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支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山東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積極採用“財政+基金”“財政+PPP”“財政+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推動構建以國家政策性投資爲基礎、市場型投融資爲補充的多元化交通投融資體制,統籌推進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

“財政+基金”支持鐵路、機場項目建設。省級籌資300億元,推動建立1000億元鐵路發展基金,支持魯南高鐵、京滬高鐵二通道、濟鄭高鐵、濰煙高鐵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十四五”期間市市通高鐵目標。同時,擬籌集資金60億元,推動設立機場建設發展基金,吸引外資和社會資本共同投入,爲全省機場建設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財政+PPP”支持水運重點項目建設。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方式,推進小清河復航工程建設,確保2022年建成通航。傳統政府投資模式下,省級需在3年建設期內全部負擔項目總投資135.9億元,年均支出45億元。採取PPP模式,省級3年建設期內年均支出最高17.23億元,在運營期27年內採取可行性缺口補助的方式平滑支出,年均支出4.88億元,可有效節約項目全生命週期成本14.74億元。

“財政+股權投資”支持鐵路、機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將部分鐵路、機場、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政府出資100億元納入股權投資範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山東省市財政聯動支持普通國省道和農村公路建設。對無收益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統籌省市各級財政資金予以支持,到2020年底,預計普通國省道里程達19800公里,通達90%以上的鄉鎮,市到縣一級及以上公路連接率100%。省財政投入150億元,帶動市縣投入300億元,開展“四好農村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實施農村公路路網提檔升級、自然村莊通達、路面狀況改善、運輸服務提升“四大工程”,推動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協調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