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麗作爲企業HR,近期很苦惱。因爲公司效益不好,工作重點從發展業務到試圖以零成本裁員,挖空心思想要員工主動提離職。

如何既達成老闆想要的這個目的,又不會惹惱員工,引起勞資糾紛,這個重擔全由HR一肩挑。

與員工的矛盾、衝突,幾乎讓明麗迎來了職場最大的挫折。當明麗想跟自己部門老大求教的時候,老大坦白跟明麗說:“我下週就離職了。你也可以考慮新的方向。這裏已經不適宜人才的發展了”。

明麗很喫驚,心想老大居然這麼活絡,一點徵兆都沒有,就搞定了跳槽。但聯想到自己,立馬跟老大“請願”:“老大,我都沒有好地方去。您那要是需要人,可記得拉我一把”。

老大笑着答應了,說道:“不管正常市場如何變化,只要是人才,就是香餑餑”。

明麗請教道:“那怎麼纔算是香餑餑式的人才呢?”

老大:“要麼是做管理,要麼是業務專精。像我們這樣做管理的,最重要的就是你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這三點,你要是喫透了,不愁沒地方去。企業搶着要招攬你”。

一、要懂最基本的“人性”

做企業管理,管業務是其次,管人才是本質。你當領導,要讓手下員工願意聽你的。那麼你就要懂人性。

有一項心理實驗發現,在工作環境中,大約40%的人是屬於“趨利型”,40%是屬於“避害型”

趨利型的人,會積極主動工作,爲了獲得利益。避害型的人,是爲了避免由於不作爲而產生麻煩,所以纔會行動起來的那類。其餘的部分人羣,是兩者兼而有之。

不論是哪種類型,你要做的是調動起員工的情緒,並使他們能展開你所期望的行動。只要你懂得如何鼓動對方的工作士氣,他們都能很好地爲部門,爲企業做產出。

應對的方法有兩種:

1. 使用不同的場景做對比。

不同的場景,對應不同的員工類型。例如:你可以將“現在的困難與將來的輕鬆做對比”、“眼下的付出與將來的收穫做對比”、將“現在我們不行動起來” 與 “我們行動起來”作對比。

2. 使用不同類型員工喜愛的詞句。

趨利型的員工喜歡的詞有:達到、獲得、擁有、得到、包括、實現

避害型的員工喜歡的詞有:避免、預防、解決、擺脫

這些具體的技巧,在TED創始人克里斯.安德森所著的《學會演講:讓演講輕而易舉的60個祕訣》有講解。在實際職場應用中,你只需要選擇幾項自己拿手的技巧套用,就能很管用。

二、瞭解員工的心態變化,使用說服力三要素

當你在開會時,邀請員工一起進入“幻想世界”,勾勒未來的美好景象時,員工的內心是有波動性變化的。這些變化過程,大致會有五個階段:

階段一:牴觸、懷疑。又來忽悠我們,畫大餅。

階段二:動搖。好像這次要動真格的了,有點靠譜。

階段三:態度轉變。要真這麼做?應該會有改變的吧?我的收入看來希望提高!

階段四:相信。對,就是這個道理!

階段五:興奮。好,就這麼幹。

大部分企業領導者,只能在會議講話中,達到階段三。

之所以,不能如願完成五階段,是由於還不瞭解應該如何在現場對員工進行說服。讓自己的“大餅”,被員工買單。

所以,你就需要了解說服三要素:

1.信譽證明:你的品性,處事風格,你的專業/業務能力。具體做法:你要日常樹立你的權威感。在佈置給員工任務時,可多使用主動句,能有效加強你的權威感。

徵詢句:這件事情,小A你看你能搞定嗎?(體現人性化管理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你任務指派的不確定性。)

主動句:小A,這事就交給你來辦。(體現權威與果決)

2.邏輯證明:講述內容條理清晰,事例真實。你有可靠的論據來支撐觀點。能夠從理性角度說服員工。

3.情感證明:聽衆有情感訴求。這樣你就容易引發員工的情感共鳴,讓他們感慨萬千後,全然的支持你的工作。你可以使用故事講解法,這在我之前的文章《開會不讓員工打瞌睡,企業領導的生存絕招:四技巧抓住員工注意力》有具體說明。你也可以使用一些應景的圖片。通過員工的視覺通道,產生感官效應。

當然,一個良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你可以利用四個小技巧,在開始發言的30秒內,就抓住員工的注意力:

1. 羅列數據,讓你言之有物。

2. 使用道具。引起對方的關注、好奇。

3. 提出大膽的主張。令人震驚,忍不住要仔細聽下去。

4. 講個人故事。幾乎所有的聽衆,都抵抗不住八卦的誘惑力。

三、學會做高難度員工談話

職場是個充滿人際互動的業務場,所以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會是有發生。或許是員工之間,又或許是員工與領導之間。

那麼一位好的領導就要具備高水平的會談技術。因爲每個團隊都是由個人組成的,沒有一個人能夠代替整個團隊發聲。當團隊關係變得緊張時,一方的觀點很容易從:我不同意這些人的做法,升級到:這些人都是敵人。這就出現了兩軍對陣的情況。

當你以領導身份進行談話時,有時你會發現那個更兇狠的小組還會自認爲屬於弱勢羣體,受到了欺壓。

這種現象很常見,在衝突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把自己視爲受到迫害的少數派。

當員工感到自己身處困境或不利地位時,他們的想法也會發生變化,從原先爲了事業發展而工作,轉變到爲了“生存”而戰鬥。

於是部門內鬥就拉開了序幕。這種我需要保護自己和“我的人”想法,會讓員工做出一些平時不會去做的事情,他們會更容易被激怒,也會變得更斤斤計較。

很多領導不是不想去了解,調停,而是有着太多的憂慮,以至於表現出“袖手旁觀”的情況。究其原因,大多是害怕出現以下情況:

1. 遇到自己不瞭解或不懂的事情,不敢開口提問,害怕被別人嘲笑。

2. 非常想要去了解情況,但不知道第一句應該開口說些什麼?

3. 感覺自己一旦開口提問,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自己也很尷尬。

4. 知道自己感到疑慮的事情,是對方不願提及的,所以不好意思開口。

5. 想弄清楚對方爲什麼難過,但不知道該如何提問纔不會令對方感到更難過。

這種對後果產生的焦慮與擔心恰恰會阻礙你的溝通發揮。

那麼在你想要發起談話之前,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很有必要:

1. 我需要了解什麼信息?

2. 我的管理水平是否足夠專業?

3. 爲什麼我現在需要知道這些信息?

4. 這個對象是適合地詢問人選嗎?

5. 這個提問會帶來什麼後續的影響?

6. 面對相關答案時,我應該做出什麼反應?

7. 我應該用什麼態度去提問?

與演講一樣,你的談話或詢問都應該事先設置好目的,你是想要要了解一些真相,還是想要示警或事嚇唬對方呢?

其次,你要分析你所選擇的談話員工屬於哪種類型?

1. 情感型 中國員工最常見的類型。你給面子,一切好談。

2. 邏輯型 理性思維者,在意你的思維方式是否準確。他們喜歡跟高效人士合作。所以在你們的談話後,你需要採取一些行動用來證明你們的對話是有價值的。

3. 利益型 先說說有什麼好處,然後再考慮其他的。如果觸犯到了這類員工的個人利益,任何意見都會找藉口拒絕。如果無關利益,他也無所謂,不置可否。

對於不同類型,你需要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

所以,做企業管理者,在會議講話或員工談話中,是有非常多技巧可以運用的。而這些技巧都蘊含着心理學原理在其中。

瞭解了這些,可以幫助你擴大自身在企業中的影響力,凝聚員工對你的好感度,並且通過員工談話掌握更多職場情報,獲得更多的支持者。這樣高的管理水平,哪個企業主會不喜歡呢?自然會搶着出高福利把你招攬至旗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