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是學習成果的第一步,也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所謂課前預習,就是學生在學習一門新課的時候,提前對課本知識進行閱讀,其目的是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做好“預熱”準備。

做好課前預習對孩子來說,至少能帶來兩方面的好處:一方面可對第二天要學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瞭解;另一方面可讓孩子帶着問題去聽課,並在課堂中弄懂自己的疑問,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課堂知識。

如果孩子在老師上課前提前做了預習,就相當於發動機預熱了,起步當然就快,那麼在老師正式上課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對所學的內容感到陌生,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聽課效率,而聽課效率的提高,可以大大提升學習效果。

有一個問題經常會在我們的腦袋中打轉:爲什麼同樣年齡、坐在同一間教室、聽同一個老師講授同樣知識的孩子對新課的理解和吸收程度會不一樣呢?除了包含家庭教育在內的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之外,或許我們能從孩子有沒有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中找到答案。

孩子們聽課的起點和接受能力其實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的來源主要來自於課前預習效果。不注重課前預習的孩子,當他們在上課時對新課內容將是一無所知的懵逼,自然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會處於一種盲目被動的狀態,既做不到積極主動地提問和發言,也無法跟上老師講課的節奏,這樣的聽課效果可想而知。

而那些在課前進行了預習、有備而來的孩子,就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狀態了。因爲他們對所學的新課內容已經有了一個整體性的瞭解,很清楚老師要講的內容和重難點,在聽課時,他們便能有一種輕車熟路之感,聽課效果將遠高於那些沒有預習的同學。

01 語數英三門學科的課前預習方法

前面已經提到,課前預習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父母只有讓孩子重視起課前預習,才能爲孩子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進行預習呢?

因爲不同學科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和規律,所以在預習方法上是不同的。要想提高課前預習效率,我們要引導孩子根據每門學科的特點進行預習,體現出不同學科特點。具體方法如下:

一、語文課前預習方法

通常來說,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前預習可分爲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事先準備好一個語文預習本。讓孩子閱讀課文、註釋、背景介紹等,對生字詞和不好理解的句子做出標記;第二步,讓孩子運用工具書給生字詞注音或註釋,掃除生字詞不會讀的障礙;第三步,讓孩子嘗試着歸納出課文的中心、段意、人物特徵、表現手法等,並在聽課環節中與老師的講解進行對照,加深理解。

二、數學課前預習方法

數學具有連續性強的特點。一般而言,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前預習也可以分爲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數學知識一般包含概念、例題、練習等內容,我們可讓孩子先熟讀教材尤其是例題等,瞭解相關內容;第二步,讓孩子弄清楚課本有關知識的來龍去脈。在預習時,孩子一定要學會思考和分析,弄清楚哪些知識是難點,哪些知識自己無法理解,並把所有的疑問總結歸納出來,在老師上課的時候針對例舉的疑問認真聽講,做到有的放矢。第三步,讓孩子看完例題後嘗試性地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通過做練習題去發現自己預習的不足。三、英語課前預習方法

小學階段的英語預習可分爲預習單詞和預習課文這兩部分。

具體來說,預習英語單詞時,父母可以讓孩子讀一讀單詞表,或者直接在課文中畫出不懂的單詞,進行重點學習。

預習英語課文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在課本上嘗試着用鉛筆畫出英語習慣用語、固定搭配和句型等,並反覆通讀幾遍課文,培養語感。對於自己不懂的的句子要重點標記下來。

02 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預習

除了以上三個預習各個不同學科的方法之外,父母還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引導。

1.弄清楚孩子學習上的優劣勢。

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賦或興趣比較強,那麼孩子學習相應的課程時就比較輕鬆和容易,花費時間也較少。

每個孩子所擅長的學科科目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預習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孩子學習上的優劣勢。不能機械照搬別的優等生的預習習慣,比如,優勢學科可以少花費一點時間;劣勢學科則要多花費一點時間。

2.合理分配時間,向較薄弱的學科傾斜。

每個孩子在學科上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這兩者之間如何合理分配時間,非常考驗着父母們的駕馭能力。

爲了幫助孩子改變較爲薄弱的學科,在預習時,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合理分配時間,把更多的預習時間留給較薄弱的學科。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兩個問題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一是孩子的情況各不相同,每個孩子的優勢科目也各有不同,因此在預習時要立足於孩子的實際。二是預習一般最好放在孩子完成作業之後進行,並根據孩子完成作業後所剩時間的多少合理安排預習時間。總的原則是,預習時間絕對不能擠壓和侵佔了正常的做作業時間和複習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