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杨

截至目前,37家A股上市银行均已完成三季度业绩的披露。从最新数据来看,上市银行表现出稳定的经营状态。今年前9个月,36家A股上市银行(不含10月上市的厦门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224.26亿元,同比增长5.23%。基于抵御潜在风险的考虑,银行业普遍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受此影响,过半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负增长。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银行业2020年三季报业绩略超市场预期,体现在利润增速环比拐点向上,这得益于拨备计提节奏开始逐步回归常态。从核心指标来看,上市银行2020年全年营收增速预计落入2%-4%区间,净利润增速继续小幅上行是大概率事件,盈利增速拐点已经确立。

王梓/制图

盈利增速出现拐点

在国内经济景气度改善的背景下,上市银行的盈利增速持续“回暖”。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36家上市银行(不含10月上市的厦门银行)的净利润合计同比下降7.69%,降幅已较半年报时有所收窄。以六大行为例,除交通银行外,其余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净利润降幅均已收窄至10%以下。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大型银行的业绩表现整体好于预期,不断发挥“领头雁”作用,逆周期为实体经济让利。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半年报明显收窄,得益于国内二三季度经济复苏步伐加快,银行整体经营环境改善,预计整体盈利状况也将持续改善。

另外,今年前三季度,有16家A股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为正,其中,厦门银行、苏农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张家港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5%。

浙商证券分析师邱冠华表示,经济企稳且获得改善,银行风险情况因此好于预期。他预计,上市银行三季度利润增速出现拐点,不排除全年净利润增速修复至0%的可能性。宏观经济企稳修复,银行基本面实质改善,不良生成和信用成本压力也好于此前预期。考虑到股份行营业收入增速更快,且国有行肩负更多让利实体经济的责任,因此股份行三季报增速改善幅度较国有行更大,部分质地优良、拨备扎实的股份行改善幅度可能更大,而城商行、农商行利润增速则呈现分化收敛的情况。

资产质量趋于稳定

与净利润负增长相对的是,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的营收则保持增势。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224.26亿元,同比增长5.23%。

对此,有分析指出,拨备计提的大幅增加是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指标出现一定程度背离的主要原因。邱冠华分析认为,四季度GDP单季增速有望修复至6%,宏观经济企稳也会支撑银行实际资产质量好转。与此同时,银行在上半年已经通过加大不良确认、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做实资产质量。预计下半年不良生成率与上半年相比保持稳定,信用成本有望较上半年下降。

根据最新的三季度报告,有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最多,由上年末的1.65%下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32%,下降0.33个百分点。平安银行在三季度报告中指出,受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该行根据经济走势及国内外环境预判,主动加大了拨备计提和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力度。今年1-9月,该行累计核销贷款404.02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172.82亿元。此外,自8月开始,平安银行零售月新增不良贷款已呈现回落趋势,主要产品的不良率均已出现拐点。

资本补充压力有望缓解

随着《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的下发,未来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同时也代表着约束银行利润释放的政策压力最高点已经过去。

民生证券分析师郭其伟指出,随着下半年疫情逐渐好转,经济持续复苏,这两份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政策要求开始从强调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向强调银行补充资本、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倾斜,银行利润释放政策压力最大的时点已经过去。由于银行在今年主动压低利润增速、夯实资产质量,为利润释放积蓄了更大空间,明年有望在内源性资本补充诉求的驱动下加大利润释放。

从今年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在37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5家银行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有所下降。若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考量,有12家上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9%。分别为:郑州银行(7.99%)、青岛银行(8.35%)、江苏银行(8.45%)、杭州银行(8.48%)、民生银行(8.57%)、中信银行(8.63%)、长沙银行(8.65%)、华夏银行(8.72%)、浙商银行(8.73%)、光大银行(8.80%)、无锡银行(8.87%)、平安银行(8.94%)。按照资本管理办法,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5%,其他银行不能低于7.5%。

民生证券分析师廖紫苑表示,当前我国资本补充工具种类较为有限,而且与国外相比,成本较高、流动性较低。为应对资本压力,未来银行有望加大资本工具的发行力度。为了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支持性的政策出台。比如持续加大资本型和非资本型TLAC合格债务工具的开拓创新、降低发行门槛、引入更多投资者、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大境外市场债务工具发行规模等。中小银行不受TLAC监管要求约束,也将从支持政策中获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