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獨立旅,這是我軍在抗戰時期的一支著名部隊,其前身是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5旅。這支隊伍人才濟濟,戰功赫赫,曾經出了許多開國將軍。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梁興初中將、劉興元中將、羅華生少將、吳世安少將、胡大榮少將、江燮元少將、李梓斌少將……至於本文,我要重點介紹的是這個旅的政委:羅華生。

羅華生

羅華生,湖南湘潭人。他出生於1910年,和主席、彭德懷、彭紹輝、楊梅生、劉先勝……來自於同一個地方。他家境貧寒,其父母都是僱農,所以他一直讀不起書,同時長期處於飢寒交迫的生活狀態。在這個背景下,他年僅15歲就成爲了一名煤礦工人。1930年,在我黨的領導下,他參加了安源工人暴動,並且很快參加了紅軍。

因爲作戰勇敢,他很快入了黨,而且還奉命來到了彭楊步兵學校學習。1934年,爲了防禦敵機的侵襲,我軍成立了一支防空部隊。據統計,全軍共有三個排,配備了9挺重機槍,由他擔任隊長,廖冠賢擔任指導員。在羅華生的努力下,敵機從此再也不敢低空轟炸紅軍總部駐地。1934年,他率部參加了著名的中央紅軍長征。

楊成武

根據原紅四團政委楊成武的回憶,在著名的瀘定橋戰鬥中,羅華生已經升任爲紅四團黨總支書記。這個職務,要高於營長和營政委,但是又低於團政委和政治處主任,大致相當於團政治處副主任。在這場戰鬥中,他主要負責宣傳和動員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我軍始終士氣高昂,一晝夜即奔襲200多里路,然後迅速佔領了瀘定橋。

在著名的臘子口戰役中,他直接率領一支突擊隊搶佔了獨木橋,然後迅速控制了隘口上的兩個炮樓。我軍各部配合默契,最終順利佔領了天險臘子口。他因爲作戰勇敢,而且指揮有方,所以獲得了團政委楊成武的信任和器重。不久,楊成武離開了紅四團,後來又升任爲紅一師師長。在楊成武的大力推薦下,羅華生升任爲紅四團政委。

梁興初

抗戰爆發後,羅華生來到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工作。在這裏,他先後擔任過學員隊隊長、大隊長。不過,他一心渴望重返戰場。最終,上級批准了他的申請。他重返部隊,並且於1940年前後升任爲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5旅政委。該旅下轄兩個團,旅長梁興初,副旅長是吳世安,參謀長是李梓斌,政治部主任是劉興元。

這個旅的前身,即爲八路軍第685團一部。1940年12月,梁興初和羅華生率領這個旅來到了華中,不久改稱爲新四軍軍部直屬獨立旅。到了1941年8月,這個旅已經發展爲三個團。隨後,新四軍獨立旅參與創建了淮海抗日根據地,還參加了著名的程道口戰役。這一戰,我軍投入了六個團,迅速殲敵1400餘人,自身損失了400餘人。

吳岱

1942年12月,這個旅奉命北上山東,隨後又恢復了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5旅這一番號。1943年,我軍精兵簡政,這個旅的主力被縮編爲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軍區第13團,旅長梁興初改任爲團長。這個旅有3個連和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2旅一部,被合編爲山東軍區濱海軍區第4團。這個團由羅華生擔任團長,吳岱擔任團政委。

由旅政委改任爲團長,羅華生多少有一些情緒。這個團的參謀長賀健,他曾經是紅四方面軍第9軍的一個團政委。改任爲八路軍濱海軍區第4團參謀長以前,他曾經是山東軍區的一個主力團團長。對此,他也有一些情緒。話說,賀健個性倔強,而且脾氣火爆,他曾經頂撞過多任上級首長,例如:陳海松、何以祥、陳士榘……

賀健

在第4團內部,羅華生和賀健很快產生了一些隔閡。具體表現在:羅華生是政工幹部出身,帶兵打仗他並不如梁興初、曾國華這類軍事幹部。而且,他率部打了幾仗,都不是特別順利。團參謀長賀健倒是提過一些建議,但是他並未採納。所以,賀健對他產生了一些看法。發展到後來,兩人多次吵架,他們甚至還在球場上動了手。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成立了第二師,這個師的前身即爲濱海軍區第4團等部。羅華生被任命爲師長,政委劉興元。濱海軍區的另一部分主力被改編爲第一師,師長梁興初,政委梁必業。賀健則改任爲山東軍區警備第八旅旅長,他並未被調入第二師。一些老兵對此頗有微詞,大意是:賀老頭(賀健)和羅團長不合,所以他被調走了。

劉興元

抗戰結束後,羅華生奉命率領第二師來到了東北。據統計,全師共有約7500人,有長短槍4000支。來到東北以後,這個師很快發展到上萬人,隨後被改編爲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第二師。東北軍區對於這個師的評價是:富有朝氣,執行命令堅決,戰鬥性頑強,但次於一師。有突擊力,善於野戰進攻和攻堅突破,爲頭等主力師……

不過,初到東北,這個師的表現並不算出類拔萃。其主要的戰績爲:1946年6月,這個師在吉林蛟河的拉法、新站地區,聯合梁興初的第一師殲滅了敵軍一個團又一個營近2000人。這次戰鬥沉重地打擊了敵軍,打破了他們長驅直入並強佔東滿的企圖。戰後,敵軍四個月未繼續北犯,給我軍整訓部隊,並擴充兵員提供了有利時機。

劉昌毅

但是,羅華生很快離開了第二師,副師長賀東生接替了他的位置。隨後,他改任爲松江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1948年,東北軍區成立了松江省獨立第七師,羅華生改任爲師長。再後來,這個師被改編爲第四野戰軍第39軍第152師,他則成爲這個師的首任師長。四野揮師南下來到廣西以後,他兼任爲南寧軍分區司令員、軍分區政委。

他離開了頭等主力師,來到地方軍區工作,然後改任爲獨立師師長。四野南下後,老戰友梁興初已經升爲軍長,劉興元已經升爲軍政委,賀東生已經升爲副軍長、吳岱已經升爲軍政治部主任,賀健已經升爲副軍長……曾經和他資歷相仿的一些指揮員已經升爲軍級幹部,曾經資歷淺於他的一些指揮員,此時的職務也已經不低於他。

瀘定橋戰鬥

羅華生是一名軍政全優的指揮員。不過,他的綜合能力更偏向於一名政工幹部。在軍事指揮上,他比起那些名將們多少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又強於大多數指揮員。所以,他在解放戰爭期間一直升遷緩慢。直到建國前後,他才升任爲第四航空學校副校長、鐵道公安部隊司令員、海軍旅順基地首任司令員、防空軍高炮指揮部司令員……

1952年,他被定爲正軍級幹部。此時,梁興初、梁必業、劉興元是準兵團級幹部,曾國華和賀東生是正軍級幹部。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劉昌毅,他此時也是正軍級幹部。羅華生的老部下胡大榮、江燮元、賀健則是副軍級幹部,老戰友廖冠賢和吳岱也是副軍級幹部。1955年,他們當中出了5名開國中將,其他人都是開國少將。

山東八路軍

和他資歷相仿的梁興初、梁必業、曾國華,還有曾經是他部下的劉興元和劉昌毅,他們都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他的老部下賀東生、胡大榮、江燮元、賀健、吳世安……老戰友廖冠賢、吳岱、邱子明……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實事求是地說,少將軍銜比較適合他,不過略低。他在解放戰爭期間後勁不足,所以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他離開部隊,然後來到了高等軍事學院學習。1960年,他正式畢業,隨後改任爲鐵道兵副司令員。個人觀點,他的軍銜確實略低,但是他的職務已經超過了大多數開國少將。或許,這正是上級對他的補償。另外,老首長楊成武也一直在關注和照顧着他。遺憾的是,他的仕途就此停住了,從此再也沒有晉升過。

東北野戰軍

1991年,羅華生不幸病逝於北京,享年81歲。生前,他曾經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各一枚。插個題外話:長征期間,紅四團參加了著名的瀘定橋戰鬥。紅四團黨總支書記羅華生回憶,他親自下連隊挑選了22名指戰員。這些勇士們大多犧牲於建國前,只有個別人活到了建國以後。

(本文主要參考了以下資料,如有紕漏,歡迎指正:楊成武回憶錄、萬里長征親歷記、東北解放戰爭軍事資料、國共爭戰大東北、解放戰爭、血紅雪白、胡大榮回憶錄、黃克誠回憶錄、第38軍戰史、羅榮桓軍事文選、梁必業回憶錄、李天佑傳、八路軍軍史、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暨山東軍區戰史、賀健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