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能夠自主研發製造五代戰機的三個國家之一,我國的殲-20自正式服役至今,一直處於小批量生產狀態。相對來說,美國在五代機的量產推廣方面一家獨大。其中,採用聯合研發模式的F-35,全球服役數量已達數百架。特別是我國周邊國家中,美國盟友日韓兩國大量接收F-35,讓殲-20數量不足的劣勢越發突出。目前,我國周邊五代機總數量已經超百架,殲-20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從地緣政治來說,日韓兩國作爲美國鉗制打壓中國的亞洲橋頭堡,自然是美國政府重點經營投入的亞太大本營。特別是在軍事層面,兩國除了各自擁有美軍基地之外,在軍事採購上也一直受到美國的照顧。在F-35量產之後,韓日兩國都是首批採購裝備F-35的國家,其海空軍飛行員也很早就接受了美軍的系統培訓。目前來說,韓國空軍擁有的F-35A戰機數量爲24架,日本空中自衛隊擁有的F-35A戰機數量爲18架。而從兩國此前公佈的採購計劃來看,日本與韓國未來採購的F-35A和F-35B總數將分別高達147架和80架。可以說,兩國在短期內就足以讓五代機數量提升到新的高度,甚至直接超越我國。

除了來自數量上的壓制之外,在擁有了大量五代戰機之後,韓日兩國在軍事戰略上的部署,也將對我國造成越來越大的威脅。以日本爲例,日本海自大批量引進F-35B,其實就是爲發展航母而準備的。如今,日本海自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的“準航母升級計劃”已經正式啓動,隨着能夠搭載F-35B的“出雲”級協助美軍頻繁在我國東海、南海附近海域興風作浪,我國的海上防禦體系也將面臨很大的壓力。

不僅如此,美國長期在日韓軍事基地駐紮部署大量兵力。特別是近年來,隨着美國重啓“亞太戰略”,越來越多的五代機也將進駐日韓。早在今年3月31日,美國海軍就正式宣佈,未來將在日本佐世保基地部署“美國”號兩棲攻擊艦,而這款戰艦其實就是美國海軍的“備用航母”,可以搭載F-35B戰機作戰。此前,美國海軍已經對其進行了優化升級,更換了更大的飛行甲板與機庫,就是爲了保證F-35B的出勤率。按照美國海軍的計劃,未來由“美國”號和多艘宙斯盾驅逐艦組成的“強化型”遠征打擊羣,將成爲執行“亞太戰略”的中堅軍事力量。

軍事評論家傅前哨接受採訪時就指出,日韓兩國在大力採購F-35的同時,其實也進一步強化了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特別採購附加協議規定,美軍F-35戰機可以使用日韓兩國的基地進行起降,作戰半徑將全面提升,窺探和威懾中國的力度也大大加強。可以說,未來亞太地區的F-35數量還將持續急劇增長,並對周邊安全局勢產生一系列影響。

在美國攜手日韓不斷擴大F-35包圍圈的形勢下,殲-20的量產話題也越來越受到軍迷們的熱議。儘管說,在換裝國產WS10發動機,並擁有北斗導航的前提下,同爲五代機的殲-20在單機性能上並不怵F-35。然而,再強大的殲-20也無法同時和多架F-35對抗。因此增產提速是應對逆境的最好辦法。此前有媒體爆料,隨着新一代大推力矢量發動機研發取得重大突破,殲-20全新型號殲-20B即將進入“批量生產”,其總產量將在100-200架左右。除此之外,海軍新一代艦載機的研發也捷報頻傳。伴隨着這些利好消息的不斷傳出,我們才真正看到了未來打破“F-35包圍圈”的希望。相信隨着殲-20規模化量產和國產六代機研發持續推進,我國五代機數量不足的問題終會得到根本性解決,中國海空軍也將開啓全新的發展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