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所有公司的三季報都出臺了。所以我在週末花了大幾個小時,全面整理了鋼鐵股,並看了多隻主要的煤炭股,以圖在基礎工業的情況中,看到中國經濟的脈絡。

我只考慮正宗的鋼鐵股,不考慮鐵礦股,一共25只,我按從北到南的順序列兩張表。

黃河以北的情況如下。

可以看出,黃河以北的鋼鐵企業,三季報利潤大部分都是同比減少的。但也有例外,比如同爲撫順鋼鐵集團投資的ST撫鋼,不僅利潤暴增356.82%,而且淨利潤率高達13.76%。這個淨利潤率僅次於方大特鋼(見後)。看股價,ST撫鋼雖然還沒脫帽,但今年已經漲了兩倍,從去年底的2.9元漲到10月底的8.5元左右。但本鋼板材的營收和利潤卻比較慘,這很難讓人不產生聯想。

在這裏順便說一句:警惕本鋼板材突然來一次鉅虧,以後再緩慢回補利潤。

這是因爲,本鋼過去經常這麼做。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鋼在2009年三季報搞了一次鉅虧14.33億,2015年年報又搞了一次鉅虧32.94億,越來越突然。然後我們看這幾年的利潤趨勢,明顯撐不住了,那麼在今年年底或明年,會不會再來一次至少幾十億的鉅虧?

我認爲極有可能。

這是因爲:以前我分析本鋼時,覺得它在最近兩年融資了100多億,已經退無可退了,必須做好業績才能對得起投資者,並且儘早促進債轉股。但既然可轉債還有五年多才到期,而且看這利潤勢頭如此疲軟,那麼,本鋼極有可能再來一次至少50億元的鉅虧。考慮到通脹因素,甚至有可能高達百億,然後再用幾年回補利潤,讓股價重新上去,促進債轉股。

2009年以來,到2019年底爲止,在十一年時間裏,本鋼只掙了14.33億元,主要就是2009年和2015年一共虧損了48億多元。所以我們有理由猜測:自2005年以後,本鋼是不是一直在玩“掙幾年錢、再鉅虧一年”的遊戲?

2018年以來,本鋼兩次共融資108億,但營收和利潤卻非常疲軟。在強力輸血的情況下反而越發不堪,是不是意味着本鋼越來越撐不住,又該來一次鉅虧了?

哎!沒辦法,我本來對本鋼給予厚望,覺得它退無可退了。但是現在看到極爲疲軟的三季報,不得不防啊。

回到鋼企總體。東北、山西、甘肅、河北的鋼企普遍較差,鞍鋼去年的基數太低,所以今年利潤暴增177.78%也沒什麼。首鋼也一樣。但是首鋼的營收卻增加19.96%,僅次於被人託舉的撫鋼,很奇怪。難道雄安的大部分鋼鐵都是首鋼生產的?

不管怎麼說,黃河以北的鋼企普遍不行,黃河以南的情況如下表所示,一對比就很明顯了。

可以看出,黃河以南的鋼鐵企業,三季報利潤大部分都是同比增長的,而且普遍增幅巨大。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如果說以前的中國經濟只是東北寒冷,那麼現在,黃河以北都已經非常寒冷了。但人口繼續向南方遷移,南方經濟還能暫時保持熱度。

這一點,從煤炭行業的表現也能看出來。

根據海關總署披露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全國進口煤炭17399.10萬噸,同比增長12.7%;累計進口金額1239140萬美元,同比增長2.3%。貌似還行,但是到了夏季以來,情況反而更不樂觀了:

2020年7月,進口煤炭2610萬噸,同比下降20.63%。進口額爲17.3570億美元,同比下降34.6%。

8月,進口煤炭2066.3萬噸,同比下降37.29%。

9月,進口煤炭1868萬噸,同比下降38.3%。

煤炭進口大幅減少,國內產量是否大幅上升了呢?

沒有。我看了所有煤企的三季報,幾乎都是下降的,而且降幅非常明顯,由此帶來利潤大幅下滑。比如,潞安環能第三季度的營收同比減少7.54%,利潤下降60%左右。蘭花科創第三季度的營收同比減少9.98%,利潤下降50%左右。

爲什麼,在新冠瘟疫已經基本過去的夏季,在生產高峯的夏季,我國的煤炭進口和生產都明顯下滑了呢?

只能說是經濟不行了,尤其是北方經濟。

好的,現在回到鋼鐵股。對於上面兩張鋼鐵三季報,我還得加一些附加說明。

1、山東鋼鐵到底算黃河以南還是以北?我算作黃河以南,因爲它的總部在濟南,而濟南在黃河以南,何況山東鋼鐵的大部分業務也都在山東南部。山鋼的利潤同比暴增,也是因爲去年的基數太低了。去年第三季度,山東鋼鐵的利潤居然爲負。今年第三季度雖然盈利,但淨利潤率只有1.02%,哪怕在鋼鐵股中都是很低的。

由此可見,山東鋼鐵可以作爲北方和南方的過渡企業。

2、中信特鋼之前叫大冶特鋼,2019年購買了興澄特鋼並在三季報合併了報表,所以如果單比今年的三季報,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這裏中信特鋼取的是“前三季”的數字,營收基本上是單季的三倍。

3、寶鋼是巨無霸,它在2016年合併了武鋼,更是巨無霸了。寶鋼的三季報營收高達704.248億元,但同比減少7.48%。與此同時,利潤增幅高達43.5%,可見減員增效、內部挖潛搞得不錯,但未必具有可持續性。

4、同在湖北的中信特鋼和一部分寶鋼,三季度的營收都是負增長,可見湖北受新冠瘟疫的打擊到了三季度也沒完全恢復。

5、安徽鋼企表現不錯,尤其是鴻路鋼構:營收44.994億元增57.21%,利潤3.13億元增85.80%。這也讓它的估值不低:市盈率30左右,市淨率3.8左右。這再次說明:股票的估值不看板塊,而看成長性。只要有充分的成長性,鋼鐵股照樣可以獲得高估值。

6、總部在南京的南鋼股份,營收同比增13.18%,利潤增66.78%,看起來不錯。但是南鋼在今年搞內部增發,增發價2.70元/股,這也讓機構用腳投票,讓南鋼的估值相當低。

7、江西的新鋼股份營收是200.495億元,同比暴增34.13%。在年營收已經高達600多億元的情況下這個增速很恐怖。由於沖銷量,導致利潤同比居然微降了0.18%,有點令人失望。而且在南方鋼企的利潤普遍大增的情況下,新鋼的利潤有點不好看。但現在管理層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提出分紅不少於利潤的30%,下一步很可能是內部挖潛,把利潤率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8、總體來看,特鋼、鑄管等細分行業,要好於基礎鋼鐵的生產。尤其是方大特鋼,太棒了。

9、南方鋼企的利潤增幅普遍遠大於營收增幅,而且營收增幅普遍也是正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南方經濟遠好於北方,讓鋼鐵供不應求。

過去的中國經濟只是東北冷,現在是黃河以北都冷,人口和經濟繼續南移。因此,解決中國經濟尤其是北方經濟的嚴峻問題,已經越發迫切。隨着大量北方的地方政府更加入不敷出,大量年輕人以及他們的父母將繼續難移。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將長期呈現北冷南熱的景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