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徹底退休了的馬老師,在上海的外灘金融峯會上,放飛自我,發表了一段演講,引起軒然大波。

馬雲說:



巴塞爾協議比較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系統複雜的問題。但是中國的問題正好相反,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風險,是缺乏系統的風險。

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這世界上沒有沒風險的創新。很多時候,把風險控制爲零纔是最大的風險。

今天不能因爲P2P把整個互聯網技術對金融的創新給否定了。

我覺得有一個現象,全球很多監管部門監管到後來,變成了自己沒有風險,自己部門沒有風險,但是整個經濟有風險,整個經濟不發展的風險。未來的比賽是創新的比賽,不僅僅是監管技能的比賽。



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鋪。抵押的當鋪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來30年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的。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管理,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依靠信用體系。

我們必須藉助今天的技術能力,用大數據爲基礎的信用體系來取代當鋪思想,這個信用體系不是建立在IT基礎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會的基礎上,必須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才能真正讓信用等於財富。其實要飯的,也必須有信用,沒有信用,連飯都要不到。

……

這段21分鐘的演講,轟動了整個金融界,甚至刷爆了朋友圈。

說實話,對於馬雲這種敢說話的精神,我是很佩服的,畢竟都退休了,原本只要安安靜靜的養老就一輩子無憂無慮,還願意站出來這麼說話,難能可貴。

但是,不得不說,馬雲這次講話,衝擊力強則強矣,但太絕對了,說絕了,絕則錯。


當然,我相信馬雲說這番話,是懷着推動中國金融向好發展的一片好意。

但即使是首富,即使是好意,面對不確定性的世界和超級複雜的金融活動,也應滿懷謙卑和敬畏。

正如胡適先生說的那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果然!

剛剛,中央定調了!

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強調: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堅決整治各種金融亂象,堅決維護金融穩定,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會議指出:



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係。


要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尊重國際共識和規則,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

看到這裏,明眼人或許會讀出一些重要信息。

1、金融監管,是要放鬆還是要加強?

當然要加強!

不僅要加強,而且還要進一步拓展監管範圍,不管是影子銀行,還是互聯網金融等金融活動,都要依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

這個,當然包括螞蟻金服。

畢竟,金融牽一髮而動全身,上一次世界金融創新的最終成果,是美國次貸危機,破壞極大,不得不防!

監管,是爲了預防這些金融風險,帶來社會性的系統風險。監管要改進,但絕不等於可以放棄監管。


當然,加強監管,不等於就要遏制創新。

監管和創新,永遠是一個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發展;沒有監管,就可能跑偏。

正因爲如此,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兩手都要強。

2、有了金融科技,是不是就能一勞永逸杜絕風險?

當然不能!

金融科技只是減少了金融活動的信息不對稱,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金融的本質還是那個本質,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萬變不離其宗,就三句話:



第一句話,爲有錢人理財,爲缺錢人融資。


第二句話,信用、槓桿、風險。


第三句話,爲實體經濟服務。

換句話說,只要有金融,就會有槓桿;只要有槓桿,風險就必然如影隨形。

金融創新不可能杜絕風險,更可能是產生風險,因爲一切金融創新的本質,都是放大槓桿比,但槓桿比過高就會產生風險,甚至導致金融危機。

其實,不管金融前面加多少前綴,互聯網金融也好,創新金融也好,本質都是金融,有金融在就離不開監管。

金融監管,管的就是資本一家獨大後的貪得無厭,然後全身而退,一地雞毛都是窮人和社會來承擔。

3、“巴塞爾協議”等國際規則,還要不要尊重和遵守?

講到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巴塞爾協議》的核心要義是什麼?

說到底,就是對資本金的要求,要求商業銀行必須爲持有的風險資產,提供相應的資本金,目的就是讓銀行股東提供資本金,保護普通儲戶。

其實,中國這些年的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不是實施巴塞爾協議引起的問題,而是巴塞爾協議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商業銀行通過“剛性兌付、資金池”等違規操作的銀行理財業務,變相突破了巴塞爾協議的資本約束。補上漏洞,先是宏觀審慎監管,後是“資管新規”,補上了這個漏洞。

正因如此,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明確指出:尊重國際共識和規則,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規矩還是要有的,底線還是要有的,風險意識還是要有的!



電影《大空頭》曾經說過:金融市場就是一個暴露人性弱點的機制,從現代金融市場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變過。

人性像山嶽一樣古老,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只要有貪婪,就會有槓桿和風險,就必須監管。


看吧,這十年來,金融創新產物——P2P,把大家害慘了,很多人的血汗積蓄因此人間蒸發。

善林金融:600億元!e租寶:581.75億元!中晉系:400餘億元!錢寶:未兌付金額達300億元!泛亞:430億元。。。

面對這種所謂金融創新,不加強監管,行嗎?

我覺得,其實我們面臨的,不是要不要監管的問題,而是要怎樣監管得更到位、更精準。

可以預期,今後一段時間,金融監管還將加強,而且隨着技術手段的進步,監管將更有效率。

與此同時,“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四句話,也將成爲深入人心的金融原則!

畢竟,金融是國之根本,不是可以褻玩的遊戲!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犯錯誤,但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