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評機構標普全球(S&PGlobal)發佈報告表示,爲了推動科技自主並實現碳中和目標,未來十年內,中國經濟增長率平均將跌至3%。

據11月3日報道,爲了應對來自美國政府和海外市場的技術管制壓力,中共五中全會公報宣佈將在2035年實現技術獨立,並在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目標。

中國2020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已由負轉正。

標普全球認爲,這會是中國2021年3月發佈“十四五規劃”(2021年至2025年)的重要核心,加上先前承諾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若中國成功實施上述兩項策略,全球經濟將出現根本性調整。

不過,標普指出,對中國來說,爲了能夠在技術上達到自給自足,必須付出相應代價。

根據標普全球報告,技術自立自強意味着供應鏈所帶來的網絡效應勢必受到壓制,屆時中國面臨的代價恐爲經濟增長放緩,無論付出多少努力,甚至不斷提升投資,都將爲中國帶來不怎麼樣的報酬。

在經濟下行情境中,標普全球預計,2021年至2030年間,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平均恐跌至3%,幾乎不到近年來的一半,並低於標普全球基本預期的4.6%。

報告指出,經濟增長持續下滑,且低於共識預期,確實可能是自立自強所引發的後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