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寧婧報道

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數據,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1.4%,與上月基本持平;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6.2%,高於上月0.3個百分點,連續保持回升勢頭。市場供需穩定增長,我國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指出,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與上月基本持平,連續八個月處於擴張區間,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三個月回升。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爲52.6%,略高於上月0.1個百分點;中型企業PMI爲50.6%,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爲49.4%,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低於臨界點。生產指數爲53.9%,雖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但仍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生產量繼續增長。新訂單指數爲52.8%,與上月持平,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保持穩定恢復。原材料庫存指數爲48.0%,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有所減少。從業人員指數爲49.3%,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小幅降低。

對於製造業PMI連續八個月處於擴張區間的情況,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10月製造業PMI較上月微幅回落,但仍處於枯榮線以上,且超出市場預期,說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正在繼續回暖恢復。從各主要分項看,新訂單指數與上月持平,經營活動預期回升,採購和生產有所回落,可以看出一方面需求端仍在恢復過程中,另一方面生產端由於庫存壓力有所回落。目前企業庫存處於高位,處在主動去庫過程中,未來可能延續進一步去庫存,是企業供需調整的正常過程,製造業回暖仍在預期之中。

“10月份製造業的進口和出口的景氣度都是上升到疫情以來的較高水平,那麼也反映出隨着穩外貿、穩外資等政策措施的效果在逐步地顯現,同時也疊加近期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呈現出恢復改善的這種情況,那麼這些因素也推動了製造業的對外貿易進一步回暖。此外,調查結果顯示,小型企業新訂單指數有所回落,明顯低於製造業總體水平。部分調查企業反映,隨着近期境外多國疫情出現反彈,企業面臨進口原料採購週期加長、運輸成本增加等壓力。總體來看,10月份各主要分項指數較上月的波動較小,顯示四季度經濟實現平穩開局,穩定復甦態勢較好。”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企業景氣處處長史朝暉在公開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

與此同時,10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爲年內高點,非製造業復甦步伐有所加快。對於非製造業恢復加快的主要因素,蘇劍認爲,10月份非製造業PMI較上月繼續回升至56.2,可以看出非製造業恢復速度持續加快。10月受黃金週影響,雙節假期居民出行較爲活躍,致使旅遊業、電影娛樂、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復甦加快,非製造業PMI回升主要受服務業景氣恢復的拉昇作用,與上月相較有明顯轉暖。

業內專家稱,近幾月,服務業復甦態勢向好,尤其是在“雙節”帶動下,10月份復甦狀況更爲明顯。據統計局數據,10月份,服務業PMI爲55.5%,高於上月0.3個百分點,服務業保持穩中有升的復甦勢頭。

從行業情況看,在國慶、中秋雙節帶動下,居民出行意願增強,消費需求加快釋放,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59%以上較高運行區間,相關行業市場更趨活躍;批發零售、生態保護及環境治理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位於臨界點以上,且均高於上月2.5個百分點以上,企業業務總量增長加快。

對於未來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的是否會繼續保持雙雙回暖的態勢,蘇劍指出,10月PMI數據整體來看不錯,但從需求端看,隨着基建效應的減弱和地產投資的趨緩,企業去庫存壓力仍在,接下來製造業生產可能會維持平穩增長勢頭,製造業PMI可能保持在目前水平附近,趨於穩定;非製造業PMI已處於年內高點,未來隨着人們工作生活恢復正常,也將逐漸趨於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