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學的音樂分三種:

1、 以“空”爲本的音樂;

2、 以“教”爲體的音樂。

3、 以“喻”爲用的音樂。

佛教哲學以“空”爲音樂本體

空之本義。“空”並非“無”,亦不是“沒有”,而是講法無自性,萬事萬物乃是因緣和合而成,因是根據,緣是條件,離開了這兩方面,則都是“空”,無有自性,虛幻不實,剎那生滅,沒有質的規定性和獨立實體。音樂以空爲本體,聲音以因緣而生。

以教爲體 ,聲聞法藏

佛教可以說是空教,佛陀即是空王,因此,無色相而即有即逝、不可見而即實即虛、難以住而不去不來的聲聞現象,就是最能夠表現諸法空相而無自性的最佳象徵物。

音樂所以是佛法的聲聞藏。僅不是要回避的色相慾望,而正是演說佛陀教理的方便法門,明白音樂是即色即空,即空即色的東西,也就可以聲聞悟道了。故那些以爲佛教排斥音樂的言說可知是淺薄無根之論也!

以“喻”爲用的音樂

兩種喻法:物喻:鳥音聲、樹音聲、水音聲乃至象馬牛羊豬鴨雞鵝等等音聲,都不離佛道;琴瑟笙笛、鐘磬管絃乃至歌贊梵唄、唸佛講唱等等音聲,也都不離佛道。法喻:諸佛菩薩說法的音聲,衆僧唸佛的音聲,寺廟敬佛禮讚的音聲等等,皆是法音慧雨 ,都體現佛性。

作者:大相國寺梵樂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