作时,千万不要拘泥于材料,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大树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主题。不管如何立意,落点都要归到“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上来。

立意提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活出精彩的人生。

善假于物也——善于借助外力。

坚持自己的梦想,办法总比困难多。

心不灰,梦不灭;心若在,梦就在。

只要有梦,就能看到彩虹。

学会变通。

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获得成功。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学会合作共赢。

素材链接:

1. 参天大树虽没有翅膀,没有腿,但靠着自己的智慧与努力,结出果实,让飞禽鸟兽将自己带到了世界各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成就辉煌的事业,拥抱幸福的明天,就必须先放飞美丽的梦想,再靠自己进行艰苦努力的奋斗。幸福的未来之路上,始终伴随着梦想华丽的舞步。梦想是催生动力的摇篮,没有梦想就没有巨大的推动力。

2.空寂大漠,驼铃阵阵,因为跋涉的心渴望远方的绿洲;辽阔长天,雄鹰点点,因为飞翔的心渴望高端的的云层;苍茫大海,帆影憧憧,因为远航的心渴望彼岸的港口;三更灯火,书声琅琅,因为求知的心渴望未来的光环。正如大树,听了鸟兽们旅行的见闻,一颗环游世界的梦想的种子便根植于心。正是怀揣着那对梦想的渴望,才让人有了实现它的信心和决心。因为梦想会发光所以无论身处多么漆黑的角落,总有一束光,引领着我们前往,风雨兼程,在所不惜。

3.幸福的未来之路上,必然浸透着个人奋斗的汗水。奋斗是获取成功,实现梦想的必要途径。没有人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依靠别人实现梦想,唯有用自己的汗水,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的未来才能熠熠生辉。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味一个人要想走得远,走得好,需得立足当下一步步去走,才能身行千里大有作为。

4.君不见,书家圣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游若蛟龙,翩若惊鸿,是因为他临池学书,废寝忘食,常年洗笔将一池清泉染成浓黑;乒乓皇后邓亚萍的球技之所以炉火纯青,所向披靡,因为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多块球板被握出沟槽而浑然不觉;无臂琴师刘伟的脚下功夫神奇,风景无限,是因为他夜以继日练琴不止,脚趾被磨出鲜红的血泡也从未想过放弃。他们为着未来而不懈奋斗者,使他们今日被鲜花和掌声装点得璀璨无比,晶莹的汗水折射出他们勇于追梦的心,他们值得拥有这一切。

5.可有的人,没有梦想,更不曾想过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他们也像大树一样,没有翅膀,没有腿,却将自己的未来寄希望于别人,好恶逸劳,醉生梦死。试想飞禽走兽若答应大树的请求,他们终有一天也会因大树的庞大而感到飞行的疲惫体力不支,大树也不能前往那么多的地方欣赏风景。依附他人而铸就的未来,哪有自己双手拼搏而出的那样动人闪光?自己奋斗,不苛求别人,那样获取的未来才是春光满满,幸福无比。愿你我都拥有大树的智慧与勇气,靠着自己的奋斗,拥抱幸福的未来,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4.诺贝尔年轻时深受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因此他有一个“雪莱梦”,他想成为一名诗人。然而,在成年期,由于技术发明和商业发展的繁忙业务,空余时间很少。他写诗,谜语是他的自传长诗。晚年,他开始写小说。1861年,他写了《最聪明的非洲》,1862年,他写了《姐妹》,表达了他对社会改革的看法。诺贝尔也喜欢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对于当时欧美著名的哲学家来说,他更倾向于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从哲学上讲,他列出了许多要写的论文目录和提纲。

【点睛】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寓言类材料的审题(1)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3)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揭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神秘面纱

记叙文训练:有一种甜

2020届高三语文古诗鉴赏: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古诗词鉴赏:池口风雨留三日,有客有客字子美

记叙文写作:这事,真带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