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玉 樓 春

王國維

西園花落深堪掃,過眼韶華真草草。開時寂寂尚無人,今日偏嗔搖落早。

昨朝卻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渾未了。數峯和雨對斜陽,十里杜鵑紅似燒。

1.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上闋前兩句寫到花期本就不長的西園春花凋零殆盡,令作者心生韶華易逝之慨嘆。

B. 上闋後兩句運用對比的寫法,再現了觀賞者對春花在綻放和凋零之際的不同態度。

C. 西園之花“寂寞開無主”,給作者一種“花美無人賞識”的遺憾。

D. 詞的下闋運用工筆細描的手法描繪出西山中“花事渾未了”的狀態。

2. 作者在下闋後兩句勾勒出怎樣的畫面,又能給人們以怎樣的生活啓迪?請結合詞句加以賞析。

【答案】

【小題1】D

【小題2】示例1:

(1)下闋描繪的是夕陽映照下、春雨中的西山似火一般的杜鵑綻放圖。

(2)轉換看問題的角度,就會柳暗花明。

示例2:

後兩句寫出了一邊的山峯還在承受着風雨的滋潤,另一邊天空露出斜陽,一片杜鵑盛開似火。

感受:當我們換了一個更開闊的角度來觀察人生的時候,總會發現順境與逆境的轉換關係,進而得到一個超脫的境界。

【小題1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能力。

指文學作品中用工整細密的筆法來描繪事物,也就是用細膩的筆觸,精細地描繪人物外貌和生活場景,使人或景物的形象生動逼真,給讀者一種呼之欲出之感。運用工筆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徵,濃墨重彩,着意刻畫,入微地再現事物特徵。這種工筆細描法,一般較多地運用比喻,象徵,反覆,排比等多種手法融入於詩歌之中。

D項,“詞的下闋運用工筆細描的手法錯誤”,詞的下闋“昨朝卻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渾未了。數峯和雨對斜陽,十里杜鵑紅似燒”,並非工筆細描,而是簡筆勾勒的白描寫法。最後一句“紅似燒”,用了比喻,着墨不多貌似也沒用力,巧妙在於言簡義豐,引發讀者去想象濃烈的顏色,並非作者刻意用濃墨重彩來渲染刻畫。

故選D。

【小題2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

(1)結尾的意思是:昨天去了西山一趟,山上的花還開着。一邊是山峯還在承受風雨的餘威,另一邊是濃雲散開天空已露出了夕陽。畫面爲昨天西山中一邊是悽風冷雨,一邊是夕陽西下,映照着盛開的杜鵑越發紅豔似火。

(2)山中花比園中花有更強的生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當你換了一個更開闊的視角來觀察人生的時候,你對人生頓時就有了一種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新的感悟:“數峯和雨對斜陽,十里杜鵑紅似燒。”這兩句所寫景物很美麗,而其中所蘊涵的那種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更美麗。這裏王國維筆鋒一轉,一掃前面因花期本就不長的西園春花凋零殆盡,令作者心生韶華易逝的慨嘆,展現了人生超脫的一面。這就是所謂“無待”的境界,即不必刻意強求美好,也不必爲失去而感傷。花的美好和人的才能並不因無人欣賞就不存在,它們都是大自然或者人生的一部分。作者借“山中”的“花事”表現出來,意在啓迪和告誡我們應該有良好的心態。自然美景不常在,生活亦沒有完美,總是坎坷磨難相隨,與其怨天尤人或者自怨自艾,遠不如珍惜眼前,笑對生活的得與失。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隴 頭 水

皎 然

秦隴逼氏羌,徵人去未央[注]。

如何幽咽水,並欲斷君腸。

西注悲窮漠,東分憶故鄉。

旅魂聲攪亂,無夢到遼陽。

「注」未央:未盡,未已,沒有完結。

1.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本詩通過“秦隴洲氏羌”“窮漠”等富有邊塞特色意象的使用,交代了背景。

B. 一、二句先寫邊地的地理環境,再點出人物與事件,意在突出徵人戍邊的艱辛。

C. 五、六句“西”與“東”相對,“悲”與“憶”相連,共同傳達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D. 七、八句通過“旅魂聲”將邊塞之地與故鄉連在一起,體現了巨大的空間跨度。

2. 有人說,本詩所寫的主人公是徵人;也有人說,本詩所寫的主人公是思婦。你認爲呢?並闡述其理由。

【小題1】C

【小題2】示列一:主人公是徵人。①從內容來看:徵人離開家鄉到秦隴戍邊,想象妻子因思念自己到了肝腸寸斷的地步,發出低沉、輕微的哭泣聲;接着陳述自己一邊作戰,一邊思念家鄉親人,自身的羈旅的痛苦,讓自己夢不到故鄉。②從構思來看:詩人由實寫轉入虛寫,最後又回到現實,將徵人濃烈的思鄉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答案示列二:主人公是思婦。①從內容來看:思婦因丈夫離開家鄉出征在外,思念丈夫到了肝腸寸斷的地步,發出低沉、輕微的哭泣聲;接着又想象徵人要一邊作戰,一邊思念家鄉親人,徵人羈旅之狀擾亂了少婦思念徵人的夢境。②從構思來看:詩歌前兩聯實寫,後兩聯虛寫,將思婦對丈夫濃濃的思念抒發得淋漓盡致。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對詩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C項,“共同傳達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分析錯誤,第五句寫的是向西悲憤地注視着沙漠邊陲敵寇的襲擾,體現了悲憤;第六句寫的是向東思念家鄉的親人,體現了感傷。

故選C。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主要形象的判斷分析能力。

本題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題幹問“你認爲呢?並闡述其理由”,解答此題首先要站位明確,即先總體上亮出觀點立場,比如我認爲主人公是徵人或者我認爲主人公是思婦人。然後對應答案進行闡釋說出理由即可。一般理由不能少於兩點。

思維方向有三:1.篇幅多少看,所佔篇章或者字數多的往往是主人公,比如從題目而言,交代了地點爲邊_塞“隴頭”作爲意象一般與戰爭、邊關征人有關,首聯“秦隴逼氏羌,徵人去未央”,提到了“徵人”及所處背景,一、二句先寫邊地的地理環境,再點出人物與事件,意在突出徵人戍邊的艱辛。頷聯“如何幽咽水,並欲斷君腸” 寫水聲如同親人(或愛人、思婦)哭泣聲,全都令人使人蕩氣迴腸、悲傷到極點,可見依然是以徵人爲主體對象,勾連了“意中人”思婦。

頸聯“西注悲窮漠,東分憶故鄉”寫的是徵人悲憤地注視着西部沙漠邊陲敵寇的襲擾,因爲敵人入侵有家難回思念家鄉、親人,向東遙望無比感傷。尾聯“旅魂聲攪亂,無夢到遼陽”,使用推己及人的兩地連接法,將邊塞之地與故鄉連在一起,體現了徵人對家人的思念而不得,夢中也常常被攪亂打斷。可見主人公爲徵人。詩歌每一句都在寫明寫徵人,情感表達上也是對入侵敵人的憤怒,以及發動窮兵黷武戰爭統治者的痛恨,更有詩人對艱難苦寒中堅守戍邊徵人的憐愛同情,渴望戰爭早日結束,國家太平安寧。

古詩詞鑑賞:池口風雨留三日,有客有客字子美

2020屆高三語文古詩鑑賞: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詩詞鑑賞解析:夜歸鹿門歌+九日齊山登高+牧童詞

2020屆高三專項複習:古詩詞鑑賞典型例題+詳解

古詩詞鑑賞:蝶戀花

相關文章