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三盛教育公告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2020年前三個季度,三盛教育業績大幅下滑,實現營業收入2.39億元,同比下降52.40%;實現淨利潤-0.5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去年同期淨利潤金額爲0.73億元。三盛教育在三季報中進一步表示,由於子公司恆峯信息經營業績大幅下滑,其相關商譽預計將在年末進行減值,或導致全年淨利潤虧損。

財報顯示,三盛教育前三季度的虧損主要來自於在第三季度計提的資產和信用減值損失。其中確認資產減值損失0.38億元,主要來自於 “智慧教育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項目相關無形資產。據悉,此募投項目將要終止,未使用完的募投資金將全部用於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

營收淨利雙降 虧損集中於Q3

三盛教育原名匯冠股份,公司在2017年發生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變更,2018年5月後更名爲三盛教育。目前主要從事智慧教育服務業務、智能教育裝備業務和國際教育服務業務。

智慧教育服務業務主要依託子公司恆峯信息開展,業務覆蓋智能校園建設、區域教育均衡、教育應用開發、平臺+大數據+AI 等智能教育全生態等。智能教育裝備業務主要依託子公司廣州華欣,生產大尺寸紅外觸摸屏;國際教育業務主要依託子公司中育貝拉,業務包括國際高中、國際大一、自費留學、國際交流與國際培訓等。

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智慧教育服務業務收入和智能教育裝備業務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比重爲52.24%和45.61%,國際教育收入的佔比僅爲2.15%。

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公司各業務線帶來較大不利影響。三盛教育曾在中報表示,子公司恆峯信息傳統的教育信息化集成業務開展受疫情的衝擊較大,教育信息化項目招投標、項目實施等均有所延後,恆峯信息中標數量和中標金額同比均下降明顯,經營業績同比出現大幅下滑。

由於海外疫情肆虐,部分家長的出國留學規劃有所改變。 此外受國內出國留學相關考試延期以及歐美等國簽證辦理審批停滯的影響,部分學生無法如期出國。中育貝拉上半年淨利潤虧損1.01萬元。

同時由於國內外銷售市場低迷,子公司廣州華欣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下滑38.99%和25.56%。

2020年前三個季度,三盛教育整體業績低迷。營業收入同比下滑52.40%至2.39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175.51%至-0.55億元。公司前三個季度的費用支出有所上升,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均實現同比增長。銷售期間費用率由上年同期的15.77%增長至43.30%。

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公司淨利潤金額分別爲-0.03億元、-0.05億元和-0.46億元。可以看到,第三季度的淨利虧損金額明顯上升。主要原因是三盛教育在第三季度對部分無形資產計提了0.38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

併購後遺症顯現 終止募投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第三季度確認減值損失的無形資產正是2016年上市公司在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時對應的募投項目。

2016年11月,三盛教育(原名匯冠股份)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恆峯信息 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17億元。

但是近年來,併購“後遺症”逐漸顯現。

首先,併購標的恆峯信息在業績承諾期內“踩線”完成業績承諾後,便發生“變臉”。恆峯信息在2016到2018年的三年業績承諾期內,業績實現率分別爲105.68%、100.68%和103.17%,總業績實現率爲103.01%。2019年,恆峯信息實現淨利潤僅5197.36萬元。2020年前三個季度,恆峯信息實現營業收入爲2864.91萬元,同比下降88.78%;淨利潤爲-6475.82萬元,同比下降279.80%,

三盛教育在三季報中表示,前三個季度公司業績不佳疊加恆峯信息年底的商譽減值壓力,公司預計2020年度淨利潤可能爲虧損,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財報顯示,恆峯信息相關商譽賬面價值在2019年減值7654.2萬元後仍有5.99億元。

其次,2016年擬投入2.5億元的“智慧教育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項目進展不順。雖然截至 2020 年 9 月 30日累計投入金額已達1.53億元,但公司仍表示預計未來收益與項目建設計劃存在較大差異。綜合考慮行業發展變動、疫情影響以及公司實際情況等多種因素,爲進一步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公司擬終止“智慧教育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項目,剩餘募集資金1.16億元擬永久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第三季度確認減值損失的三項無形資產均於此項目相關,賬面金額爲3829.52萬元,中介機構給出的可收回金額僅爲4萬元,據此計提了無形資產減值準備3829.52萬元。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公司現金收購北京中育貝拉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股權,形成商譽1.09億元。如果中育貝拉不能在下半年扭虧爲盈,實現業績承諾,相關商譽亦面臨較大減值壓力。(文/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何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