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中,除了三大主力外,其实还有一支部队是单独进行长征的,可以称得上当时红军的第四主力了,那就是红25军。红25军的长征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赞歌,他们转战近万里,抗击了国军30多个团的兵力,途中还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最终成为长征中第一支抵达陕北的队伍。

红25军在1933年成立时,只有三千多人,是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后,由留在大别山继续坚持斗争的余部所组建的,由徐海东担任军长。1934年,红25军主力共2900余人开始长征,组织上特地派遣程子华来到鄂豫皖,参与红25军的领导工作,红二十五军的领导班子形成,他们是: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老蒋听闻红25军向北转移的消息,急调庞炳勋、萧之楚等军阀部队进行围堵,红二十五军迅速甩脱追兵,进入桐柏山区。徐海东亲率部队当疑兵,佯攻枣阳,做出了攻打武汉的架势。国军大惊失色,急调重兵前来围堵,红25军却马上掉头向东,进入豫南,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红25军一路向西,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建立鄂豫陕根据地,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斗争后,红25军离开根据地继续长征,留陈先瑞在鄂豫陕坚持游击战,陈先瑞的这支游击队日后发展为红74师,红74师转战鄂豫陕20多个县,歼敌4000余人,成为一支游击战的典范部队,陈先瑞也在开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25军继续西征后,血战独树镇,浴血庾家河,付出了惨重的损失。政委吴焕先牺牲、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身受重伤。尤其是徐海东伤得格外严重,一颗子弹从他的眼角打入,从后颈出来,徐海东当场昏迷。这次严重的受伤影响了徐海东的军事生涯,使得这位红军时期战功赫赫的名将在日后的战争中无力再指挥大战役了。

1935年9月15日,红25军胜利到达陕北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红25军的长征结束。红25军的长征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在长征出发时只有2900人,在抵达陕北后兵力却增加到了3400人,途中,他们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还孕育出了红74师这支英雄部队,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的军事能力令人赞叹。

抵达陕北后,红25军与陕北的红26军、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担任军团长、程子华担任政委,两支红军部队的胜利会师,为中央红军的北上,创造了一个坚实的后方根据地,红25军为中国革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在红25军这支英雄部队中,一共孕育了97位开国将军。在1955年的全军授衔仪式上,出身于红25军系统的徐海东被授予大将,韩先楚、刘震被授予上将,李耀、林维先、梁从学、张池明、张天云、陈先瑞等六人被授予中将,方升普、方毅华、刘振国等88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仅仅3000余人的队伍,竟然出了97位将军,可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何等强悍,也难怪可以击败国军30多个团的兵力了。

在这支队伍的几位高层领导中,只有副军长徐海东被授予大将,除政委吴焕先牺牲在长征路上外,另外三位高层程子华、戴季英、郑位三为何未授衔呢?首先,戴季英在革命岁月中主要做的是政治方面的工作,军队履历并不多,在授衔时也已经不在军队任职了,自然也就不会参加授衔了。

郑位三是鄂豫皖根据地最早的创建者之一,参加过黄麻起义,身经百战。在抗战时期,郑位三先后担任过新四军的支队政委、师政委,军队履历还是很多的。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因为体弱多病,从中原突围后即离开部队前往后方了,主要从事党的建设方面的工作,所以也未能参加1955年的授衔。

程子华的情况不一样,程子华自红25军长征开始,一直身临前线指挥作战,虽然在长征途中身受重伤,但他的身体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到陕北没多久就很快重新生龙活虎,红15军团成立后程子华指挥过榆林桥战斗、劳山战斗,在陕北根据地的工作中也是异常活跃。程子华在抗战中担任过冀中军区政委、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在此期间,他在冀中平原大力倡导地道战,为晋察冀军区的反扫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程子华在解放战争中也是东野的一员虎将,尤其是在塔山阻击战中,林帅那句“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据,我只要塔山”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吧。解放战争中,程子华做到了13兵团司令员,按照程子华的资历和职务,他是很有可能被授大将的,但是因为授衔时程子华已经不再担任军职,所以遗憾地未能参加授衔。

除了程子华和徐海东,红25军其他的著名将领还有旋风司令韩先楚、王牌军长刘震、游击王陈先瑞等,可谓是名将辈出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红25军时,陈先瑞、刘震、韩先楚是一个战斗小组的,陈先瑞是班长,刘震、韩先楚是战士。建国后陈先瑞被授予中将,韩先楚、刘震却是上将。但是陈先瑞的功绩还是很大的,连主席都对他在鄂豫陕的游击战中的表现赞不绝口,称他为“陕南王”。

关于红25军长征的事迹,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翻阅这本《苦难辉煌》,这本书史料详实,文笔细腻,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大家有兴趣的话,就点击下面的链接入手吧。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