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漫漫,歷史作伴,歡迎來到不二書說歷史!

今天我們來聊聊二戰後歐洲發生的饑荒事件。

1945年5月9日柏林戰役結束,此刻宣告着二戰歐洲戰場硝煙落下了帷幕,從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開始,這場慘烈的戰爭已經過去了五年零4個月。

在戰爭結束之時,歐洲人民的苦難就結束了嗎?

並沒有,他們的苦難還在持續。

從1943年開始,歐洲的饑荒便已經達到了臨界點,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因爲飢餓而失去生命。

這場因爲戰爭而蔓延的饑荒到底恐怖到什麼程度?

其實我們看一下後世的資料記錄便知道了,正整個二戰中,歐洲戰區死於飢餓的人佔到了二戰歐洲總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可以想象到,在戰爭之中,不止是炮火具有殺傷力,飢餓同樣具有高效殺傷力!

而在一些特殊的國家,死於飢餓的人數和死於戰爭的人數幾乎持平。

比如說荷蘭,荷蘭在戰後統計二戰中的總死亡人口,最終將數字確定在了1.6萬人至2萬人之間,而這些人之中,有約1.2萬人是死於飢餓,而光是阿姆斯特丹這個地區,便有着5000人死於飢餓的記錄。

再比如希臘,希臘在二戰總死亡數據爲41萬,而其中死於飢餓的人數高達25萬!

後世的史學家們把這場飢餓定義爲高效的殺傷,比子彈炮火的殺傷效果更加巨大,並且,最重要的是,飢餓比大炮更容易摧毀人性,摧毀文明,摧毀道德。

從1944年開始,饑荒讓整個歐洲大部分國家處於道德淪喪的地步,因爲食物不單單只是一個物質問題,食物代表着生存,而人人都渴望着生存,所以當生存的問題擺在面前的時候,一切的道德和尊嚴則頃刻蕩然無存了。

歐洲二戰史研究專家羅威在研究這段饑荒史的時候說過這樣一段話:

“從戰火蔓延開之後,歐洲的數百萬饑民隨時準備着爲一頓飽飯犧牲一切道德價值,因爲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與生存權相比,所有的道德都只能退居次席,那個時候的歐洲,一個軍需罐頭,能讓士兵們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和平時期有人會爲了一個罐頭而出賣自己的一切嗎?這是不可能的,但那是戰爭期間,當和平被打破,所有人在戰爭之下都變成了螻蟻,不管是有錢的人還是沒有錢的人,都一樣。大多數人拿着錢依舊獲取不了食物,因爲在戰爭中,手裏的鈔票曾經可以買樓買車,但在到處是戰爭的環境裏,那些鈔票就如同廢紙,只有手裏的食物纔是唯一流通的“貨幣”。

而這些“貨幣”在當時,可以買到一切。

一名名叫諾曼.劉易斯的英軍老兵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就記述了這樣一件事:

劉易斯在二戰中服役於英軍第91戰地保障部門,在1943年7月,隨着盟軍發動了對西西里島的登陸,德國開始拋棄意大利這位昔日的盟友。

在該年9月,盟軍朝着那不勒斯推進,那不勒斯市是二戰中意大利被轟炸得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市區內超過40%的建築物被摧毀,而被破壞的城區建築高達80%,整個城市可以說基本上成爲了一片廢墟,而在這樣慘烈的轟炸中,居住在那不勒斯城裏的居民面對了多少災難這是可以想象到的。

隨着盟軍的挺進,德軍將城內的青年武裝了起來,逼迫他們與盟軍決戰,可是德軍的瘋狂並沒有持續多久。隨着盟軍的攻勢越來越強烈,德軍最終潰敗了,在該年的10月1日,那不勒斯被盟軍攻陷。

也正是在這個月,劉易斯所在的戰地保障部隊開進了那不勒斯市,他們駐紮在了那不勒斯中心的一個廣場上。

劉易斯跟隨部隊來到廣場後,幾輛軍用卡車正在發放補給品,這些補給品是由美國提供的,是當時特別受士兵們喜歡的火腿肉罐頭。

英軍士兵們簇擁在軍用卡車前領取屬於自己的“定量”罐頭,這是戰爭之時成爲軍人的好處,作爲盟軍的一員,靠着盟軍體系後勤的強大供應鏈,在前線的他們不需要擔心會餓肚子。

但當時食物依舊稀缺,只是供填飽肚子而言。

劉易斯看着簇擁在一起的士兵,他皺着眉頭,因爲秩序太過於混亂了,此前他跟隨部隊也進駐過法國的一些城市,士兵們領取補給的時候,基本上都保持着非常好的秩序。

所以他的視線跟隨着領取好罐頭的士兵走去,劉易斯發現領取了罐頭的士兵並沒有急着打開罐頭,說明他們並不因爲飢餓而着急。

他看見了士兵們領取罐頭後,直接朝着廣場旁邊的一棟大樓走去,這個大樓是此前的市政廳,已經遭遇了好幾枚炮彈了,所以變得殘破不堪。

當不斷有士兵湧入那棟大樓,劉易斯非常好奇大樓裏有什麼,於是也帶着兩名下屬走了進去。

而後當他走進大樓後,市政廳的一樓圍着一大圈英軍士兵,他們不停在說着什麼,然後爆發出一陣陣笑聲。

劉易斯帶着兩名下屬擠了最前面,然後他便看到了一幅讓他難以忍受的場面!

站在一大圈英軍士兵面前的是十幾名意大利女性,她們間隔着站立在一起,身穿着時髦的外衣。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女性曾經都是那不勒斯當地的貴族,從她們的站立的氣質和穿着打扮均可以判斷出來。

可是此時的她們,被一大羣士兵圍着,腳下襬着一小堆罐頭,而這些罐頭在此時代表着什麼不言而喻。

這些意大利女性身材高挑,有着波浪般的秀髮,清冷卻迷人的面孔,雖然此時她們的眼神是空洞的,可是在戰爭之中,他們依舊充滿着吸引力!

當尊嚴道德和生存放在一起,選擇會非常輕易,死亡很容易,但活下去很難,而人往往都是排易擇難。哪怕她們自己不願意,但她們有着家人,人或許不會爲了自己出賣自己的靈魂,但很多時候,會爲了自己的家人選擇犧牲自己!

罐頭代表着生存的希望,而不至於讓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就這樣餓死於戰爭之中,特別是,此時的戰爭已經進入到結束。

這些在戰爭之中飽受苦難的人,死死地撐下去就是爲了活到戰後,走入和平時期,而生存的慾望此刻纔是最大的。

劉易斯此前也見到過難民羣體爲了爭奪食物而互相鬥毆,可是當他目睹這一場人性喪失的場面,他依舊如同嚼蠟。可是任誰也無法阻止躍躍欲試的士兵,當一名喝酒喝得微醺的士兵在其餘士兵的起鬨下向一名意大利女性走去的時候,現場爆發出了一陣狂歡的歡呼聲,這是戰爭之下精神佔領的側面。

在古代戰爭中,征服並不代表着完全表面上的戰爭征服,還有另一面的精神征服,這裏面則分爲好幾個方面,有針對平民的殺戮,有正大光明的搶掠,當然,還有對性的征服。

劉易斯對這場精神征服的場面無法看下去,在其餘士兵的狂歡中,他轉過身帶着自己的下屬擠出了人羣。

而重新回到廣場,他找到了一名軍官,並質問他爲何不約束好自己的部下。

然而軍官只是攤了攤手,並且回應道:我可以通過軍法約束他們,可是這樣便對“那些那女孩子和他們的家人”宣告了死刑,你不會知道,這個城市裏有多少人會在明天太陽出來前被餓死,太多飢餓的人了,我們根本無法全部滿足他們想要得到的食物,求生需要付出代價,就像我們爲了獲勝需要士兵生命作爲代價一樣!

劉易斯原本想說點什麼反對這套邏輯,可是最終他還是沉默了,他看着這名軍官只剩下一隻眼睛,似乎再多的話語也是無力。在踏上歸途的汽車上,他看到一些士兵自發性地把食物罐頭丟給路邊的孩子,而迎來的卻是一場彼此的爭奪戰,他的心情變得更爲複雜,飢餓的人太多了,而他們手中的罐頭卻不是無限的,無法供應給所有飢餓的人。

戰爭,已經讓這個世界變了樣,而此刻屬於這片土地的戰爭已經結束,然而這樣的日子還不知道多久纔會結束!

而哪怕最終結束,歷史記錄下的也是一片骯髒和不堪,這或許就是歷史的意義,它會讓後世的人們得到反思,讓後世的人明白,所有的和平都不是白來的,在和平之時,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

接下來給大家推薦一套書,這套書是李峯的《決戰朝鮮》,現在正是抗美援朝紀念日期間,希望大家可以去多瞭解一下這段歷史。

因爲這場戰爭是我們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因爲正是因爲有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我們才洗刷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屈辱,我們真正的站了起來,進入了到現在爲止70年的和平歲月。

而在這場戰爭中爲我國後世和平而犧牲的英雄先輩們,他們值得我們敬畏,值得我們懷戀。

李峯寫的這本《決戰朝鮮》,這是一部全景式再現朝鮮戰爭歷史風雲的經典作品。

它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朝鮮戰爭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同時,書中通過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朝鮮戰爭臺前幕後的諸多歷史真相,被廣大軍迷譽爲抗美援朝題材國內品質扛鼎的作品。

點下面的橫條就可以購買,上下兩本,原價88,我們的折扣價只要69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