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

曾與共和國的軍隊

同呼吸 共命運

他們

曾爲共和國的事業

越是艱險越向前

昨日,他們讓熱血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出絢麗之花,今天,他們初心不改,不忘黨恩,展示着軍休人員風采。

常德市軍休所、常德綜合廣播聯合出品《軍魂》。

軍魂 | 孫培厚
14:26來自常德人民廣播電臺

作爲一名軍醫,他服務部隊,爲部隊官兵的健康、訓練等任務保駕護航;面對患者,他與時間賽跑,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搶救生命的奇蹟。

本期節目帶您認識市軍休所正師級退休幹部——孫培厚。

孫培厚同志簡介

孫培厚,男,1963年4月出生,湖南慈利人,1982年11月入伍,原武警湖南總隊常德支隊後勤處衛生隊主治醫師,在部隊期間榮立三等功四次,2013年2月退休。

“有生命在比什麼都好”

2019年1月14日晚上21點多,一輛救護車從桃花源機場一路疾馳,與時間賽跑,將患者陳某雲送往常德燒傷整形醫院。患者全身大面積燒傷,此時情況危急,已出現精神差、食慾不振,燒傷創面見廣泛的壞死斑,呈現膿毒症表現。

孫培厚:一來之後,我們連夜給他做手術,把他壞死的(組織)全部弄掉了。

陳某雲的情況有些特殊,他是從國外轉機,一路輾轉回常德求醫。2019年1月5日凌晨6點,陳某雲所在印尼工廠的鍊鋼中頻爐突然發生爆炸。正在作業的陳某雲和幾位同事被飛濺的鋼水不同程度燒傷。隨後,陳某雲和同事被緊急送往雅加達市治療。但是在印尼醫院治療的10多天裏,陳某雲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病情越來越嚴重。

孫培厚:他說他在印度尼西亞治療的那幾天,他難受得很,喫不進東西,全身疼痛神志恍惚。

印尼治療期間,陳某雲目睹了自己的創面,心中萬分恐懼,於是他和他的家人決定不遠萬里也要回國進行專業的治療,他們聯繫的是常德燒傷整形醫院業務院長,也正是本期節目的主人公——孫培厚。

孫培厚:他說我一定要回國治療,最後選擇我這裏。其實我跟他的家人都不熟悉,但是他說我聽說你那裏還不錯,技術不錯,服務也不錯。他確實要回來,他不回的話,確實完了。

在孫培厚悉心的業務指導下,經過55天專業的燒傷系統治療及康復訓練,陳某雲出院回家。

即將出院 陳某雲與醫護人員合影

爲什麼陳某雲飛越千山萬水,也要回國找到孫培厚治療?對於情況這麼特殊的患者,孫培厚爲什麼敢接收?這種底氣和勇氣與他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

1982年,孫培厚應徵入伍。第二年,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成立,孫培厚成爲武警部隊第一批官兵中的一員。當時恰逢武警部隊培養人才,孫培厚參加了部隊組織的軍考,憑藉自己優秀的文化功底,他考上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醫學院,成爲一名軍醫。

孫培厚: 我的工作就是醫生,病人需要我,我就應該把這項工作做好。30年軍旅,得到了鍛鍊,收穫了不少。

30年軍旅生涯,孫培厚服務部隊,把自己的專業發揮到極致,數十次出色完成了勤訓、反恐、突發事件、搶險救災等特殊衛勤保障任務,多次被上級有關部門嘉獎,被武警湖南總隊黨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與“自學成才標兵”、四次獲得“個人三等功”。作爲衛勤保障負責人,他所領導的集體兩次被授予“集體三等功”,多次被軍地評爲“學雷鋒先進集體”與“擁政愛民先進集體”。自從1987年分配到常德,擔任武警常德支隊衛生隊隊長,他與常德十多萬燒傷患者之間留下了割捨不了的醫患情誼。

孫培厚: 我學過專門的臨牀麻醉。這個臨牀麻醉呢,不僅是使病人不痛,而且它還是一種急救的基本技能,我就把這兩項結合起來。我又懂燒傷,我又懂麻醉,兩者結合起來就比較完美。前前後後經過我們的手(接收了)十幾萬人。

孫培厚向記者介紹相關情況

燒傷患者大多像前面提到的陳某雲一樣情況危急,直面生死,放棄也許是明哲保身的選擇,但在孫培厚看來,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因爲秉持着這樣的信念,孫培厚所在的團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搶救生命的奇蹟。

孫培厚:尊重生命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就跟我們年輕的醫生講,不要輕易把人家判死刑。一些醫生認爲就沒有辦法救了,就擡回去吧。我說不行,我還接收了別人幾個特別重的病人。

2007年4月6日,孫培厚接收一名特殊的患者。他叫宋某貴,是一名25歲的腦癱患者,由於行動不便不慎嚴重燒傷,燒傷面積達到55%,基本上都是深度創面,在燒傷外科診斷上屬於特重度。再加上燒傷後沒有得到正規治療,患者屬於延遲復甦狀態,保住生命都存在極大困難。

孫培厚:兩個腿燒得皮開肉綻,骨頭都露出來了,雙下肢沒用了,危及生命。

儘管面臨溝通障礙,醫護人員仍然全力以赴,採取截肢和自體皮移植術等專業治療,保住了他的性命。面對殘缺的身體,有人向孫培厚提出了質疑。

孫培厚: 有人曾經對我說,“老孫,你那個地方不就是廢品加工廠嗎?那麼嚴重的你把他救活了。他生不如死啊。”我說,“不是這樣的,我說我們得尊重生命,有生命在比什麼都好。”

39天后,宋某貴出院了,那天他朝醫護人員笑了,他的父親還給醫院送了一面錦旗。對於宋某貴全家來說,活着就是最大的意義。

孫培厚:他出院的那個表情,我記憶特別深刻。他跟我們打招呼,“呵呵呵”,他等於說是感謝我們,你說這個生命多有意思。本身他是沒有表情的,先天愚型是半個字都不會講的,但是他看到我們醫生很親熱。

“要有一個心理健康的生命”

“有生命在比什麼都好”,這是孫培厚的初心,他同時也提出“要有一個心理健康的生命”。這一點,對於燒傷兒童尤爲重要。他注意到燒傷人羣中,兒童的比例基本上佔到50%,也就是說100個患者裏面50個是兒童。如果不關注燒傷兒童的心理健康,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於是在兒童燒傷治療中,他提出了心理學上的情感支持療法。

孫培厚:我非常關注兒童燒傷的心理學。肢體殘疾不要緊。心理殘疾比肢體殘疾更嚴重。那就叫做沒用了。我們醫院救治這麼多病人,哪一個沒有適應社會?我就跟我們醫生去講,一定要好好地溝通。

被燒傷的10歲龍鳳胎兄妹小銳和小敏就是情感支持療法的受益者。2020年7月28日中午,住在外婆家的兩兄妹,準備爲外出做事的外公外婆做頓午飯,用液體酒精加熱鉢子菜時突然爆燃,兩兄妹被嚴重燒傷。經診斷,兩兄妹燒傷面積達30%以上,多爲深Ⅱ度和Ⅲ度燒傷。

面對嚴重的燒傷病情,窘迫的經濟條件,孫培厚所在醫院不僅進行了專業的抗休克、抗感染、削痂、異種皮植皮等處理,還對雙胞胎兄妹給予了特別的關愛,減免部分治療費,幫助他們發起水滴籌。

孫培厚: 怎麼啦?腦袋有點脹嗎?要堅持啊,你看爸爸媽媽都在照顧你。我們堅持就是勝利,好不好?

孫培厚來到病房看望小銳小敏兄妹

聽着孫培厚暖心的鼓勵與安慰,站在一旁的母親鍾立春已經泣不成聲:

鍾立春 :來到醫院的時候,我身上才只有幾千塊錢。因爲我身上也沒錢,我大女兒正在讀大學。我準備幫她湊齊上學的錢,哪裏知道一下子發生這樣的事。是孫院長、水滴籌,他們好心人幫助我們。我跟我們兒子說,你這條命是他們救的。

保住兩兄妹的性命是第一步,對於這一對花季少年來說,未來的路還很長,接下來還需進行康復治療。在這一類治療中,孫培厚都盡最大可能改善外觀與恢復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比如5歲時燒傷的小艾通過連續10年的康復治療,她的人生有了新的光亮。

孫培厚:那個小女孩兒來的時候,那就是蜷縮爲一團,上廁所都不行,都打不開。這手根本摸不到頭。我們做了四五十次手術。現在15歲了,做了十年,今年這一次就是最後一次手術。孩子走的時候真的特別開心。他說,孫伯伯,我能摸到腦袋啦,我好開心,好開心。

孫培厚今年57歲,已經退休7年,他本可以去追逐心目中的詩與遠方,但他依然放不下自己的病友,時常想起縈繞在腦海中的那些笑臉,於是重新返回燒傷救治的“戰場”,擔任常德燒傷整形醫院業務院長,帶給小銳、小敏、小艾這樣的燒傷患者更多的希望。

孫培厚:我喜歡攝影,我喜歡寫寫東西。詩與遠方也是我的夢想。但是幹一行,愛一行。我做了幾十年。所以說在常德這塊土地上,是常德人民成就了我、造就了我,所以這些病人也找到我。我的工作就是醫生,病人需要我,我就應該把這項工作做好。

孫培厚辦公桌上摞得厚厚的病例檔案

這一路,他披荊斬棘,懷揣初心,永葆軍人本色與血性,延續着自己的人生價值。

孫培厚:一路走來,我覺得我們的軍人就是不怕困難,要向難更難的方向挑戰。只有挑戰自己,人生纔是最完美的。

本期節目:

總策劃:王冠華 餘 芳

傅冠權

總監製:曾祥敏 譚崢嶸

審 稿:胡軍校 賀優良

圖 片:於 冰

記 者:唐序紅 許 倩

播 音:曉 菲

制 作:文 靜

節目預告

FM1056常德綜合廣播

首播10月27日 8:05—8:18

重播10月27日18:35—18:48

記 者:唐序紅 許 倩

編 輯:姚雲飛(見習)

責 編:張春倫

二 審:楊 俊

製作人:譚崢嶸

終 審:傅冠權

出 品:常德市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