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郭德綱憑着對相聲無比的摯愛,和不懈的努力,在2005年冬天,引起各路媒體連篇累牘採訪報道,終於名揚大江南北。這就是所謂的一夜爆紅。當時是,越報道知名度越高。知名度越高又引起更多的媒體前來。週而復始,良性循環,互爲因果。時稱“郭德綱現象”。記者追逐,觀衆喜歡,同行嫉妒。絕對的頂流。一時間,沸沸揚揚,好不熱鬧。

且說,這天晚上深夜時分,某報社有幾位年輕記者,苦於沒有吸睛的材料,正愁眉不展。其中一位,忽然聽到廣播裏吆喝郭德綱三個字,說他如何振興了相聲云云。聽着聽着,該記者忽然一拍大腿,興奮地叫道“有了!”其他幾位不解地瞪着他。“郭德綱不是剛剛紅火嗎,採訪他本人,行不通,被各媒體一窩蜂團團圍住,咱們何必去趕熱鬧呢。必須另闢蹊徑,比如找他的家人?”是個好主意!幾個人眼睛放光,一合計,決定採訪郭德綱父親。這絕對是個新角度,有吸引力。

三人分工,待託關係找熟人,打聽到郭德綱老家住址,門牌號碼準確無誤,交通工具什麼的也準備妥當,卻已經半夜時分。但他們深知,兵貴神速,唯快不破。同行競爭厲害,咱能想到的,保不準別人也能。這怎麼做到獨家呢?事不宜遲!於是立刻發車,連夜出發。一路風馳電掣,凌晨2點抵達天津某區,郭家門口。

但幾位不敢造次。倒不是郭爸爸是多大的官,或者有多大架子。主要還是禮貌,擾民的考慮。你想呀,這深更半夜的,正是人們休息的時候。要採訪,至少得等到天亮。即使天亮了,也不能貿然叫門。郭爸爸要上班,自然會開門,那時候,咱再說明來意,好話多說,如果聽到給兒子做宣傳,說不了馬上請我們進家裏,離採訪成功只差半步了。幾位這般想着,一聲不吭地“蹲守”。

(在此,我謹向讀者朋友推薦郭德綱的書《過得剛好》。作者以他深厚的文化積澱,妙筆生花,將其過往經歷,人生思考,爲人態度,躍然紙上。侃侃而談,娓娓動聽。知過往,明道理,受益匪淺,令人歎服。)

話分兩頭。郭德綱的老爸,郭有源,在派出所上班,是一位片警。郭德綱的母親,是教師。但郭德綱卻沒有繼承父母的業務。對警察、教書這種工作毫無興趣。偏偏從小就喜歡上了相聲。於是就通過熟人朋友,教兒子相聲,快板、評書等等曲藝表演。這孩子天資聰穎,一看就會,一點就通。業務進步很快。

只是,郭德綱很少跟爸爸交流。他並不靠爸爸工資,或者關係之類。他自己獨闖天下。幾次三番進京,據說在京城發展。偶爾來個電話,問問好。問兒子怎樣?郭德綱回答,一切都好,勿念,並叮囑二老注意身體,健康就好。不覺10年過去,兒子還未回來,也不知怎麼樣?

至於近來郭德綱爆紅,他是一概不知。爲什麼?因爲郭德綱也是剛紅沒幾天。那時,電腦剛剛興起,手機也只能打電話。資訊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對於郭德綱,知道的人還很少,尤其像郭有源這種不關心娛樂圈的人,就更不知道兒子的事了,還有,自己兒子有點表演天賦,混個演員養活自己,只要他喜歡,也算不錯的選擇。但能大紅大紫,做父親的他,萬萬不敢往那方面想。所以,每天按時上下班,並沒有想到,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但是,但是!這一天來得太突然,讓他大喫一驚!這天早上,天剛麻麻亮,他要趕路上班,待他像往常那樣,打開屋門,情況有異,嚇了一跳!門口怎麼蹲着幾個人?他心想,不好,有賊人!憑着做警察幾十年的經驗,他判斷出,他們在這呆的時間不短了!很有可能是三更半夜就來的!於是,上前大喝一聲“幹什麼的?!”並準備施展擒拿格鬥,扭送歹徒去派出所!

再說,這幾位小夥子,大冷的冬天,又趕上後半夜,開始還不覺得怎麼冷,到後來,寒風刺骨,冷氣襲人。一個個凍得花枝亂顫。但爲了事業,爲新聞的新鮮,這又算得了什麼。這就叫身上冷但心裏熱。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漫長難熬。好不容易等到黎明,只聽吱忸的開門聲響,幾雙眼齊刷刷盯着門口,想看看大明星的老爸長什麼樣。還想着,怎麼跟老人家打招呼。唯獨沒想到,會遭到厲聲喝問。

“哦,把我們當小偷了。這也難怪。”“哈哈,真是天大的誤會。”於是上前圍着郭德綱父親,如此這般,說明來意。起初,郭有源還不信,聽着聽着,待看到對方帶來的報紙,兒子的照片,神采飛揚,一篇篇文章,紛紛讚美。方纔明白事情的原委,人家並非歹徒。而是報社記者。他才知道,原來兒子紅了。而知道這幾位年輕人昨晚不平凡的一夜,郭有源心裏一熱,心疼地說“對不起,誤會你們啦。這麼冷的天,趕緊回屋暖和暖和……”。

正是:

記者採訪把門登,

老郭不知小郭紅。

片警開門嚇一跳,

差點把人送公庭。

畢竟衆記者跟郭德綱父親談了些什麼內容,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