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科研圈、PubPeer、牛津大學蘇州高研院

編輯 | 學術君

前不久,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的格雷格·賽門扎,遭到知名學術網站Pubpeer的質疑:格雷格作爲通訊作者的多篇論文裏,都存在涉嫌造假的問題,手段包括但不限於僞造實驗圖片,一圖多用等等。

與他同時獲得該獎項的英國學者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近日也有多篇論文在 PubPeer 上被匿名同行提出圖片等方面的質疑。

背景資料:2019年10月7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佈,哈佛醫學院的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學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三人,因“在理解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中的貢獻”而獲獎。

中間的學者爲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

12篇被質疑論文及作者回應

根據“科研圈”的檢索,截至發稿, PubPeer 上已出現12 篇拉特克利夫署名的論文,發表時間從 2004-2020 年不等,其中有 8 篇論文是在最近 5 天內被掛上 PubPeer 的。涉及的期刊包括 Science 、JBC、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

與格雷格·塞門扎的問題一樣,彼得·拉特克利夫的這些論文也被指出存在一圖多用、圖片PS等問題。

例如這篇於2016年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的論文,被指出圖2D存在明顯的裁剪拼接痕跡。這些被質疑的文章中的圖片被指存在後期裁剪痕跡或重複使用,還有文章被質疑所用細胞可能出現污染。

目前拉特克利夫本人已經對其中 7 篇論文進行了回應,表示“將會和自己實驗室以及外部合作者共同處理質疑者提出的問題,這需要一些時間,稍晚會進行回覆”。下圖是作者對其中一篇文章進行的回覆內容:“謝謝你們的詢問。我會在我自己的實驗室裏仔細檢查每一個問題,如果是與其他實驗室合作的話。這需要一點時間,但我會盡快回復你們的問題。”

圖源:PubPeer

被質疑論文不包含獲諾獎文章

拉特克利夫、賽門扎與哈佛學者小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因揭示“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的機制”方面的貢獻,共獲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目前賽門扎名下受到質疑的論文已經上升至 42 篇,但兩位諾獎得主被質疑的論文並尚未涉及諾獎貢獻中提到的論文

彼得·拉特克利夫教授(1954年5月14日出生)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醫學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Medicine)標靶研究所(Target Discovery Institute)所長,也是牛津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John Radcliffe Hospital)的執業臨牀醫生。自2016年以來,他一直擔任牛津大學標靶研究所的所長,以及弗朗西斯克裏克研究所的臨牀研究主任。他是牛津大學莫德林書院(Magdalen College)的學者。

本文來源:科研圈、PubPeer、牛津大學蘇州高研院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