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童子”,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都會有一些狹隘的迷信的認知。對於童子,應該要區分這個稱呼的不同意義。按照一般定義,童子就是未成年人,具體點就是“未成年男童”(現在社會又出現了所謂的“女童子”的提法,簡直是無稽之談,在傳統說法中,與童子對應的是“花姐”)。在東漢儒學大家鄭玄爲《禮儀》所作的註解中說“童子,隸子弟若內豎寺之屬”,可以直接理解爲“古代未成年僕役”。

道童劇照

神仙文化裏所說的“童子”一詞的意義,就是從“古代未成年僕役”的意思借用過來,代指了神仙身邊的僕役。按照宗教的說法,童子又不一定指未成年男性。如比較著名的觀音菩薩身邊的“善財童子”,本身卻是一位長者。據說其出生時,家中自然湧現許多珍奇財寶,因而取名爲“善財”。佛教典籍《華嚴經》中記載:善財爲文殊菩薩曾住過的福城中長者五百童子之一。後來經過“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海島觀音圖)”,最後來到普陀山南海觀音菩薩坐下聽參,成爲了身邊的“金童”。而其童子形象,其實是“應機顯現”,形象並不固定。

海島觀音圖

那麼既然在宗教裏童子並非指“孩童”,就可以理解爲——以“童子”之名,並不是孩童的形象,即“童真行者,發心求法、求道的人”。與此相關的還有“招財童子”。一般年畫上呈現的是孩童模樣,如在相關門神年畫上,分別寫着“利市仙官來,招財童子至”(這裏甚至把利市仙官也畫成了孩童)。我們按照這個名稱發現,這兩位童子有時會同時出現在“正財神趙公明”的神像中,作爲打日月傘的童子形象。趙公明和四位手下合稱“五路財神”,從這些線索來看,招財童子應該就是“招財使者陳九公”。

五路財神

上面舉例了善財童子招財童子,分屬於佛教和道教。在民間最出名的童子應該有五位,另三位分別是散財童子聚財童子運財童子。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五位童子竟然都和“財”有關。可見世間之人,自古求財求利之心態昭之若揭!但後三位童子,並未見古代相關文字出處,暫時先判定爲後世附會出來的(常與善財童子混爲一體)。除了這五位童子,算有前綴名稱外(另白鶴童子等),其實所謂的“童子”,都歸屬各類神佛身邊的服侍小童和修行者範圍。而民間所謂的“童子”概念,就是以此爲基礎。

白鶴童子劇照

人們認爲的“童子”,說白了就是“指這個人不是凡間的而是前世是神仙,或爲身邊的童子”(這裏先拋去是否迷信)。我們客觀地談一下這個問題。在命相學中,有一句以生辰八字判定是否是童子的口訣——春秋寅子貴,冬夏卯未辰,金木馬卯和,水火遇雞犬,土命逢辰已。並籠統地認爲,凡是口訣某一類條件的,都算“童子”。按照概率學來算,八字配四時,加之我國十四億人口,符合上述某一類條件的童子或許有成百上千萬,這可能嗎?所以那些命相學人士又給出了個新的名詞叫“假童子”,簡直可笑之極,是就是,非就是非,何來假之說!

孩童·網絡供圖

另外,民間懷疑是否爲“童子”,基本都是對於孩童患病,無法查明病因;或者經常出現某些不適等。更有甚者,延續到成年後,婚姻事業不佳,人生經歷坎坷等也附會成“童子命”。如此一來,“童子命”就是個“倒黴大籮筐”,諸多不順遂都往裏面裝。而之所以會有這個認知,還是所謂的“童子”的來歷,認爲是“犯花(凡心萌動,思凡逃跑)”,或者犯錯被罰下界等;因此在人間會遭受到這些懲罰,才導致了諸多不好的狀況。

顯然,單純的從人們出於對孩童的關心和愛護,以及想要從“諸事不順”的困惑逃離出來的心可以理解。而一味地寄託虛無縹緲的祈求和愚昧,不去有針對性地解決遇到的疾病和挫折,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最後要說的是“很多迷信,來自於巧合”,這是我的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