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聖安東尼奧選中了鄧肯作爲當年的狀元秀,而二年級的他“初生牛犢不怕虎”地奪下了總決賽mvp的桂冠,這似乎是海軍上將將球隊權杖交給他的一個神聖儀式;新老交替也是NBA的一大傳統特色,這一支狀元籤一用就是19年之久,似乎《三國演義》裏那句“得此人,又可保江東二十年無憂”正是用來形容鄧肯的。

在效力於馬刺的19個賽季裏,鄧肯拿下兩座常規賽mvp獎盃、三座fmvp獎盃、五枚總冠軍戒指、十次最佳陣容一陣等籃球頂尖榮譽,在個人成就上幾乎能夠和科比齊駕並驅而退役之前就被公認爲歷史第一大前鋒;虎撲人氣作家張佳瑋更是認爲鄧肯一旦在這個小球時代打球,站在五號位的他將會是無敵一般的存在。

這個說法成立的邏輯在哪裏呢?是因爲張公子是馬刺球迷的原因?還是鄧肯個人在攻防兩端的統治力?作者就爲大家一層一層來解釋這個說法的邏輯所在。

首先,虎撲老jr一定非常瞭解張公子的個人影響力,從早期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他是馬刺的鐵桿球迷;抹去他作家以及偶像的身份不看,就當他和我們一樣是個普通的球迷,那麼球迷一定會力挺自己的主隊,因爲主隊代表的是自我的一種精神信仰;因此,張佳瑋的立場是馬刺隊,他的這句話誇讚鄧肯則是非常符合人性心理的。

其次,小球時代的內線人才儲備沒有“90年代四大中鋒”時期那麼豐碩,甚至可以說是內線逐漸凋零的時代;你可能會質問,難道約基奇和濃眉哥不是超級內線嗎?那今年湖人奪冠怎麼解釋呢?這就得涉及這樣一個現實:從2012年熱火奪冠開始,每一年的總決賽mvp得主都是由頂級小前鋒獲得,以內線爲建隊核心的球隊大都都倒在了季後賽前兩輪了。

格里芬時期的快船,以及濃眉哥時期的鵜鶘隊,最多也就打到了西部半決賽的位置;這其實並非偶然,在超級內線逐漸衰落和凋零的背景之下,鄧肯的實力和統治力就顯得非常的稀缺和難得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那則是鄧肯個人的超強實力。一個二年級新秀能夠在總決賽上打出27.4分、14個籃板和2.2次蓋帽的超級數據,以及入選最佳陣容和最佳防守陣容雙一陣,這是史無前例的現象級表現。

在具體個人的進攻上,他以紮實的基本功低位背身而完成打板得分,簡單樸素的打球風格卻非常無解;他同樣具有一手中距離投籃,還曾經在弧頂三分45度的位置投進了關鍵絕殺三分球;因此要是他身處小球時代,練出一手三分投射能力也是不無可能的。

除了能夠自己得分之外,他站在弧頂也能夠與後衛完成擋拆配合,爲隊友創造進攻投籃空間、或者下順則可以接球完成終結得分;亦可以持球策應,爲無球跑動的隊友創造得分的機會,這一招帕克就非常受益於此;他還可以爲無球跑位的隊友作掩護,擋住其防守人而使得隊友獲得投籃的機會。

在防守端,鄧肯作爲十五次入選NBA最佳防守陣容的獲得者而排名歷史第一,足見他在防守端的統治力。具體則體現在他在禁區防守的覆蓋面積,可以用遮天蔽日來形容都不爲過,因爲身高臂長以及對於封蓋時機的準確把握;對於突破到禁區的進攻者,遇到鄧肯的協防則是一場噩夢一般,得到“火鍋盛宴”的待遇。

於是乎,你會看到馬刺當年對付詹姆斯的策略:防三分和禁區,放他投籃;所以在詹姆斯1.0時期沒有練出籃子時,打馬刺則是被“紳士橫掃”而0比4而慘淡出局;詹姆斯2.0時期練出一定的籃子之後,當他投籃手感在線的時候,馬刺則是派倫納德單防而鄧肯在籃下伺機協防;因此不管是2013年還是2014年的總決賽上,鄧肯在防守端則依舊非常穩定發揮,詹姆斯打得極爲難受。

可以說,鄧肯無論是在個人進攻得分還是爲隊友創造得分機會上的造詣,以及在防守端十年如一日穩定的表現,都非常適合這個小球時代的打法;因此,張公子說“鄧肯是小球時代五號位上無敵的存在”這句話是非常具有邏輯性的;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爲什麼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