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我市扶貧幹部單三毛捐獻造血幹細胞,成功挽救了一名患者的生命。如今,這名患者病情復發,需要二次捐獻。

11月2日,在中國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裏,單三毛再一次挽起了袖子捐獻淋巴細胞,給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據悉,他是我省首例二次捐獻的扶貧幹部。

二次捐獻挽救同一生命

11月2日下午1點05分,經過4個多小時的採集,伴隨着血細胞分離機停止運轉的“嘀嘀”聲,最後一滴淡紅色淋巴細胞懸液順着長長的導管緩緩流入採集袋中,126毫升的淋巴細胞被成功採集。時隔兩年,單三毛再次爲同一名血液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今年41歲的單三毛是亳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目前擔任蒙城縣壇城鎮張圩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2011年5月,在中華骨髓庫安徽分庫亳州工作站成立的第一天,單三毛就積極報名,採集了造血幹細胞樣本,加入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庫。

“2018年我剛接到扶貧任務,準備開始到蒙城縣扶貧時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電話,告訴我和一名患有急性骨髓系白血病的33歲女性初配成功。”單三毛說,接到電話後他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捐獻,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再次配型,4月份他成功捐獻幹細胞挽救了這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捐獻後,單三毛收到了患者的一封感謝信:“恩人,真心謝謝您伸出溫暖的雙手,您無私的愛心和奉獻重新讓我拾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信心。我相信當您的造血幹細胞輸入到我的身體中時,我和病魔鬥爭的年輕生命必將迎來新的第二次生命,我又可以回到兩個年幼的孩子身邊陪伴他們成長。”雖然彼此之間素不相識,但是看到字裏行間真摯感人的話語,讓單三毛覺得,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線扶貧奮戰脫貧攻堅

完成首次捐獻後,放不下工作的單三毛婉拒了組織勸他先休養身體的好意,於4月份當月就趕往蒙城縣壇城鎮張圩村,開始了自己的扶貧工作。

經過單三毛和扶貧工作隊的努力,曾經貧困落後的張圩村村居面貌明顯改善,村民廣場設備齊全,硬化水泥路通往家家戶戶,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5.35%下降到0.058%。2019年村集體經濟突破50萬元大關,成爲蒙城縣村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的村,2020年5月份被評爲蒙城縣村集體經濟發展“十快村”。

然而,正當單三毛和村幹部們全力奮戰脫貧攻堅,衝刺全面脫貧工作時,他又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通知:曾經救助的那名患者病情復發,需要他捐獻淋巴細胞。

克服困難點燃生命希望

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單三毛,一聽說是“救命”,依然二話沒說,當即答應。因爲單三毛知道,自己的捐獻就意味着帶給病人生命的希望,他願意儘自己所能,幫助這個素未謀面卻有着特殊緣分的人。家裏老人不同意,他就儘量瞞着;扶貧工作忙,自己想辦法克服……這一切的一切只爲給捐獻做好準備。

“這兩年的扶貧工作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和因病致貧的人打交道,我看着一個家庭願意砸鍋賣鐵也要救親人的生命,我會被這樣的親情打動,也深深體會到生命不是一個個體,還緊繫着一個家庭的團圓和幸福。”單三毛說,他知道那名血液病患者是一名母親,家中有兩個年幼的孩子,更知道母親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因此他願意克服一切困難進行二次捐獻。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根據中華骨髓庫安排,單三毛於11月2日在中國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功捐獻了126毫升的淋巴細胞。這袋帶着體溫的淋巴細胞,將爲等待受捐的年輕母親帶去新的生命希望。

來源:亳州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