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廣東潮汕一名女子因自家孩子與另一男孩發生矛盾找其理論,多次推搡男孩還用菜刀猛砍。視頻中男孩稱女子的孩子罵自己,女子反問罵你你就踢他?最終女子扇了男孩一耳光後男孩還手,隨後轉身逃跑。

網傳視頻顯示了雙方衝突的部分過程。時間大約是當天11時41分(星期一)。首先一個騎電動車的女子進入監控畫面,她在小巷子裏攔住了對面騎電動車過來的男孩。

她怒氣衝衝下車後,徑直向車上的男孩走去:

“你不要走,你打他幹嗎?”

“他罵我!”男孩回答。

“他怎麼罵你?”

在怒斥男孩的過程中,女子就對還在車上的男孩動上了手,但被男孩用手臂擋回。女子見找不到便宜或者是無法震懾對方,就小跑着跑到自己的電動車處兵從中拿出一把菜刀。而此時,一個電動車上帶着一個小男孩的男子也趕到了現場。

女子拿着菜刀,一隻手緊緊抓住男孩的衣領把男孩從車上拽下來了。緊接着,女子用刀不停的拍男孩的後背,而男孩用手臂格擋躲避。

後面來的男子好像怕出大事,他上前拉開了男孩。不過在他阻止雙方衝突的過程中,女子還是一直用菜刀拍打男孩。而這個男子好像就是女子一方的,他只拉男孩,並用手指點着男孩,疑似在對其進行警告或者威脅。

這個男子絲毫沒有勸阻女子的意思,而女子好像脾氣更大了,她一個狠狠的耳光打中了男孩,而男孩也開始了反抗。男孩的順手反擊不但擊中了女子,還把對方手中的菜刀擊落。

男孩轉身就跑,女子匆忙撿起地上的刀,飛快地追了上去……而男子也不緊不慢的在後面跟着。

從個頭來看,被打男孩和女子差不多,真的要讓雙方動手(在不拿刀的情況下)的話,“鹿死誰手”尚在兩可之間。但在事實的整個衝突過程中,男孩一直很忍讓,躲避後退是他大部分的行動,但女子一直是步步緊逼。

從雙方不多的語言交流中,大夥不難發現這就是一樁小孩受了委屈大人爲孩子出頭出氣的事。孩子間的矛盾真的非要家長出頭嗎?不一定。

在處理孩子間的矛盾時,小編建議家長遵循一下原則:

一、聽聽孩子的說法

有時孩子與朋友間的矛盾可能只是一場誤會。家長要了解事情的整個過程才能做出正確客觀的判斷。

同時,孩子想得到父母的重視並想獲得來自他們的安慰,孩子這才向父母傾訴,因此家長應該認真聽並積極對待。

二、對於一般性矛盾衝突,家長要相信孩子有辦法並讓孩子自己解決

當孩子與他人只是小打小鬧的話,家長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去自行解決。

孩子的世界並沒有那麼複雜,當面對一般性衝突時,家長不妨讓孩子換位思考。只有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他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從而減少一些矛盾的產生。另外,這也間接鍛鍊了孩子的應對矛盾的能力,減少對家長的依賴性。家長若這樣處理的話,這對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性格有好處。

三、對真正意義上的矛盾衝突或者說暴力事件,家長一定及時介入迅速跟進。

孩子之間的爭執上升爲恐嚇、威脅、暴力等,那麼家長就不能袖手旁觀了。

小編固然支持家長的介入,但即使在這個時候,也要遵循幾點:

1、不要爲自己的孩子出點子如何打回去。

2、要和對方孩子的家長進行協調商量,共同瞭解孩子間矛盾的起因,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3、雙方家長要和各自的孩子好好交談,告訴他們這種性質的矛盾衝突對雙方的不良影響。

4、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和諧相處的榜樣。

5、萬一無法協調商量及時報警處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長平常要做好親人之間、與鄰里之間、與同事之間、與朋友之間的和諧相處。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家長應當引導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只有當孩子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後,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收穫知識、友情並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能力和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