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聖經有云:“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喫”,何解?

這句話來自《馬太福音》,是耶穌少有的譴責之語,他是對什麼不滿呢?

我們都知道,基督教強調順從,以至於有人產生了錯誤的想法,他們以爲只要遵從戒律就是順從主的旨意,就是完全的順服,不需要再做得更多。

這種想法頗有些像中國的“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如果它真的被一個宗教接受,併成爲它的主張,那隻能說這樣的宗教不值得信仰,耶穌基督的譴責之語正是對這樣的人說的。

那麼,真正的基督徒的標準是什麼?

事實上,除了戒律,他們還要做到很多事,嚴肅、虔誠、謙卑、溫順、仁慈、平和、恭敬、樂善好施……

你可能已經看到頭疼了,有人甚至會感嘆,這是不是太難了?有這個必要嗎?

《約翰一書》中有一句話對此解釋得很好,“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

這話什麼意思?

你信仰耶穌基督,你也知道他有什麼,你也的確是在追尋着聖潔的情感和美德,那麼,你追尋的目標所代表的美好,不只是讓你用來崇拜的,對吧?

如果你嚮往某種美德,那你就得努力使自己向那美德靠攏,並最終擁有它。如果只是口頭說說,從不做到,甚至不想去做,這是不是口是心非呢?你嚮往美德還有何意義呢?

說到不做到,說那些漂亮話幹什麼呢?最終是不是隻是證明了你的本質就是個僞君子呢?

所以,真正的基督徒的態度往往是少說多做的,堅韌的,他們憑着信仰和忍耐堅持着自己對上帝的忠誠,努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把自己學到的美德貫徹其中。

在這過程中,他們會受到許多磨難和考驗,也會在雜念和困擾中變得沉淪、腐朽,甚至還會犯罪,但這些都只會加深他們的信仰。

最終,真正的基督徒應該變成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潔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如耶穌基督一樣的人。

這並不是要我們都成神,而是說你信主,最終目標便應該是成爲那樣的人,而不是事事只知尋求他的幫助,永遠仰望着他的美好,卻從不付諸行動,那叫懶惰,也叫不作爲,不是真正的信仰。

這麼說吧,在我看來,好的宗教應該使你找到生活的動力,前進的目標,這一切都是正面的,使人安樂的,能讓人在聖潔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的,最終它在社會上形成的效應也應該是充滿正能量的。

充滿聖潔的情感的結果,也應該是爲人帶來本質的變化,就像從荊棘叢中來,聚集在葡萄藤下,最終變成葡萄藤的一部分。

如果依舊嚮往腐爛的土壤,那便意味着本質沒有發生變化,不管如何控制,都遲早會回到那裏去,這其實是在暗喻,只是遵從基督教的種種戒律,並不是基督徒信仰的證據。

由此可見,只有把自己對宗教的熱情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給自己帶來至善至美的轉變,彷彿獲得了新生一般,且這種轉變發自內心,並非強迫,纔是正確的,如果你只是做一個戒律的奴隸,那你不僅沒有明白信仰的真義,還會換來耶穌的譴責,認爲你沒有用心地理解聖經上所說的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