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戰爭武器方面,有兩種特別受關注,一種是激光武器,另一種就是電磁武器。電磁炮作爲未來人類火炮技術的最前沿,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實質性的成果,可以預見的是,電磁炮上艦的日子不遠了。那麼一旦電磁炮服役,會不會改變現在海戰的格局,比如影響航母的地位?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作爲一種利用電磁發動的新概念武器,電磁炮的技術核心是電磁推動彈丸高速發射,比傳統火炮來說,電磁炮的彈丸射程更遠,飛行速度更快。值得一提的是,電磁炮本身的殺傷力和火炮一樣,都是依靠金屬彈丸的動能和爆炸力。

從目前的角度看,就算電磁炮實現量產並服役,它也很難對航母產生大的威脅。

以美國現在最前沿的電磁炮技術,他們實驗的Blitzer防空電磁軌道炮,分別創造過5馬赫和7馬赫的飛行速度,這已經堪比高超音速導彈,但是問題在於彈丸的大小和射程。美軍實驗的電磁炮彈丸不過20磅重,換算成公斤還不到10公斤,可想而知它的破壞力非常有限。而且目前電磁炮的射程在200公里範圍內。

也就是說,以現有電磁炮的水平來看,它對航母來說實在是不疼不癢。

首先是破壞力,電磁炮對於打擊中小型目標來說,殺傷力還可以,但是對於航母這種龐然大物,電磁炮的襲擊其實就像是蚊子叮咬一樣。現在測試的電磁炮彈丸總重量不到10公斤,而真正能對航母帶來威脅的高超音速武器,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光是彈頭的重量就達到了480公斤,這兩者幾乎沒有可比性。

其次是射程。我們知道,航母在艦載機以及預警機的配合下,能夠在方圓數百甚至上千公里的範圍內施加影響,而電磁炮想要打到航母身上,首先要保證的是自身的安全。你的射程只有200公里,如何才能在安全區把彈丸投射到航母上。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電磁炮沒有未來。隨着全電推進技術的發展,電磁炮只要解決了能耗的問題,提升射程和威力就會出現可能。試想一下在上千公里外的電磁炮發起飽和攻擊,就算是航母也能叮下一大塊肉來。

大家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