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華爲對外公開了任正非於9月14-18日期間,訪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學校與部分科學家、學生代表座談的發言。

在座談發言中,任正非再一次談到了基礎教育的意義,他說:“讓窮孩子每天能喫上二兩肉,也許比修些大房子強,房子總會舊的,孩子總會成爲博士的,而且他們會更忠於祖國。”

“我國每年有七、八百萬大學生畢業,加上中專生大約有一千萬,聰明人很多,如果允許差別化的教育,就是奼紫嫣紅。一二一,齊步走,同質化就缺少活力,就不易產生天才。”

任總這些講話非常好,差異化就容易產生尖子,政策要支持少數人因材施教,這樣纔能有更利於天才成長的土壤。

但現在全國許多地區正在推行的中考教育改革,卻讓我覺得對天才很不友好。

比如,10月28日,《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聽證會在昆明舉行,擬將體育50分提升到100分,音樂、美術分由10分提高到40分。

家長們是不是得給孩子們報更多的培訓班?孩子們的精力和時間是不將被音美體佔去更多?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是否一起步就處於劣勢?

這種改革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當然好,但毫無疑問最重要的應是“智”,最核心的應是數理化,科技進步就是源自數理化。

現在這種大幅提升音體美分值比重的做法,是否會讓數理化天才更難脫穎而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