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立15年,這家基金公司的股基、債基、貨基全沒了

基金行業發展20餘年,2005年及之前成立的基金公司,發展至今大多成爲了行業的中流砥柱。

但也有部分基金公司,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並沒有明顯的成績,益民基金就是其中一家,近期,記者注意到,益民基金最早成立的一隻貨幣基金也清盤了。

隨着該基金的清盤,記者發現,益民基金旗下已經沒有了貨幣基金,而在今年早些時候,益民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也都發生了清盤。

至此,益民基金旗下的股基、債基、貨基全都沒了,只剩下混合型基金。

成立後的第一隻基金清盤

在個人系基金公司誕生之前,大多新基金公司成立後,多數會採用比較穩妥的基金髮行方式,第一隻基金基本上都是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

益民基金同樣如此,成立於2005年的益民基金,成立之後發行的第一隻基金爲益民貨幣,成立時間爲2006年7月,成立時的規模約爲17億元。

不過在成立後的首個季度,淨贖回就達到了8.7億元,規模也一下子降到了10億以下。而經過了10多年的運作,該基金近期宣佈清盤。

11月3日公告顯示,益民貨幣的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已於2020年10月30日召開,並表決通過了《關於終止益民貨幣市場基金基金合同有關事項的議案》,根據《基金合同》及已經生效的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決議,基金財產清算小組於2020年11月2日成立。

該基金的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該基金的資產淨值約爲4776萬元,已連續二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淨值低於五千萬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4776萬元距離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其實差距並不大,而且基金管理人還持有約435萬元,但顯然基金管理人並沒有想保住這隻基金,而是選擇了清盤。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家基金公司已經很多年沒接觸過了,印象最深的是貨基的業績一直墊底。”

股基、債基也都沒了

隨着這隻貨幣基金清盤,記者注意到,益民基金旗下沒有任何貨幣基金,更有意思的是,在今年早些時候,益民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也都發生清盤了,這兩類基金也都沒了。

具體先從股票型基金來看,此前益民基金僅發行成立了一隻股票型基金---益民中證智能消費主題基金,該基金成立於2017年5月,成立時的規模約爲2.4億元。

但在2017年3季度末,該基金的淨值規模就已經只剩下1233萬元,短短几個月時間,一隻新基金基本上被贖回得只剩下零頭。

最終,該基金在今年7月公告將召開持有人大會審議終止基金合同,根據10月22日公告的清算報告,該基金在資產處置及負債清償後,截至2020年9月14日,剩餘財產約爲814萬元。

再看債券型基金,益民基金旗下此前有2只債券型基金,分別是益民多利債券基金和益民信用增利純債,成立時間分別是2008年5月和2017年10月。

其中益民多利債券基金在成立10年之後,於2018年9月完成清算,而益民信用增利純債僅運作了約3年左右時間,於今年10月完成了清算。

從淨值表現來看,益民多利債券基金在最後一個運作日的累計淨值爲0.9773元,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從該基金成立時就買入的話,持有至清盤,10年時間的收益竟然還是負的。

3位基金經理撐起不到20億的總規模

如今,益民旗下的基金只剩下混合型基金,一共有6只,這些基金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據記者進一步瞭解,這6只基金分別由3位基金經理掌舵,其中趙若瓊管理益民優勢安享混合和益民服務領先混合;呂偉管理益民品質升級混合、益民創新優勢混合和益民紅利成長混合;牛永濤則是擔任益民核心增長混合的基金經理。

業績方面,天天基金數據顯示,這6只基金從近一年、近兩年的回報來看,只有益民品質升級混合表現較好,排在同類產品前四分之一的位置,另外有4只處於行業中游位置,益民核心增長混合則是表現較差的一隻,不管是從近三年、近五年還是從近一年、近兩年來看,都是排在同類後四分之一的位置。

從該公司只保留混合型基金的情況來看,給人的感覺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主動管理型的混合基金,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說明了該公司發展面臨的困境,規模不斷縮小,產品不斷減少。

而歸根到底,還是在於人才方面的匱乏,如今的益民基金,更像是三個基金經理在撐着僅有不到20億(截至2020年9月底,wind數據)的總規模。

而對比其它同時期成立的基金公司,有的甚至已經是行業前10的公司了,可以說15年的時間已經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有第三方分析人士直接指出:“(益民)是一家尾部公司,不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也入不了我們的代銷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