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ISS),相信很多人会露出崇拜和向往的眼神,一个重达420吨的庞然大物竟然在过去21年中一直飞行在400公里高空,围绕地球不停旋转,能去那里的可不是一般人,环顾全球七十多亿人,仅有240余名幸运儿住进那里,成为了航天英雄。

2000年11月2日,三名宇航员比尔·谢泼德,尤里·吉登科,谢尔盖·克里卡列夫成功登上了国际空间站,成为世界上首批入住国际空间站的人,从那时开始,截至2020年,人类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3000项科学实验,蔬菜种植,动物微重力反应,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等。

为了这些史无前例的科学实验,以美国宇航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航局为首的航天机构,已对国际空间站进行了近100次载人飞行任务,超200次货运补给任务,到了2020年,国际空间站已经拥有数十个大型安装模块或部分,现在宇航员们居住空间比六间卧室房屋还要大得多。

随着国际空间站内部空间的变大,国际空间站使用次数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已经进行了200多项太空实验,跟20年前的实验次数比起来,整整增加了10倍。除了上述所说的几项太空实验外,还进行了一项引人注目的人类“孪生研究”实验。

2015年3月, NASA宇航员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被送往国际空间站,而他的同卵双胞胎兄弟马克·凯利(Mark)被留在地球上。340天后斯科特返回了地球,然而跟马克的身体状况进行了比较,出现了多项显著变化,虽长高了5厘米,但视力受损,肌肉力量变弱,骨骼密度变稀。

除了科学研究外,国际空间站机组人员有时还做一些特别的事情,帮助拍摄故事片,例如IMAX电影《太空站》。在2020年10月,NASA还制作一个名为“ Space Hero”的太空现实节目,该节目将允许一名获胜者前往国际空间站并在那里居住10天。

然而随着国际空间站空间的变大,安装模块的增多,保养和维修起来也变得非常费钱和麻烦,它就像一个大型精致的房屋一样,需要不断地保养和维修,迄今为止,宇航员至少进行了231次太空行走,主要是用来维修和更换零部件,每年补给、保养和维修费约40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过去20年中,为了保证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营,支出总费用接近80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总造价约1500亿美元的一半。

时间过得飞快,现在已经是2020年11月了,11月2日将是人类入住国际空间站的20周年纪念日,这意味着国际空间站已经步入了“晚年”,要知道最初设计寿命仅有15年,而截至2020年已经超载运行了5年。

就在最近几年,国际空间站不断涌现棘手问题,不是太空马桶破损,就是氧气泄漏,太阳能电池板破损,最近,一位俄罗斯宇航员将国际空间站状况描述为“疲惫”,因为早就已经超出了设计寿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未来几年还会出现更多问题,那么国际空间站将需要更多维护费用。

尽管美国宇航局认为国际空间站寿命可以延期到2028年,但这取决于美国和其他国家今后是否继续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资金,每年多达四十亿美元补给和维护费用,并且后期维护费用可能会更高,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这都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一座城镇一年的总GDP。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规模为100吨,截至2020年10月,已经有18个国家获得了加入中国空间站的资格,有9个国家遭到了我国拒绝,原因是参与申报的项目在科学价值和技术层面没达标,美国就是其中之一。

鉴于以上两个原因,估计已有国家不太愿意支付维护国际空间站这一笔昂贵费用了,搞不好ISS过不了两年就要报废。现在已经有人员开始考虑国际空间站的报废流程了,可以先将私人拥有的模块添加到ISS中,然后再重新组装以形成私人空间站,将无法使用模块扔进太平洋。

例如Axiom公司,希望建立新的模块,这些模块最初会添加到国际空间站中,然后在世界空间机构将ISS退回到太平洋之前,脱离成为独立的轨道哨所一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