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的開國少將中,有幾位將領的授銜情況有不少爭議,比如說賀晉年,作爲1952年評定的副兵團級幹部,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再比如說紅軍時期就做過師長的段蘇權,也僅授少將銜,又比如志願軍參謀長解方,也只是少將。除了這些將領外,還有一位將領,他的授銜情況並沒有引起太多爭議,但是仔細翻閱了這名將領的履歷後,筆者卻發現他的授銜實際上也有過低的可能,他就是開國少將黃振棠。

黃振棠,江西上猶縣人,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中。孩提時代的黃振棠可以說是喫盡苦中苦了,爲了生計,他曾經給地主家放過牛,做過學徒工,飽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艱苦的環境,磨練了黃振棠堅韌不拔的意志,他的思想逐漸進步,成爲一名革命者。

1931年,黃振棠入了團,爲黨組織充當聯絡員,面對白色恐怖的威脅,黃振棠不畏艱險,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很快便入了黨。入了黨,加入了紅軍後,黃振棠被組織上派往位於瑞金的少共團校學習,完成學業後進入紅21軍,先後擔任21軍41團團青年幹事、紅21軍政治部青年部長等職務,成爲組織上重點培養的青年幹部。

1933年,黃振棠升任紅三軍團營指導員,開始在革命軍隊中顯示自己出色的政治工作能力,在紅軍時期,黃振棠先後升任紅16團代政委、紅13團政委,長征結束後,升任紅91師代政委。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做到師級幹部,黃振棠靠的不僅是自己出色的政工能力,還有不錯的軍事能力。在長征中的婁山關戰鬥、以及長征結束後東征山西的各個戰役中,黃振棠都顯示出自己不錯的軍事指揮能力,可以說,黃振棠算得上是一位軍政雙優的幹部。

抗日戰爭時期,黃振棠先後擔任八路軍769團政委、385旅政治部主任等職務,當冀豫邊地區的遊擊武裝改編爲129師新編第十一旅時,黃振棠被任命爲旅政委。當時,擔任旅長的是尹先炳,授銜時本來是預定授中將的,卻因爲在朝鮮戰場上犯了嚴重的錯誤,最終被降爲大校軍銜。

擔任副旅長的是秦基偉,秦基偉後來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中,率部與美帝浴血奮戰,打出了志願軍的赫赫威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自己的下屬日後都是中將,按道理說,黃振棠建國後授箇中將還是綽綽有餘的,但爲何他在建國後只被授予了少將呢?

我們先看看黃振棠解放戰爭時期的履歷吧。解放戰爭時期,黃振棠先後擔任過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新編第四旅副政委、西野六縱新編第四旅政委等職務,在縱隊改軍,增加兵團一級建制後先後擔任過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職務。

我們可以看到,黃振棠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職務,從副旅級、旅級、師級,一直到副軍級,幾乎是一步一個腳印,但始終沒有升到正軍級。我們知道,要想在1955年獲得中將以上軍銜,解放戰爭時期做到正軍級是基本標準,所以,黃振棠在授銜時最終無緣中將名單,只得了個少將。

按照黃振棠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的履歷,他在解放戰爭中做到正軍級應該是順理成章之事,但奇怪的是,黃振棠作爲八路軍的旅長,在解放戰爭中的職務卻一直不高,先是副旅級,歷經三年解放戰爭,也只是做到了副軍級,這是爲什麼呢?

這個問題,從黃振棠抗戰後期的經歷,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黃振棠在擔任129師新11旅政委時,與尹先炳、秦基偉等人齊心協力,率新11旅參加了129師一系列勝仗,包括長生口之戰、神頭嶺之戰等戰事,表現還是十分出色的。

但到了1942年,黃振棠被調回延安,進入中央黨校學習,然後就被調往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擔任第四旅政治部主任,就此離開了129師系統。這個時期的黃振棠,從旅政委變爲旅政治部主任,實際上是降級了。

到了解放戰爭,黃振棠改任副旅長,在起步上就已經落後了,歷經三年解放戰爭,如果沒有皮定均、韓先楚等人那樣超神的戰場表現,想再更進一步就很難了。最終,黃振棠在解放戰爭中止步於副軍級,最終被授予少將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黃振棠擔任129師新11旅旅政委時,129師同期還有兩位旅級幹部,在建國後只被授了大校軍銜,一位大家都知道了,是黃振棠的搭檔尹先炳,另一位,就是新八旅旅長張維翰。張維翰作爲八路軍時期的旅長,最後只得了個大校軍銜,也實在是太低了。要知道,曾經是張維翰部下的孔慶德,在1955年可是被授中將銜的。

綜上所述,黃振棠的少將軍銜符合當時的標準,還是比較合理的。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