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曉波:誰能把高德康拍死在沙灘上

來源:吳曉波頻道

後浪掀起,前浪還在,誰能把誰拍死在沙灘上?有時候,這竟可能是一道僞命題,因爲,前浪後浪未必在同一個沙灘上。

文 / 吳曉波

我站在村口,遠遠地看高德康駕着一輛本田金翼摩托極快地駛過來。

他穿着一條有點緊身的白褲,戴着一副寬邊墨鏡。他的品牌總監在旁邊悄悄對我說:“高董不是爲了見你才耍酷,他平時就這樣的。”

高德康喜歡開快車,是遠近出了名的。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他會在深夜的時候獨自上高速,把摩托開到120碼。他很得意地告訴我,去年入手了一輛邁巴赫的SUV,居然開到過200多碼,“他們都不敢坐我的車”。

敢把車開到200碼以上,你得有極好的反應力和肌肉控制力,今天血氣方剛的80後90後,恐怕也很少有人夠這個膽。

高德康出生於1952年,算起來,今年68歲了。他是波司登的董事長。

這次去常熟波司登的工廠,是爲了拍一部叫《雲上的中國》紀錄片,我想調研一下,中國的產業智能化到底進展到怎樣的地步了。在各類標本企業中,服裝製造業選了波司登。

波司登的廠區在高德康從小長大的村子附近,前幾年他還兼着村支書的職務。他是裁縫出身,年輕的時候,人家一天做一件衣服,他可以做兩件,“不是我技術多好,而是勤快不惜力”。1974年前後,高德康去上海一個大學教授的家裏,幫他改做一件西裝,第一次聽說有一種衣服叫羽絨服。兩年後的1976年,他創業,一直幹到今天。

一個人做了40多年的企業,基本上在一個油鍋裏被煎熬了很多遍。所謂的人情世故、商海沉浮,都已成杯盞間的笑談雲煙。每隔三五年,必有一道預料未及的難關候在那裏,有的時候是滾過去的,有的時候是爬過去的,但肯定不是吹着口哨走過去的。

說到最近這十年,高德康告訴我,兩個難關差點要了他的命。

第一個關是戰略。波司登從1990年代中期就成了羽絨服的全國銷量第一,在這個專業賽道上,來來往往了很多品牌,大家殺得頭破血流,增長空間越來越窄。愛開快車的高德康決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北京奧運會後,波司登提出“四季化、多品牌化、國際化”戰略,全面拓展產品線。

2009年,高德康收購了一家江蘇的男裝公司,同時,買下美國街頭潮流品牌洛卡薇爾(Rocawear)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權。兩年後,波司登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先後控股“摩高”和蘭博星兒童品牌,更斥資近10億元收購時尚女裝品牌傑西。

這一系列併購行動,把波司登拖進了全品類、多品牌的戰略泥潭。在後來的幾年裏,高德康疲於奔命,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卻嚴重下滑,服裝的庫存天數一度高達極危險的200多天。

2017年底,高德康終於痛下決心,關店700家,一口氣砍掉了全部的新增業務,徹底迴歸羽絨服。僅僅兩年後,波司登重回增長高速路,去年營收一舉突破100億元,市值漲了130%。

第二個難關是公司的智能化轉型。

裁縫出身的高德康對互聯網、大數據可以說是似懂非懂。但是,直覺告訴他,這是一條救命的擺渡船。2014年,波司登請金蝶做財務管理軟件,業務做完了,他把金蝶的主管留下來當IT負責人。波司登的信息化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企業家都是見錢眼開的人,把互聯網革命說成一朵蓮花,他最關心的還是蓮花能幫他省錢還是賺錢呢。波司登的數據化改造是從門店的進銷存切進去的,這裏最容易出效果。

但是一開始還是阻力非常大。首先造反的是店長,原來他每月進一盤貨,進什麼退什麼,都是他說了算。現在要求一星期進一盤貨,而且進什麼退什麼,還要聽大數據的。問題是系統還不穩定,有的時候會死機或崩盤。

那兩年,每週都有人找高德康哭訴或告狀,他都黑着臉頂回去。就這樣一直折騰到2016年前後,效果才慢慢呈現了出來。說到這裏,高德康很感慨地對我說,一家傳統企業要搞工業互聯網,肯定是“一把手工程”,你也許不完全懂,但一定要“迷信”。

下面的人悄悄對我說,老闆說是這麼說,不過,他的“迷信”其實是有“時間底線”的,如果幹了兩年還不出效果,他也許會走回頭路。

進銷存打通了,然後就是生產線的全面改造,再接着是物流智能化系統。我去物流中心調研,一個300萬件服裝的物流中心,今天的用工已經不到100人,不久前還上了倉儲機器人,把剷車班組也取消了。

到今年12月,波司登的數據中臺將上線,屆時,它將成爲中國服裝業第一個完成了全面智能化改造的製造企業。

高德康喜歡跟年輕人在一起,但是,年輕人是不是喜歡跟他在一起,是另外一回事。

有一次,一批95後的員工新入職,他親自去上第一堂課。說到四十年前,他每個禮拜騎着自行車,馱着100多件羽絨服,從常熟到上海去賣貨,100公里的路,一天一個來回,雪天雨天風雨無阻。說着說着,他自己都很感動。

然後,有一個95後站起來提問:“高董,你那時爲什麼不坐高鐵呢?”

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與樂,隔着四十年的悠悠光陰,很多記憶和光榮都無法一成不變地傳遞。

高德康也有自己的“自得其樂”。1999年,他花幾千萬在村邊上買了一塊地,先後投入近2億元建了426幢別墅,住進去了423戶村民。現在,他自己也住在那裏,每天晚上去陪90歲的老孃喫晚飯。說到這件事,波司登的員工都覺得自己的老闆挺牛的。

後浪掀起,前浪還在,誰能把高德康拍死在沙灘上?

有時候,這竟可能是一道僞命題,因爲,前浪後浪未必在同一個沙灘上。

這個時代是很仁慈的,你只要不肯放棄它,它也不會放棄你。高德康未必知道今天的80後90後喜歡什麼款式的羽絨服,也未必透徹地瞭解產業智能化的每一個細節。但是,他有平臺,他有資本和人才的組織力,他能嗅到潮流的氣息,能判斷戰略的對與錯。

他還能把車開到瘋狂的200多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